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秋雨 魏秋雨 馬金晶


【摘 要】 2017年至2019年間,日本文部科學省頒布《特別支援學校幼稚部教育指導要領》和《特別支援學校幼稚部教育指導要領解說》,從特別支援學校幼稚部教育目標與內容、課程建設、幼小銜接等方面促進學前融合教育優質發展,呈現貫徹教育管理一體化理念、推進建設科學完善的幼稚部課程指導體系、強調特別支援教育的銜接性、強調幼兒的自立與社會參與等特點。借鑒其經驗,我國可從加強特殊兒童教育支持體系全面性建設、建立完善的學前融合教育課程指導體系、構建特殊兒童幼小銜接服務體系、打造融合社會文化環境等方面推動學前融合教育發展。
【關鍵詞】 日本;學前融合教育;《特別支援學校幼稚部教育指導要領》;幼兒園
【中圖分類號】 G769
日本自2007年簽署《殘疾人公約》后,便逐步確立了特殊教育發展方針——“全面發展特別支援教育”,從只注重根據殘疾兒童的障礙類型和程度進行教育到著眼于每一個兒童的不同需要。2017年,為進一步推進特別支援教育優質發展,日本文部科學省頒布《特別支援學校幼稚部教育指導要領》(以下簡稱“要領”),并于2019年頒布《特別支援學校幼稚部教育指導要領解說》(以下簡稱“要領解說”)。分析作為日本特別支援學校幼稚部教育發展行動指南的“要領”,可為我國學前融合教育發展提供借鑒和啟示。
一、“要領”的制定背景
日本在構建包容性教育體系的進程中遇到過許多阻礙。一方面,日本內部“少子化”現象以及外部“全球化”競爭等對日本人才培養形成巨大挑戰。另一方面,日本特殊教育體系無法適應殘疾兒童復雜多樣的障礙類型,早期《學校教育法》中針對普特兒童隔離的政策也亟須作出改變[1]。因此,2007年日本修訂《學校教育法》并正式提出在學校中施行特別支援教育。2008年日本修訂《幼稚園教育綱領》并指出:“對有障礙的兒童制訂特別支援教育計劃,根據每個兒童的特別狀況進行個別化指導”[2]。2016年《發展障礙者支援法》提出使殘疾兒童與普通兒童一起接受教育,為殘疾兒童提供適宜的支援教育[3]。為進一步推動學前融合教育,滿足不同兒童的教育需求,培養殘疾兒童的自立能力,日本文部科學省于2017年頒布“要領”,于2019年配合出臺“要領解說”,為特別支援學校幼稚部構建殘疾兒童課程體系提供切實可行的指導,更好滿足兒童多樣性教育需求。
二、“要領”的基本框架與基本內容
(一)基本框架
“要領”內容圍繞以下三部分展開。
第一,教育要領部分。厘清“要領”與施行教育政策之間的承接關系,明確幼稚部教育的重要性以及特別支援教育在幼兒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強調幼兒期教育中普特融合的重要性,將環境和游戲視作實施特別支援教育的重要載體。
第二,指導要領部分。為推進幼稚部施行特別支援教育,“要領”圍繞教育目標、教育內容、課程設計、課程組織、課程實施及課程評價等方面作出全方位的支援規定。此外,針對殘疾兒童的個別教育需求,“要領”對教育課程之外的教育活動也作出明確規定[4]。明確要進行特別支援教育,在尊重兒童主體性前提下,通過適當指導,促進兒童身心隨著年齡增長得到發展。
第三,注意事項部分。包括特別注意事項和學校管理注意事項,保障特別支援學校幼稚部辦學管理和與各方支援力量的合作,重視特別支援教育體系的全面推進。
(二)基本內容
1.特別支援學校幼稚部教育目標與內容
為落實《教育基本法》和《學校教育法》要求,實現幼稚部和小學教育及小學之后教育的銜接,保障教育的連續性和一致性,“要領”明確幼稚部教育目標——培養兒童的生存力,即培養兒童學習知識和技能的基礎,思考力、判斷力、表現力的基礎以及兒童向學力和社會性,并稱為兒童生存力的“三大支柱”[5]。特別支援學校幼稚部與小學共享教育理念與價值觀。
