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景衛
隨著高中新課程改革深入發展, 適應高考改革需要,高一歷史教學也隨之出現新情況、新問題,初高中歷史教學有效銜接的方法和策略的研究也日益重要。高中教師應不斷修煉內功,轉變教學觀,根據教學內容精選教學方法,理清歷史發展主線,建構完整的歷史體系,引導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激發學習興趣,轉變學習觀,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重視高中歷史學習方法的總結與轉變,以適應高中歷史學習及新高考需要。
歷史課堂教學應充分體現趣味性和生動性。歷史教學應重點在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學生只有被激發了歷史學習的興趣,才能有進一步探究歷史的欲望和可能性。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采用多種形式,始終放飛學生思維的翅膀,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而在這里可以采取多種方法:在教材中適當補充一些生動感人的材料,如詩詞、故事、歌曲、圖片、表格等,或烘托課堂氛圍,或引發學生的求知欲;或拉進歷史與現實的距離;或化深奧晦沼為簡單生動;只要用得合情合理,都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講春秋五霸時,可以補充越王勾踐臥薪嘗膽,堅韌復國的材料;在講左宗棠收復新疆的時候了,可以添加年過六旬的左宗棠抬棺上前線,無畏生死,率領清軍抗擊沙俄,最終收復國土的故事;這類故事的補充不僅能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也讓孩子們在不知不覺中掌握歷史知識。
初中學生一直把歷史作為副科, 即使歷史參加中考,但其地位與語數外大學科不能比,與物理化學學科也不能比。改變學生對歷史學科的錯誤認識,是高中歷史學習的第一件事。高中開學之初就應該告訴學生高中歷史與初中歷史學習的相同與不同,要讓學生認識高中歷史學習在學科地位、課程形式、學習內容、學習方式的不同,在潛移默化的教學中讓學生感受初高中歷史學習的不同。從高中學習任務看,讓學生了解高中歷史屬于主課,需要參加學業水平測試,并且是高考文科必考科目之一,從而使學生認識到高中歷史學習的重要性。從長遠角度看,可以引用毛澤東、拿破侖等偉人、名人學史重史用史的故事,以及歷史在認識社會、判斷社會問題等方面的獨特價值,來說明歷史學習的實用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學生主動完成高中歷史學習任務延續學生對歷史學科的興趣。
葉圣陶曾說過“: 教育是什么,往簡單方面說,只須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大部分學生對歷史不重視,沒有養成歷史學習的良好習慣,還保留著對初中歷史學科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應根據實際教學適時開展學習方法的指導,讓學生知道預習、閱讀、筆記、聽課、作業、練習、復習等方面的一些具體方法和技巧,并采取具體措施督促學生養成歷史學習的基本學習習慣。高一歷史教材每一課知識點都比初中要多,知識的廣度和深度也非初中可比擬的,要在一節課內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是很艱難的。為此,教師應在新授課之前布置預習任務,在上新授課時進行檢查,督促學生完成預習任務。如必修一第五課是《古希臘的民主政治》,根據課標可以適當布置些預習題:1、希臘的自然地理環境有何特點?對希臘文明產生什么影響?2、什么叫做城邦?城邦制度對希臘文明有何影響?3、雅典民主政治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歷程?4、概括伯利克里時期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表現?5、雅典民主政治對人類文明發展有何重要意義?歷史概念是通過抽象的概括而形成的對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現象等的本質屬性的反映。它是在掌握具體史實的基礎上通過抽象概括而形成的對歷史史實本質的認識,掌握某一學習領域中的基本歷史概念對高中歷史教學起到化難為易作用。如學習《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響起》一課時,講清歷史概念就非常重要。這一課涉及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國共合作,國民大革命和北伐。而其中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和北伐初中學生都重點學習過了。而學生的理解的難點就在這幾個概念,只有重點講清“新民主主義革命”“國民大革命”的概念,這一課就容易理解得多。著名歷史教育家趙恒烈教授對中學歷史教師的語言表達技能分出了三個境界“: 第一境界是把你所想的東西能如實表達出來,使學生聽了,也如你所想的那樣,想得清楚,說得明白,能完整地表達思想。第二境界是聲情并茂,使語言、表情、動作配合起來,表達得活靈活現,使之傳神而動聽。第三境界是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力。通過教師的講述,如帶領學生到了歷史現場,入其境、見其人、聞其聲。選詞有方,文有限而意無窮;點撥著力,思路清晰而受益不盡。”歷史教師如果達到第三境界, 學生必然是始終興趣高漲。
如袁騰飛老師的歷史課讓學生終身難忘,與其扎實語言功底是分不開的。
系統的知識是能力的基礎。知識的掌握離不開記憶,記憶不等于死記硬背,應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才是學習的正途。中考使得學生被動掌握了比較豐富的歷史知識,但他是零散的,這些知識極容易遺忘,因此必須把學生從死記硬背的獨木橋引上理解記憶和靈活運用的陽光道;除此之外在教學過程中,也應加強對教材進行適當靈活的整合,指導、幫助學生對一個歷史時期政治、經濟、文化概況進行橫向的歸納總結,認識和把握事物之間的聯系,形成知識的體系,在識記上融會貫通,在運用上觸類旁通,才能適應時序性和整體性較差的高中課程,幫助學生構建起一個階段歷史發展的框架。
高一是學生逐步熟悉和適應高中學習、生活的過程。高一的歷史課程學習,是學生對高中歷史課程逐步認識、適應、調整的過程,是學生的歷史思維方式、技能方法、甚至是學習心理、學習習慣等方面由初中階段向高中階段轉變。因此高一非常有必要做好初高中的教學銜接,幫助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構建學科學習架構,形成歷史學習素養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