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繼燕,王春燕
(重慶能源職業學院,重慶 江津 402260)
為了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對人類社會構成的重大威脅,瑞典、奧地利、冰島等世界各國將“碳中和”上升為國家戰略,提出了無碳未來的愿景。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最大的煤炭消費國,近年來積極實施多項應對氣候變化的國家戰略,采取優化能源結構、增加森林碳匯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在綠色低碳發展方面取得積極進展和顯著成效。自2020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宣布“中國將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以來,中國始終將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作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擔當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1]?!半p碳”目標是我國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目標的實現也應適應中國經濟和環境發展現狀,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全面現代化的戰略大局中綜合考慮和應對。
工業是江津的立區之本,工業企業是江津工業經濟發展的基石。自西部(重慶)科學城江津園區管委會2021年3月掛牌以來,圍繞“科學之城、創新高地”總體定位,江津區深入實施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計劃,加速推動實體經濟與人工智能、互聯網、大數據深度融合。2021年第三季度江津區招商引資項目就集中簽約67個項目,總簽約金額達231億元,涵蓋了智能制造、電子信息、新材料、消費品工業、大數據智能產業、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等諸多領域[2]。2022年圍繞“招大引強、招新引優、招才引智”,全區新引進產業類項目協議引資超1000億元[3]。以智能傳感、智能設備、人工智能為主導產業的雙福團結湖大數據智能產業園的建成,重慶科學城規劃建設和重慶高新區擴容升級等對接重慶市戰略性新興和支柱產業發展,帶動江津工業增量提質升級。2023年2月8日,東風小康汽車有限公司與重慶市江津區政府簽訂了《東風小康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項目合作協議》,江津區政府充分發揮產業優勢并提供政策支持,推動新能源汽車業務發展。
富硒資源是大自然對江津的饋贈,匯聚著山水、文化、農產、美食之精彩,成就了一座“硒”望之城。2012年以來,江津區委、區政府大力實施“硒資源變硒產業”發展戰略,堅定不移走“富硒富民”之路,堅持富硒產業“綠色化、科技化、品牌化、融合化”發展,構建起富硒農業、加工業、康養業一體化富硒產業體系,打造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配套的加工基地。
江津是國家新型食品·糧油加工產業示范基地。投資4.8億元的臺資企業南僑食品集團重慶生產基地落戶江津,是我國西部建設的第一個生產基地。重慶橋頭食品有限公司和益海嘉里(重慶)糧油有限公司等知名企業推動了江津區現代農業的發展。
江津區位優勢突出,緊臨重慶中心城區,是主城都市區同城化發展先行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重要戰略支點。
江津區不僅是工農業大區,還是旅游資源大區,有各類風景名勝古跡52處,13個國家A級旅游景區,400多個景點,其中A級景區數量位居重慶市第二?!笆濉逼陂g,國家文化旅游部授予江津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稱號,獲評全國基層公共數字文化服務推廣試點單位。江津玉是重慶市本土玉石,2021年,江津區委、區政府正式啟動江津玉產業發展,大力開發玉石產品,充分挖掘利用特色資源,打造重慶地域特色文化新名片,真正把潛在產業優勢轉換為現實可持續的經濟發展優勢。
利用好地區資源優勢,加快推進政策創新、方法創新和科技創新,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關鍵。政策創新為綠色低碳發展提供理論及制度保障,科技創新激發發展活力,方法創新催化綠色發展動力。
“雙碳”目標推動江津區工業制造業尤其是初級制造業向綠色低碳轉型升級。江津區開展企業質量提升、企業高質量發展評價以來,江津區的企業在先進設備、技術革新、綠色發展相關新技術的研發投資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設成為重慶市先進制造業基地。
實現江津區工業經濟轉型升級和實現高質量發展。江津區聚焦制造業,通過正向激勵和反向倒逼,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加快落后產能淘汰退出和低效企業轉型轉產,助力營造公平公正的發展環境。為促進產業園區轉型快速發展,江津區率先在重慶市啟動了“工業企業高質量發展評價體系”,上百家企業被評為D、E級,這些企業將面臨產業升級的挑戰,如若不能開展質量提升、升級達標,就會被淘汰。而其他實力較強的企業將獲得更多的土地、資源和技術支持。
