付瑞強,張燕寧,毛連綱,朱麗珍,蔣紅云,劉新剛,張 蘭
(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植物病蟲害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北京 100193)
四氯蟲酰胺(tetrachlorantraniliprole)是國內創制的一種雙酰胺類殺蟲劑(圖1),其對水稻二化螟、稻縱卷葉螟效果優異[1],對蚜蟲類、葉蟬類、飛虱類以及部分鞘翅目和雙翅目害蟲也具有較好的防效[2]。四氯蟲酰胺是以氯蟲苯甲酰胺為先導化合物進行結構修飾得到,二者都屬于鄰甲酰氨基苯甲酰胺類化合物。通過與魚尼汀受體結合,打開鈣離子通道,使細胞內的鈣離子持續釋放到肌漿中[3],鈣離子和肌漿中基質蛋白結合,進而引起害蟲肌肉持續收縮,靶標害蟲因此表現為抽搐、麻痹、拒食,最終死亡[4]。

圖1 四氯蟲酰胺結構式
鑒于雙酰胺類殺蟲劑的潛在環境風險,四氯蟲酰胺對環境和非靶標生物的安全性也需引起關注。有研究證明,四氯蟲酰胺對天敵昆蟲、家蠶、蜜蜂、水生生物存在潛在風險[5];張琦等[6]研究證明氯蟲苯甲酰胺和四氯蟲酰胺2種雙酰胺類農藥對2齡家蠶毒性均屬于中毒,在應用于桑園害蟲防治中該農藥毒性殘留相對其他農藥較低,四氯蟲酰胺相比氯蟲苯甲酰胺對家蠶的毒性更強。且四氯蟲酰胺在土壤中不易降解,在pH=7的水中中等光解,其在土壤中也較易被吸附[7]。
大型溞(Daphnia magna)廣泛分布于淡水、海水和內陸半咸水中[8],其作為受試生物的優點為:對環境變化的敏感性高,繁殖周期短,容易培養,體型透明易觀察等[9]。本文以四氯蟲酰胺設計暴露濃度,進行大型溞生長、發育、繁殖等指標測試,主要包括首胎時長、初次產溞數、單雌總產溞數、產胎數、蛻皮次數、體長等[10],評價四氯蟲酰胺對浮游動物的毒理效應,為四氯蟲酰胺使用對水生生物影響的環境風險評估提供理論依據。
91.3%四氯蟲酰胺原藥,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提供;99.9%四氯蟲酰胺標準品,天津阿爾塔科技有限公司;乙腈(色譜純),Fisher公司;純凈水,杭州娃哈哈集團有限公司;乙腈(分析純),北京市通廣精細化工公司;甲酸(分析純)、氯化鈉(分析純)、無水硫酸鎂(分析純),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
萬分之一天平,梅特勒-托利多儀器(上海)有限公司;人工氣候箱,寧波海曙賽福儀器廠;150 mL燒杯,北京廣達恒益科技有限公司(北玻博美);體式鏡OLYMPUS SZX10,廣州市明美光電技術有限公司;全溫度光照振蕩器DHZ-DB,寧波海曙賽福儀器廠;超高效液相色譜儀Agilant 1290-DAD,美國安捷倫科技有限公司;三重四極桿質譜儀SCIEX TRIPLE QUAD 3500,SCIEX 公司;高速離心機75007211,Thermo公司。
大型溞,引自農業農村部農藥檢定所,于室內多年飼養。飼養溫度為(22±1)℃,L//D=16 h//8 h,每24 h投喂一次近頭狀尖胞藻(Pseudokirchneriella subcapitata)(濃度約為1.00×106個/mL)。
試驗用溞為24 h內的非頭胎溞,來源于同一母系,且母溞保種培養期間未表現出任何受脅迫現象,例如死亡率高、出現雄溞和冬卵、頭胎延遲、體色異常等。試驗用溞在試驗條件下馴養至少3 w。馴養期間,大型溞的日常培養條件如光照、溫度、飼喂量等須與試驗條件一致。每24 h投喂一次近頭狀尖胞藻,每48 h更換曝氣自來水。
(1)液相色譜。Agilent 1290 Infinity 型液相色譜儀(UHPLC),SCIEX TRIPLE QUAD 3500質譜儀;色譜柱:Acquity UPLC BEH C18,2.1 mm×50 mm(1.7 μm);柱溫箱:35℃;進樣量:2 μL;流動相洗脫:A:0.2%甲酸水,B:色譜純乙腈。洗脫程序見表1。

