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人文與經濟“雙面繡”的蘇州,有著極高藝術成就,也有引以為傲的商業繁榮。作為姑蘇繁華中心的觀前商圈,則是很多八方來客來到蘇州的第一站。
說到觀前街,蘇州人從不感到陌生,而對于游客來說,這條古城第一商業街,也總有驚喜等著自己。最近,觀前商圈又憑新顏值火“出圈”了。有人說,細節決定魅力,那么最近商圈內的細節處,更是體現了所在的姑蘇區平江街道通過對環境面貌、服務效能、空間利用的全面提升,持續促進人文與經濟的融合創新,為區域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勁動能。
當簡樸石墩變成秀氣花箱
眾所周知,觀前街是禁止機動車入內的。于是對于經常逛觀前的市民來說,步行區域入口處圓圓的石墩就非常熟悉。這些灰色石墩,好用但造型略顯單一。不過最近,市民游客驚喜地發現,原本排列在入口處的路障“石墩墩”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頗具蘇式風格的特色花箱。
原來,平江街道對觀前商圈的碧鳳坊美食廣場西側、人民商場南側、太監弄和邵磨針巷口三處步行區域出入口的路障進行了美化升級,將原有的石墩更換為景觀路障。
一個個深色的花箱,印刻著“繁華姑蘇”“盛世觀前”字樣,下方的鏤空則巧妙地融入了烏篷船、蘇式花窗等傳統元素,花箱上則種植了各種花卉,整體彰顯了姑蘇特有的江南歷史文化風貌,又不失現代氣質。于是乎,一處處原本阻止機動車入內的“屏障”,成了吸引人們打卡拍照的新晉網紅點,也讓閑逛觀前的好心情錦上添花。
據了解,這組園藝花境除了以“繁華姑蘇、盛世觀前”為主題,巧妙地融合了和宿根花卉、花灌木等自然植物,更是運用蘇式園藝中“借景”“堆疊”等手法,打造出一幅幅如畫如詩的江南風光。造景師還采用帶狀或斑狀的自然式園林景觀造景,模擬林緣地帶各種野生花卉交錯的生長狀態,創造出形態、色彩和諧統一的植物景觀,體現了“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園藝理念。
據了解,今年6月份以來,姑蘇區平江街道運用花境園藝技術,對觀前商圈各節點的街頭綠化進行提檔升級,通過打造花境景觀、增設花箱、升級路障等方式,著力美化商圈景觀環境。接下來,平江街道還將定期更換園藝元素,適時打造系列主題花境,實現商圈景觀多樣化,營造更加豐富多彩的商圈文化氛圍,讓市民、游客能夠在優雅的環境下度過“篤悠悠”的慢時光。
當非機動車變成有序風景
說到美食店林立的“老牌”商圈,由外賣小哥和食客們帶來的電動自行車亂?,F象總會一不小心成為問題。
不過這個夏天,觀前商圈內的電瓶車停放,甚至能讓有“強迫癥”的人們大呼舒適。近日,平江街道在碧鳳坊一弄、人民商場南側等地新劃設了5處非機動車停車位。這些停車位可容納近200輛非機動車,同時在外賣配送集中地段設置了非機動車臨時停放區域。“取餐時既有地方停車,又不會因亂停車影響公共秩序,很方便!”外賣小哥小劉贊嘆說。
據了解,今年第二季度以來,平江街道通過疏通堵點、挖掘資源等多種方式,優化重點路段的交通組織,為廣大市民、游客創造了整潔、有序、安全的商圈環境。
值得一提的是,街道根據觀前地區日常管理情況,為保障機動車通過觀前商圈從臨頓路到人民路通行的實際需求,確定了“碧鳳坊-蔡匯河頭-宮巷”和“邵磨針巷-九勝巷”等重點路段,取消宮巷、蔡匯河頭、碧鳳坊一弄等處部分影響車輛通行的非機動車停車位,并積極與相關產權方協調溝通,挖掘空間資源,增設非機動車停車位。
非機動車停放有序,市民游客出行更便捷。逛街,成了更順暢的體驗。
當開店手續濃縮成“一件事”
姑蘇的繁華,離不開一個個商鋪、企業以及背后創業者的身影。據了解,平江街道2023年上半年新設企業592家,個體工商戶3051家,同比增幅分別為141.6%和51.0%。其中,觀前商圈新增企業數和個體工商戶數在街道增量中占比為12.7%和27.5%。
而這個氣溫節節高升、消費如火如荼的夏季里又傳來好消息:平江街道在位于觀前主街的中國工商銀行觀前支行開辟設立了企業和個體工商戶開店“一件事”服務區域,為市場主體提供準入設立登記指導、稅務發票和稅控設備申領、公章刻制、公積金開戶、社保開戶、銀行開戶等六個事項,實現便民惠企服務不出“圈”、就近辦。
“我想在觀前開店,正在研究要帶什么材料,怎么辦營業執照,沒想到現在能一件事一次辦,真是太方便了!”商戶楊先生剛體驗了一次足不出商圈的創業,大加贊嘆。
除了為經營者便捷辦理工作,“開店‘一件事”還通過服務站搭建的平臺,參與企業間交流、政策宣講等活動,提升商圈商戶營商環境體驗。同時,街道策劃制定《觀前商圈開店“一件事”辦理指南》,為創業者提供標準化辦理流程指引,依托觀前地區綜合管理辦公室、觀前主街的“家門口的就業服務站”以及觀前社區商圈網格進行宣傳和發放手冊,打通政務服務最后一百米。
商圈發展無止境,服務提升不停歇。接下來,姑蘇區平江街道將以智慧商圈示范創建工作為契機,推動觀前商圈數字化、智能化轉型與協同化發展,建立完善面向消費者、商業企業、運營機構和政府部門的智慧應用服務體系,為消費者提供便捷舒適、多元融合、精準高效、放心安全的消費環境,努力將觀前商圈打造為智慧商圈標桿,讓商圈煥發新活力,促進商業高質量發展,滿足市民多元化消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