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秀麗
近年來,多文本閱讀教學的熱度在不斷攀升。教師運用多文本閱讀開展教學,學生在興趣的氛圍中,才能真切地感受文字的魅力,主動深入地思考問題,進而獲得知識,提升能力,這不僅對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影響深遠,還對學生的自我成長至關重要。
一、強化提高學生閱讀興趣的意識
古語說“欲速則不達”“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說的都是同一個道理, 即要辦成一件事,不一定要立即著手, 而是要做好充分準備創造有利條件, 這樣會大大提高辦事效率。同樣, 要有效提高學生閱讀質量,多元解讀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但其前提是學生喜歡閱讀,若學生對閱讀毫無興趣, 不去讀文本, 那么多文本閱讀就成了" 無源之水, 無本之木”而有效提高學生閱讀質量就只能是緣木求魚,是一句空話了。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多文本閱讀教學時, 一定要先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 教師要充分運用各種手段,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發揮多文本閱讀教學效果。
文本是作者生命運動的結果,是作者價值觀、生命觀、審美觀的體現,生命的價值是多方面的, 它綜合地包含在文本中,自然又會多層次、多側面地折射出來。”
因此文本存在著不確定性,但這不確定性決不是隨意性和任意性,多元解讀提倡的是尊重學生的個性,鼓勵學生創新,多元不等于無界,不等于是多元價值觀,不是毫無根據的天馬行空、胡思亂想,不是無厘頭的搞笑,不是對傳統優秀文化的惡搞。我們常說“一千個讀者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不管怎樣,任何讀者讀出來只能是“哈姆雷特”, 而不能是“李爾王”,也不能是“賈寶玉”。
因此,多元解讀的立足點應是文本,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充分認識到文本的載體性, 要引導學生尊重文本,與文本進行對話交流,從而實現心靈的溝通,審美的愉悅,情操的陶冶,思想的碰撞,人生的感悟。
二、構建多文本閱讀教學方式
教學要想激發學生的興趣,課的開始環節就要緊緊抓住學生的思想牢牢地把學生吸引住,就好比音樂家唱歌開始定調子,開始的第一個音定準了, 后面的唱歌就順暢了。多文本閱讀教學, 就是教師通過轉變傳統的閱讀教學觀念, 對閱讀教學的課堂活動進行合理的設計,使教學活動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學生創造行為。多文本閱讀教學是教師和學生在閱讀教學設計以及教學方法上探究整合,既要重視學生在閱讀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同時也要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培養學生的思維、想象、聯系的能力,通過學生在多文本閱讀教學的課堂上積極思考,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獲得自我超越。學生在文本閱讀中不僅收獲知識和經驗, 還在長期的閱讀體驗中逐步養成探究、歸納、比較、關聯的好習慣。
三、精選教學文本
多門閱讀教學,首先要圍繞一個語文元素,把多個文本集合在一起, 依托課內單元語文元素來進行教學。
立足教材去課堂內外尋找有相似點的文本,然后根據議題來整合文本,可以選用教材上的多篇文章,也可以用課內的一篇帶動課外的多篇文章。我們要善于從風格各異的海量文章中,睜大明亮的眼睛,去選擇合適的文本,同時,也要照顧到學生的認知水平、理解能力、心理特征等因素。
由于初中多文本閱讀教學在中學卻受到很多限制,其原因在于中學語文教材的內容相對具有深度,學生在短時間內學習多篇文章難度較大。所以,精當選文除了要考慮文本的相似性,還要考慮到文本的難易程度。教師可以選擇難易適當的課文進行比較閱讀,或選擇一篇較難理解的課文和其他相對容易理解的課文進行配合。
如我有時候為了降低多文本閱讀整體難度,會選以前學過的課文與現在要學的課文進行整合。
四、多文本閱讀要關注核心目標
當數量較多的文章組合在一起,呈現在學生面前的時候, 容易造成閱讀的膚淺化與浮躁化。如果執教老師不善于引導學生在核心目標上駐足停留、深入探究,則會讓學生疲于瀏覽文章故事情節,忽略核心目標的達成,長此以往不僅學生的語文能力得不到提升,更會讓學生在閱讀中抓不到重點,讀不出文章的獨特之處。因此, 在課中讓學生查找設置懸念的地方, 通過分析、比較,讓學生說說這些語段在文中有何表達效果。
多文本閱讀提倡連續性閱讀,不像教材那樣是通過專家修整改編的文本,單篇的文本,就像讓孩子放回了大自然,自由地感受文化的氣息和腳步。所以,我覺得“多文本閱讀” 的價值還在于對孩子精神的豐盈和海量信息的獲取。
課堂永遠是教育教學的主陣地,多文本閱讀是語文教學的新趨勢,我們還將帶領學生繼續在教學實踐中探究多文本閱讀教學的策略和方法,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讀寫共進的思維方式, 提升語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