以城聚產,推進農業產業升級。江津區結合地區資源,培育懂農業、懂技術、懂市場的專業人才,開展綠色食品、有機產品認證,用好江津富硒、茶葉、花椒等資源優勢,不斷推進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用優質的綠色農產品拓展農產品市場,提高農產品的核心競爭力。為穩定打造調味品加工在重慶乃至全國的知名度和信用度,服務好江津的調味品生產企業,設置調味品加工專業方向,請西南大學劉熊、闞建全、陳敏等教授助力職業培訓,在橋頭、新安逸、巴奴、吳灘農業、千椒紅等調味品品牌現有優勢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發展調味品,使其在保證味道的基礎上,注重質量、儲存等因素方面的加工完善,強化科技賦能,注重標準化、規模化、數字化,逐步實現現代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把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貫穿農業農村現代化全過程。
成渝地區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促進江津區經濟社會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要加快推動產業綠色低碳轉型升級,聚焦清潔能源,扎實做好“雙碳”各項工作,要加速推進高等教育在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工業機器人、人工智能、現代信息技術等領域的發展。
“江津制造”走向“江津智造” “精品制造”。江津十四五規劃提出到2025年,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特色消費品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裝備、汽摩、材料三大具有全市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建成全市重要的消費品工業高質量集聚區、先進制造業基地。資源高效利用和綠色低碳發展,給綠色低碳的各類新業態、新技術創造了發展機遇。從長遠看,實現“雙碳”目標有利于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和促進生態環境改善。
增大綠色投資,改善投資結構。為實現“雙碳”目標,各級地方政府紛紛行動,依據地方特點新增風電、光伏等非石化能源投資;建設抽水蓄能電站,大力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電力。降低高耗能、高排放產業排放,加速實現能源、工業、建筑、交通等眾多行業領域的低碳排放。著力引進一批新能源、新材料、智能裝備、信息技術、節能環保、綠色消費等綠色低碳項目;創建一批創新平臺、突破一批關鍵技術、吸引一批高端人才、集聚一批優質企業,打造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及關鍵零部件產業園,助推江津區建設千億級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
自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江津班列2021年12月底開通以來,江津出口泰國、印度尼西亞、坦桑尼亞等國的商品涉及汽車配件、摩托車散件、玻璃纖維等。江津雙福的和潤跨境電商(汽摩)產業園,作為重慶重慶首家以汽摩產業為主的跨境電商跨境電商(汽摩)產業園,借助中歐(重慶)班列等通道,去年實現跨境業務交易新的突破。江津區將利用其優勢,推動外貿優化升級,強化外貿綜合競爭能力,加快培育外貿發展新模式、新業態、新動能,繼續強化外貿綜合競爭能力,通過強化外貿主體培育,加大國際市場開拓資金支持等,幫助企業擴大對外貿易,保持進出口增速,努力實現全年外貿增長目標,加快推動產業綠色低碳轉型升級,讓“綠色”產業成為高質量發展底色。
建立生態文明城市,打造靚麗的城市名片,需要堅持理念先行,全民參與,以綠色消費為重點,全面宣傳“無廢城市”理念。首先,加強統籌協調管理,強化科學引導,凝聚社會參與工作合力,形成綠色出行、綠色生活、綠色辦公、綠色采購、綠色消費習慣,著力創造高品質生活,構建綠色低碳生活圈。其次,加強政策宣傳教育引導,提升群眾綠色低碳意識,推動全社會形成綠色低碳生活方式;最后,營造全民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圍,開展碳達峰碳中和全民行動,培養公眾形成簡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目前,我國經濟社會進入新發展階段,隨著生態文明建設的推進,降碳減污協同增效已經成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關鍵。我國提出的雙碳目標不管是技術變革還是經濟社會變革,給全社會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的挑戰都非常艱巨。碳中和不僅僅是先進技術革新問題,也不只是生產能力和生活消費方式的變革,它涉及工業、農業、制造業、交通運輸業等方方面面,影響非常深遠。因此,各地可結合自然資源、經濟發展等條件,科學制定上層政策、規范執行制度,在工農業發展綠色轉型等層面實施綠色低碳行動,推進生態文明協同“雙碳”目標建設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