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瑾



蘇州古城內,要論園林里的“王牌”和老街中的“地標”,大家脫口而出的一定是獅子林、拙政園、觀前街和平江路。在蘇州人眼里,這些景點深深烙印在人們心底,隨時想去,就出發,也可以隨時隨地結束行程。對于有些景點還可以二刷三刷。
這次,我從旅游、歷史、建筑、文化角度,用探索者的視野去挖掘這些園子、街巷的隱藏面,這無疑是“拆盲盒”般的驚喜之旅啊。
拙政園里畫意濃,“假山王國”萬里挑一
從軌交4號線察院場站出來,天氣說變就變,原本晴空萬里的天被一場大雨打濕了。轉車9016社區巴士去拙政園的路變得異常擁堵,大概是臨頓路一側在建軌交6號線。下車前往拙政園的路上,賣花阿婆、賣水果糕點的小販一路吆喝。走到拙政園,門口排著里三層外三層的隊伍,等待檢票。不是雙休日,游人也爆滿。
園子對面還是那些絲綢珍珠等紀念品和蘇幫菜的小店,有的商家干脆在門口招攬生意。終于等了半小時入園了,卻不知道怎么逛這個大園子。拙政園分為東、中、西三部分,精華都濃縮在了中花園。我先經過聽雨軒,軒前有湖,中有荷花,一大片荷花池形成“接天蓮葉無窮碧”的景象。幾個姑娘不顧下雨,身穿漢服,手持荷花燈,爭相在荷花池邊拍照。往前是海棠春塢,是一個安靜小院。院子兩側各植一株海棠,院中鋪地圖案也是海棠式樣。接著拾級而上,來到側旁的繡綺亭,亭子四周種滿牡丹,花開之際,一定很美。
經過荷風四面亭,亭上一副“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的對聯,寥寥幾筆勾勒出拙政園的四季景色。跨過小峽谷,來到東島,山頂便是六角待霜亭。周邊種著橘樹,再過不久,霜濃橘紅,楓葉似火。
園內有一棵樹根已開洞的老樹,出口處亦有約440年的紫藤,足見園子的歲日年輪。拙政園管理處負責人告訴我,目前他們將東部花園秫香館西側林下空間、放眼亭土山及中部花園待霜亭、雪香云蔚亭區域,劃定為生態保育與封閉養護區。屆時會調整具體封閉區域,恢復開放時間及開放時序,保證游園體驗。
從園子走出,意猶未盡。若選擇晚上游園,可以赴一場拙政問雅的尋夢之旅。戴上無線耳機,跟著手持燈籠的小姐姐,一步步走進“雅”的意境。
穿過拙政園橋,我就前往獅子林。街邊小店里,只見一位老阿姨在做龍須酥,十分專注。路過西潘儒巷,巷子里有蘇博藏品修復部。繼續往南走,就是獅子林了。獅子林非常有趣,雖鑿池不深,但回環曲折,飛瀑流泉隱沒于花木扶疏中。我從云林逸韻步入燕譽堂、綠玉青瑤之館,透過彩色玻璃望向窗外,若隱若現地看到假山一角。
獅子林的假山堆疊藝術果然甲江南,還沒走到假山近前,我就被山頂的奇峰怪石所吸引,于是迫不及待地從一個洞口鉆進去。鉆來鉆去,居然回到了原點。我心想:這哪里是什么假山,分明是一個迷宮,“套路”很深哦,但別說,爬得很快活。靜靜觀望整座假山,形似大大小小的獅子,飽含禪意。
繼續走著,看到廳堂里正在舉辦夏花展。展示夏季開花的萱草、玉簪等宿根花卉,荷花、睡蓮等清涼怡神的夏花等。詩人韋應物筆下的夏花在此次展覽中也以12幅古人賞花畫作加以體現。
隨著游人的腳步,我來到二樓的一個傳統茶室,三五人群在此吃茶,從窗外望去可以俯瞰獅子林的假山全貌。往前走,還看到幾個游客正悠閑體驗著“5G看園林”,如今園林也賦能了“黑科技”。