表1 液相色譜流動相梯度洗脫參數

表2 MRM 模式下四氯蟲酰胺質譜分析參數
(2)質譜分析條件。電離方式:電噴霧電離(ESI),負離子;多反應監測(MRM)模式;離子源噴針電壓(IS):4 500.0V;離子源溫度(TEM):500.0℃;碰撞氣(CUR):68.95 kPa;氣簾氣(CAD):55.16 kPa;離子源氣1(GS1):344.75 kPa;離子源氣2(GS2):413.7 kPa。
用電子天平準確稱取1.01 mg四氯蟲酰胺標準品,用乙腈做溶劑,配制100 mg/L的儲備液10 mL,繼續用乙腈分別稀釋成0.30、0.50、1.00、3.00、6.00、10.00 μg/L的系列標準溶液,在1.3的條件下進行測定,以峰面積和進樣濃度為縱、橫坐標做圖,得到四氯蟲酰胺標準溶液線性回歸曲線。
量取10 mL水樣于50 mL離心管中,加入10 mL萃取液(0.2%甲酸乙腈),在振蕩機上振蕩提取15 min后,加入氯化鈉1 g,無水硫酸鎂4 g,搖勻后再次振蕩提取5 min。置于臺式高速離心機以4 000 r/min離心5 min,分液后移取8 mL上清液至10 mL離心管中,吸取適量上清液過0.22 μm有機濾膜待測。
準確稱取91.30%的原藥10.95 mg溶于50 mL水中,加入100 μL丙酮后超聲助溶,并定容至100 mL,得到母液濃度為100 mg/L的試驗藥液,應用于急性毒性試驗和繁殖毒性試驗。
參考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化學品測試準則202[11]和童麗麗等[12]的方法并稍作改進。用1.6中母液稀釋為1 mg/L后,配制急性毒性試驗濃度依次為0、1.00×10-3、1.50×10-3、2.30×10-3、3.00×10-3、4.00×10-3、6.00×10-3mg/L的四氯蟲酰胺溶液。其中曝氣水為空白對照組,0.1%丙酮為溶劑對照組。在每個150 mL燒杯中加入供試藥液75 mL和5只幼溞(出生6~24 h之內的非頭胎溞),每處理設置4個平行試驗共20只小溞。急性毒性試驗期間不喂食,培養條件同1.2小節所述。分別在24 h和48 h觀察并記錄大型溞的活動受抑制情況(或死亡率),并分析急性毒性結果。
參考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化學品測試準則211[13]進行試驗并稍作修改。根據1.6中的急性毒性試驗結果,參照48 h-EC50值1.31×10-3mg/L,分別設置1.25×10-6、6.25×10-6、2.50×10-5、5.00×10-5、1.00×10-4mg/L 5個暴露濃度,設曝氣水為空白對照組,同時設置0.1%的丙酮為溶劑對照,每個處理設置3個平行試驗。在每個150 mL燒杯中加75 mL試驗藥液,每個燒杯中飼養1只溞,每24 h喂食一次,間隔48 h更換試驗藥液。
試驗周期為21 d,期間培養條件同1.2小節,每24 h統計大型溞首胎時長、蛻皮次數、產小溞數、產胎數,并記錄21 d內的死亡率和單雌總產溞數。在試驗的最后1 d即第21 d,在體式鏡下測量存活大型溞的體長(含肛刺)。
采用胡好遠等[14]的方法計算種群內稟增長率;IBM SPSS Statistics 19軟件分析四氯蟲酰胺對大型溞急性毒性和繁殖毒性數據。
在0.3~10 μg/L范圍內,質量濃度與對應的峰面積間呈良好的線性關系,其線性回歸方程為y=3705.1x+65.552,R2=0.9972。根據測定的質量濃度,換算得四氯蟲酰胺的質量濃度(表3)。結果表明,所測定的0.50、3.00、6.00 μg/L濃度處理組0 h和48 h的實測濃度與理論濃度的偏差小于20%。因此,本研究中大型溞急性運動抑制試驗過程中可不更換藥液,在繁殖毒性試驗21 d暴露過程中每48 h更換一次藥液。

表3 四氯蟲酰胺在試驗水樣中48 h 實測濃度
在大型溞急性毒性試驗中,空白對照組及溶劑對照組大型溞均活動正常,無死亡。證明此次試驗選用的大型溞狀態良好,試驗結果可靠。其具體受抑制情況如表4所示。

