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繼紅 葉榕 劉炳俊 朱峰
【摘 要】 聽障學生在學習中比健聽學生更需要技術支持來幫助其排除障礙、克服困難。江蘇省南京市聾人學?;诼犝蠈W生認知特點和聾校教學實際,將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信息化技術支持,使學生在有效學習中得到充分發展。
【關鍵詞】 聽障學生;信息化技術支持;有效教學
【中圖分類號】 G762
聽損影響著聽障學生的語言、認知和社會性發展。聽障學生在學習中比健聽學生更需要技術支持來幫助其排除障礙、克服困難。針對聽障學生的發展特點,精當選擇技術、精確發現問題、精準排除障礙,提高聾校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是幫助學生克服學習障礙并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有效教學關注教學效益,采用適宜的策略和技術,使學生獲得顯著的進步和發展。江蘇省南京市聾人學?;诼犝蠈W生認知特點和聾校教學實際,以智慧校園研究校本項目為抓手,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信息化技術支持,通過實施有效教學,讓學生得到充分發展。
一、促進信息有效獲取
課堂信息的有效獲取是有效教學的前提和保障。為此,針對不同聽損程度的聽障學生,南京聾校為其提供適切的信息化技術支持,確保所有學生在課堂上均能獲得全面而精準的信息。
(一)穩態聲域系統:讓聲音聽得清
少數隨班就讀的聽障學生不能很好地適應融合教育,會選擇在高中階段到聾校就讀。學?;谶@部分學生口語表達清晰流暢、思維活躍、表達意愿強烈等特點,引入了穩態聲域系統。穩態聲域系統可以突破助聽器或人工耳蝸有效聆聽范圍僅為2米左右的限制,有效減少背景和環境噪聲,具有適合不同人群、支持無輔材佩戴和頻譜獨特處理等特點。通過穩態聲域系統的應用,教師無需提高音量,也無需刻意安排座位,學生可以不受座位影響,基本能達到“聽到又能聽清”的效果。
(二)語音實時翻譯系統:讓語音“看得見”
智能化語音實時翻譯系統不僅可以實現課堂上語音與文字的實時翻譯,還可以通過機器學習,逐步增強識別的精準度,讓語音能有效地被聽障學生“看見”[1]。學校為每個班級配備了語音實時翻譯系統,將課堂教學語音實時轉化為文字,有效克服手語詞匯量少、專業術語匱乏,以及教師因手語不熟練導致的課堂溝通效率低下等問題。課堂中實時轉化的文字便于學生課后回顧和復習。對于存在語言文字理解困難的學生,手語仍是有效的溝通方式,因此需要將系統與手語有機結合。面向聽障學生的在線教學,同樣需要讓語音能被“看見”。學校采用在線語音實時翻譯軟件,實現在線實時翻譯。目前該軟件已在英語、語文和地理等學科中探索性使用。
二、強化信息有效理解
視覺是聽障學生獲取信息的主渠道。南京聾校運用信息技術為聽障學生創設適切的教學環境,引導學生在可視化的情境中,通過感知、體驗逐步理解抽象概念和知識,促進有效學習的發生。
(一)視頻資源:豐富視覺認知體驗
視頻作為一種形象生動的教學內容呈現媒介,既符合聽障學生認知特點,又契合學科教學要求。學校以校本項目“視頻資源在聾校課堂中的運用研究”為抓手,圍繞視頻資源的搜索與下載、視頻字幕的設置方法、視頻資源的積累和共享、視頻資源在聾校課堂教學中的具體運用策略等開展了細致研究[2]。教師在學科教學中為聽障學生提供適合的學科視頻資源,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化解教學難點,提高教學效率。
(二)智慧黑板:構建高效互動課堂
智慧黑板中內置了類別豐富的“課堂活動”,可以讓學生有效參與形式多樣的游戲化答題活動,使整個課堂活躍起來。學校結合“基于智慧黑板的數學有效教學課堂構建”項目,圍繞智慧黑板的價值與有效應用策略開展了較為深入的研究。智慧黑板與flash、網絡畫板、幾何畫板等軟件有機融合,動態展示數據與圖像的變化過程,有助于聽障學生在觀察中發現數學規律,從而有效地突破教學中的重難點。智慧黑板為學生思維活動的開展提供了可靠的依托,幫助學生積累了豐富的數學經驗,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和空間想象能力。
三、輔助項目式學習
項目式學習是指以項目為中心,對課程內容進行選擇、組織,并以完成工作任務為目的的教學模式[3]。作為一種重要的深度學習策略,高質量的項目式學習可以為學生創造沉浸式的學習環境,發展其高階思維。南京聾校申報并立項了國家級課題“促進高中聽障學生計算思維發展的項目式學習策略研究”,借助信息化技術支持,重點開展以項目式學習提升學生合作能力與計算思維的研究。
依據聽障學生認知特點、學習能力與學習基礎,學校首先對高中信息技術課程進行了校本化處理,形成了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方案。然后結合課程標準和課程校本化實施方案,從不同單元學習內容中精選適切的項目,對信息技術必修內容進行了項目化重構,并運用信息化平臺構建項目學習資源。該平臺集互動、記錄與檢測為一體,不僅是課程學習平臺,更兼具通過思維導圖、流程圖等可視化工具記錄學習過程的電子檔案袋功能,為課題研究積累了真實的一手數據。在此基礎上,學?;谖墨I與實踐,從項目的規劃、組織、實施和評價等方面開展了研究,初步形成了適合聽障學生的項目設計與實施策略、項目導學與支架搭建策略、項目有效評價策略等。通過項目式學習,學生不僅掌握了相應的知識與技能,也習得了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聾校信息化技術支持項目體現了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為構建泛在學習環境提供了有力支撐,推動了聾校教育理念與模式、教學內容與方法的改革創新。
參考文獻:
[1]劉炳俊.語音識別技術在聾校信息技術課堂中的應用初探[J].現代特殊教育,2023(1):59-60.
[2]朱峰.視頻資源在聾校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現代特殊教育,2022(17):51-52.
[3]汪浩.聾校高中信息技術項目式學習的設計與實施——以“德育積分DIY”項目為例[J].現代特殊教育,2023(3):54-57.
本文為南京市“新技術新媒體創新基地校建設”項目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聾人學校,21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