多年來,獅子林管理處逐步探索出一條適用于獅子林科學保護、可持續發展的遺產保護之路。“獅子林古建筑整體修繕保養工程預計今年9月開工,包括獅子林問梅閣、文天祥碑亭、御碑亭及游廊整體搶修,獅子林假山及周邊區域整修等。”獅子林管理處工作人員孫漸說。
走過就會留下回憶的街
能用雙腿解決的事,就不用給交通添麻煩。沿著獅林寺巷往東走,巷子里有幾家玉雕店,再往前便是金谷里藝術館。藝術館集文創產品、度假旅游、造型藝術于一體,可以體驗“最平江最蘇州最江南”的生活方式。
在平江路上慢篤篤地走著,一家家形形色色的店鋪與臨街的攤位市集,讓夏日的平江路變得活色生香。有賣赤豆冰沙小湯圓的,有賣續命咖啡的,有賣桂花糕的,有蘇繡、宋錦、緙絲、制扇技藝等眾多非遺項目,還有漢服租借、評彈昆曲館、棕繃藤繃修理、漫畫速繪等。其中有一家名為“一省堂”的書店讓我有了興趣,據店主介紹,他們經營這家店20多年了,平常喜歡研究蘇州傳統手工技藝與地方文化,近年來更是致力于金石拓本與碑刻原石的集藏與研究。店內書畫、匾額不少,中間桌子上堆滿連環畫,整間屋子的書卷氣好濃啊。
這條市井長巷,聚攏來是煙火,攤開來是人間。最近“平江九巷”熱度很高,我選了九巷中名字最美的一條菉葭巷,重走了一回。巷子里有間“蘇派書房”,讓人邂逅一個書屋里的蘇州,在此還可選自己喜歡的明信片進行敲章打卡。巷子中間還有一間老式發廊,遠遠瞥見一個阿婆在幫人理發。不遠處有一條很窄的小弄,往里走有一家民宿。
今天的平江路串起了豐富的浸入式文旅體驗,讓游客走進深巷感受姑蘇城的文化內核,深度領略蘇式生活之美,讓游客的腳步和思緒都停留在古城,與這座城市一起慢下來、停下來、留下來。
老店新店林立,鬧市靜巷共生
從小住在觀前附近的我,有事沒事總會來觀前街蕩蕩,在我心里,它是蘇州的一大地標。
逛觀前街,最好的時間是在下班后,而那天我從平江路走到觀前街,已臨近傍晚。眼見胭脂般的晚霞層層隱去,水墨般的夜色逐漸深濃。來這里放松的白領、牽著孩子的年輕爸媽、許久不見的老同學……觀前街永遠是那么“活蹦亂跳”。
我沒有先走主街,而是選了一條僻靜的顏家巷。巷子前寬后窄,這里有龐萊臣故居、王謇故居,還有彈詞演員姚蔭梅,曾住在顏家巷17號。巷子里藏著一些小店。其中一家裝扮特別的良田玩具店,引起我的注意。推門而入,和店主寒暄了兩句,對方是個90后小伙,這家店開了兩年多時間。他說生意一般,但自己對于玩具十分喜愛,店內的這些玩具都是店主從日本海淘的,且迭代更新著。店主向我介紹起玩具,眼睛里都閃著光:“你看,上面這排是吉祥物擺件,中間是佐藤象,下面一排是日本銀行的吉祥物。旁邊是不二家、丘比娃娃、迪士尼的玩具擺件。”
再往前走,是一家藏在民居里的畫室,利用白墻作了簡單宣傳:自創作品,歡迎鑒賞。電表箱外寫著幾行字——畫畫其實很簡單,畫不好就是最好的獨一無二,寥寥幾句讓我心生好奇。畫室的主人是一對夫妻,他們見我推門,非常歡迎。夫妻倆畫畫的風格不同,一個擅長畫大幅油畫,一個擅長國畫與書法,墻上掛滿了畫作。聽他們說,畫室已開了三十幾年,原本他們就住在這,后來把房子改成畫室,平常也教孩子和成人繪畫。
走到頭是宮巷,一天逛下來,又累又餓,而此時正值飯點,就拿出手機搜索了觀前美食,一眼望去都是“新面孔”——拇指煎包、豆腐記、泰式大排檔、地鍋魚、手抓海鮮、盲盒飲像廳等等。有著“綜合選擇癥”的我,還是吃了最不用動腦子的肯德基,吃完打道回府。
老店和新店林立,傳統和潮流共生,觀前街一定會越變越好,綻放著自己的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