表4 四氯蟲酰胺大型溞急性毒性試驗結果
根據表4,以IBM SPSS Statistics 19進行分析,得到四氯蟲酰胺對大型溞急性毒性試驗測定結果如表5,依據GB/T 31270.13—2014《化學農藥安全評價試驗準則第13部分:溞類急性活動抑制試驗》[15]中的毒性分級標準,四氯蟲酰胺對大型溞急性毒性等級為劇毒。

表5 四氯蟲酰胺對大型溞急性毒性試驗48 h 測定結果
試驗進行到21 d時,空白對照組及溶劑對照組中大型溞存活率為80%,表明試驗結果可靠。由表6可以看出四氯蟲酰胺可影響大型溞的首胎時長,空白對照組與5.00×10-5mg/L和1.00×10-4mg/L處理組有顯著差異(p<0.05),兩個濃度組使大型溞的首胎時長顯著縮短;對初次產溞數來說,2.50×10-5、6.25×10-6、1.25×10-6mg/L 3個處理組間差異不顯著。四氯蟲酰胺暴露,縮短了大型溞首胎時長,而對其初次產溞數有低濃度促進,高濃度抑制的現象。

表6 四氯蟲酰胺對大型溞首胎時長和初次產溞數的影響
表7為四氯蟲酰胺對大型溞單雌總產溞數和平均產胎數的影響。由表中數據可以看出,各濃度處理組對單雌總產溞數無顯著影響。濃度為1.25×10-6~5.00×10-5mg/L的單雌總產溞數多于對照組單雌總產溞數,但濃度達到1.00×10-4mg/L時,單雌總產溞數降低;對于單雌平均產胎數來說,四氯蟲酰胺顯著促進其產胎,5個濃度的處理組平均產胎數均高于兩對照組,其中,2.50×10-5、5.00×10-5mg/L和1.00×10-4mg/L處理組相比2個對照組有顯著差異。

表7 四氯蟲酰胺對大型溞單雌總產溞數和平均產胎數的影響
表8為四氯蟲酰胺對大型溞蛻皮次數和體長的影響。由表中數據可以看出,隨著濃度的升高,大型溞21 d體長無顯著差異;而四氯蟲酰胺對大型溞平均蛻皮次數也無顯著影響。

表8 四氯蟲酰胺對大型溞蛻皮次數和體長的影響
采用胡好遠等[14]的方法計算種群內稟增長率,由表9可看出四氯蟲酰胺暴露后,其種群內稟增長率無明顯變化,空白對照和溶劑對照內稟增長率均為0.24;5個藥劑處理的內稟增長率為0.23~0.25,表明該試驗濃度的持續暴露不會影響大型溞種群的繁衍。

表9 四氯蟲酰胺對大型溞種群內稟增長率的影響
四氯蟲酰胺在土壤中的殘留期比較長,移動比較活躍,所以一旦該藥在環境中富集到一定濃度,就會對非靶標生物乃至其他生物產生慢性毒性[16]。本研究以四氯蟲酰胺為供試藥劑,以大型溞為評估對象,研究了該藥劑對大型溞的急性毒性及繁殖毒性。急性毒性結果顯示,四氯蟲酰胺對大型溞EC50為1.31×10-3mg/L,表明該藥劑對大型溞急性毒性等級為劇毒。在供試藥劑暴露21 d后,評估其對大型溞的生長發育和繁殖的影響,試驗數據表明,四氯蟲酰胺對大型溞的繁殖存在一定毒性:5.00×10-5、1.00×10-4mg/L濃度組使大型溞的首胎時長顯著提前,而對其初次產溞數有低濃度促進,高濃度抑制的現象。各濃度處理組對單雌總產溞數無顯著影響,處理組單雌總產溞數稍多于空白對照組單雌總產溞數。對于平均產胎數來說,2.50×10-5、5.00×10-5mg/L和1.00×10-4mg/L濃度處理組顯著促進其產胎。但是其對大型溞的體長無顯著抑制作用,隨著濃度的升高,大型溞體長無顯著變化。四氯蟲酰胺對大型溞平均蛻皮次數也無顯著影響。本研究結果表明,四氯蟲酰胺對大型溞體長、蛻皮次數、單雌總產溞數無顯著影響,對首胎時長和平均產胎數有促進作用,而對種群繁衍無不良影響。綜上,四氯蟲酰胺在農業生產上使用對大型溞存在潛在風險,有必要進一步進行包括生態毒理學風險評估在內的一系列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