特別支援學校幼稚部教育內容依托《幼稚園教育綱領》,在“健康、人際關系、環境、語言、表現”的五大領域基礎上[6],增添了自立活動領域。自立活動的內容包括為完成作為人的基本行動所必需的要素(例如,吃飯、活用視覺和聽覺、行走等,是與生活所必需的基本行動相關的要素),以及改善和克服因障礙造成的學習或生活的困難所必需的要素[7]。此外,“要領”針對希望幼兒在幼兒期結束之前成長的樣子提出“十點要求”?!笆c要求”與“三大支柱”和“六大領域”共同構成特別支援學校幼稚部教育的內部框架,三者關系如圖1所示。
由圖所示,“三大支柱”與“六大領域”是施行學前融合教育的目標與內容,“十點要求”是設想施行的教育所能達到的效果。
2.特別支援學校幼稚部融合教育課程建設
高水平的課程建設是確保高質量學前融合教育的關鍵?!耙I”指出,要依據兒童的障礙狀況、特性和發展程度,以及學校和地區的實際情況,發揮創意,編制適宜的教育課程,具體內容如下。
第一,“要領”提出,要將“歸屬”與“融入”等特別支援教育理念貫徹于課程建設中。課程設計要充分考慮殘疾兒童的障礙類型、程度和發展水平[8],明確不同障礙類別(視覺障礙、聽覺障礙、智力障礙、肢體殘疾、病弱)兒童教育的注意事項,針對有個別教育需求的兒童(如患有多種殘疾的兒童、海外歸國就學兒童等)制訂貫穿其成長過程的個別指導計劃。
第二,“要領”提出,課程應采取多樣化組織形式,如集體教學形式、個別教學形式、小組教學形式等,確保所有兒童都能獲得適宜發展。此外,課程組織應關注每個兒童的興趣,創設讓兒童感到安全的環境,為所有兒童提供平等的學習機會,重視兒童的個性化學習與集體性學習,兼顧兒童的個性化發展和全面發展,保障殘疾兒童受教育權的實現。
第三,“要領”指出,課程實施應注重與游戲、環境、生活等相結合[9]。首先,游戲是一種有效的課程整合機制,游戲與教學優化結合有利于提高學前融合教育教學質量。寓教于游戲的同時,要重視六大領域課程與兒童實際生活環境的聯系,在環境創設中彰顯融合的價值理念,發揮環境的教育作用。其次,在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應根據殘疾兒童的障礙類型、特點等全面考慮兒童生活環境、學習氛圍,調動殘疾兒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兒童積極參與活動和游戲。再次,作為課程的實施者,教師應充分發揮多樣化角色(如兒童的理解者、共鳴者、游戲援助者等)作用[10],引導、幫助兒童克服生活及學習上的困難。
第四,“要領”提出,課程評價應貫穿于課程建設的始終。課程評價應用于三個方面:一是對課程計劃本身的評價。根據兒童的實際情況以及周圍環境的變化,對課程計劃進行反省和評價,進而調整與完善課程計劃。二是對課程實施過程的評價。在回顧課程指導的過程中,教師應發現兒童的發展潛能與優勢,在指導過程中促進兒童的最優發展。三是對課程效果的評價。課程評價應以每個兒童發展情況為基礎,而不是通過與其他兒童比較或比對課程標準完成度進行評價,即兒童的個別化指導對應個別化評估。此外,“要領”指出,評估應與課程編制相結合,依據兒童的表現及學年安排,確保課程內容與小學及小學后教育的銜接。
總之,“要領”注重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的融合與平衡,為殘疾兒童提供適合的教育,保障殘疾兒童受教育權的實現。
3.特別支援學校幼稚部幼小銜接課程建設
日本幼小銜接強調幼稚部教育和小學教育目標的一致性和連續性?!耙I”為確保特別支援教育幼小銜接的科學開展,進一步重申幼小銜接教育理念[11],對幼小銜接課程建設提出三個方面的要求。
第一,建設“和而不同”的幼小銜接課程。考慮到幼稚部教育與小學及小學后教育的區別,“要領”在教育目標、教育內容以及課程編制、課程實施方面,強調學習的一致性,以及在銜接、統一中保持差異,即幼稚部不是培養與小學學科具有直接關聯性的內容,而是培養能夠適應小學學習、成長生活的素質與能力,培養殘疾兒童應對和克服困難的能力。對小學的要求是:與幼稚部共享幼兒期的教育成果;根據低年級段學生學習特質設置綜合課程,編制符合兒童、學校和地域實際情況的課程;制定彈性時間表,完善指導計劃等[12]。通過小學和幼稚部“和而不同”的幼小銜接課程建設,凸顯幼小銜接教育的連續性與互補性。
第二,有效支持殘疾兒童教育?!耙I”提出,無論幼稚部教師還是小學教師,均需要準確了解每一位殘疾兒童教育需求,堅持發展性原則和全局觀,重視兒童在幼稚部和小學生活的各階段教育表現,針對殘疾兒童的不同需求制訂貫穿兒童成長過程的個別教育支援計劃,為促進殘疾兒童的幼小銜接提供一致、適宜的指導和必要的支持。
第三,提供多元化的教育支援,協同多方推進幼小銜接[13]。“要領”規定,首先,在進行幼小銜接之前,需要聽取學校醫生、特殊教育專家以及專科醫生的權威意見和建議,關注幼兒的殘疾情況,準確把握其障礙發展程度[14]。其次,為實現幼小順利銜接,應通過多種途徑謀求家長、社區、保育所、幼保合作型認定兒童園、幼稚部、小學及中學等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協同多方加強不同教育機構的關聯性,促進幼兒整體發展,保障幼小高效銜接[15]。
三、“要領”的特點
(一)貫徹教育管理一體化理念
教育管理一體化指課程設計一體化、教育活動一體化、普特教育一體化[16]。“要領”指出,課程設計一體化指幼兒園課程設計需要結合普通兒童與殘疾兒童的實際情況,從兒童的興趣、需要等出發設計課程;教育活動一體化指教育活動需要與學校保健計劃及安全計劃相聯系,在時間、內容上安排得當,保障教育活動的順利開展并與其他活動相銜接;鼓勵特別支援學校教育與普通學校教育并入一軌,打破普特交流溝通和單向權責壁壘,通過教育管理一體化促進普特教育一體化,實現人才培養路徑內外貫通的格局,發揮特別支援學校幼稚部教育的作用。
(二)推進建設科學完善的幼稚部課程指導體系
建設科學、完善的特別支援學校幼稚部課程體系是“要領”核心。一方面,針對特別支援學校幼稚部的教育目標、教育內容、課程編制、課程組織及課程評價進行指導,并在“要領解說”中對各部分內容進行詳解,對課程體系的完整性與科學性作出要求。另一方面,“要領”指出課程管理應根據教育預期成果編制教育課程,在實施與評價中不斷完善課程和教學,以教育課程為基礎,有組織、有計劃地提高幼稚部的教育活動質量[17]??梢?,“要領”重視幼稚部課程的全程性評價,通過動態的課程評價提升幼稚部課程質量,完善課程指導體系,進而發展優質學前融合教育。
(三)強調特別支援教育的銜接性
特別支援學校幼稚部教育重視教育體系銜接,著重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教育目的銜接。以培養殘疾兒童“三大支柱”能力為方向,特別支援學校幼稚部與小學共享教育理念,共同致力于促進兒童生存力發展。第二,課程建設銜接。關注幼稚部教育與小學教育的異同,在課程建設全過程中充分體現出特別支援學校幼稚部和小學銜接機制的整體性、獨特性。第三,人員銜接。協調各方,形成多方協作的幼小銜接動態關系網,指導殘疾兒童入學、升學、畢業乃至就業。在幼小銜接中強調鼓勵幼稚部教師與小學教師之間的合作、交流與研修,支持學前特殊兒童與小學兒童交流和共同學習。
(四)強調幼兒的自立與社會參與
培養殘疾兒童自立與社會參與旨在幫助兒童獲得更好地融入社會生活的能力?!耙I”根據殘疾兒童的特征,在原“五大領域”基礎上特設“自立活動領域”,以幫助兒童了解自己的障礙程度和障礙發展特點,接受障礙,并克服障礙導致的學習困難和生活困難。此外,要求教師根據每個兒童的實際情況,將自立活動與個別指導計劃緊密聯系,幫助殘疾兒童改善和克服因殘疾造成的學習或生活上的困難,適應社會生活的變化和挑戰,最大限度發展兒童自身的潛能,為兒童身心和諧發展打好基礎。
四、“要領”對我國學前融合教育的啟示
(一)加強特殊兒童教育支持體系全面性建設
我國可從學前融合教育支持體系建設入手,通過教育部門牽頭,以高校特殊教育、學前教育專業科研團隊為專業支持,在切實充分的科學調研基礎之上編制特殊幼兒教育支持手冊,實施一體化教育管理模式,將課程設計一體化、教育活動一體化、普特教育一體化落到實處,并通過實地調研和走訪式評估,全面建設適宜我國本土特點的特殊兒童教育支持體系。
(二)建立完善的學前融合教育課程指導體系
首先,完備的學前融合課程體系是發展優質學前融合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應頒布相應政策以明晰我國學前融合教育課程目標、內容、組織、實施及評價,并針對不同教育層級作出指導。其次,發揮特殊教育資源中心的優勢,為各級教育系統、人員搭建溝通交流平臺,靈活配置學前融合教育資源,發揮地區資源中心輻射作用。最后,學前融合教育課程管理體系不是一成不變的,應不斷修正、完善,保持學前融合教育課程管理體系的機動性,有效提升教育質量。
(三)構建特殊兒童幼小銜接服務體系
一方面,加強幼小教育理念的一致性,通過層級化的課程內容,給予特殊幼兒一致、適宜的指導和必要的支持。另一方面,應對普特教育進行協調管理。在幼小銜接實施中,確保殘疾兒童受教育權利實現的同時,考慮其升學和就業問題,根據每個兒童的實際需要為其提供適合的教育,促進殘疾兒童的幼小順利銜接。
(四)打造融合社會文化環境
應發揮國家政策法規的導向作用,支持建立面向社會、面向未來的學前融合教育體系。應從校園環境、課程、教師、同伴、家庭、學校、社區協作等方面探索融合教育文化構建路徑,著手于融合教育內外環境建設,如培養教師融合教育素質,建設資源教室,制定課程決策制度,建構普特融合的學前教育課程管理體系等。同時,將融合教育理念傳播到家庭、社區、學校中,打造便利殘疾兒童學習、生活的環境,在多方支持下構建平等、開放、多元、包容的社會文化環境。
參考文獻:
[1]山本淳子,藤岡宏樹,葉山貴美子.附屬圣愛幼兒園特別支援教育的對策和課題[J].大阪基督教短期大學,2021(12):34-52.
[2][6]日本文部科學省. 幼稚園教育綱領[EB/OL].(2008-03-28)[2022-09-07].https://www.mext.go.jp/component/a_menu/education/micro_detail/__icsFiles/afieldfile/2018/04/24/1384661_3_2.pdf.
[3]日本文部科學省. 發展障礙者支援法[EB/OL].(2018-06-03)[2022-09-07].https://www.mext.go.jp/a_menu/shotou/tokubetu/main/1376867.htm.
[4][8][9]日本文部科學省. 特別支援學校幼稚部教育要領,小學部、中學部學習指導要領[EB/OL].(2017-04-28)[2022-09-02].https://www.mext.go.jp/content/20200407-mxt_tokubetu01-100002983_1.pdf.
[5]阪木啟二,樹船憲幸,阿部敬信.特別支援教育的“學習的連續性”:根據平成29年4月告示的學習指導要領[J].人類科學,2019(1):49-59.
[7]日本文部科學省. 特別支援學校教育要領·學習指導要領解說·自立活動篇(幼稚部·小學部·中學部)[EB/OL].(2018-03-31)[2022-09-01].https://www.mext.go.jp/content/20220426-mext_tokubetu01-100002983_9.pdf.
[10][11][14][15][16][17]日本文部科學省. 特別支援學校教育要領·學習指導要領解說總則編(幼稚部·小學部·中學部)[EB/OL].(2018-03-31)[2022-09-01].https://www.mext.go.jp/component/a_menu/education/micro_detail/__icsFiles/afieldfile/2019/02/04/1399950_3.pdf.
[12][13]小林真,北野仁菜. 富山縣幼兒園與小學的聯系:特別支援教育[J].富山發展福利學年報,2017(8):3-14.
(作者單位:云南師范大學教育學部,65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