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克軍
一、問題的提出
培養學生寫作文是一項很難的事情,要讓學生學會改作文更是難上加難。他們往往在寫作時一鼓作氣,一旦寫完交上便覺大功告成,此后與他再無關系,頂多發下作文本來看看分數,僅此而已。
這樣便導致學生的作文水平“濤聲依舊”,“今天的你我還在重復昨天的故事”,只能原地踏步走。
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無數前賢先哲也給我們留下了太多的關于修改的佳話:賈島的“推敲”,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曹雪芹《紅樓夢》的“披閱十載,增刪五次”……把這些提供給學生,告訴他們修改的重要性,告訴學生,好作文都是改出來的,只要去改,他們的作文一定會越改越好。
二、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措施
怎樣去修改作文呢? 過去我們總是由于這樣那樣的原因,事事親勞親歷,累死累活把學生的作文本涂滿紅墨水,而學生卻不買賬,發下本子來束之高閣,收效甚微。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教學過程中,我做了這樣的嘗試:
1.明確標準
到底要修改文章的哪些方面,朝著什么方向去修改,我找了很多優秀范文,發給學生集體閱讀,然后小組討論, 最后在我的指導下大致歸納了以下幾個方面,“內容具體,中心明確;語言通暢,表達有創意;結構完整,條理清楚;書寫規范,卷面整潔”,每一方面我和同學們都細細分析,根據范文找自己作文的差距,從而得出怎樣的文章是好文章。
這樣學生修改作文就有了尺度和標準, 才會有的放矢。
2.自讀自評
一般在交上作文后的下周作文課上,開始組織學生自評自己的文章。不能這節課寫完下節就評,這時學生的慣性思維還在延續, 他很難找到自己的失誤。過一段時間沉淀下來, 這時再讓他去修改,就能發現問題了。首先讓他自己去讀自己的作文,出聲讀,讀到拗嘴別扭的地方自然就有問題,拿筆畫下來,反復推敲,找出好的修改結果。先解決標點符號、錯別字、不通順的地方等這些基本層次的問題, 后再去思考自己的立意謀篇是否還有更好的思路等等。這樣, 他對這篇作文就會有更好、更深的認識。
3.交換讀評
自評結束后, 同位或前后位交換作文互相修改。讀別人的作文,要求學生要邊讀邊想,作者寫的是一篇什么類型的文章? 對照修改的要求,寫人和記事的文章都要做到有人有事,事情的記敘要交待清楚要素,要有順序,對于人物要有外貌、神情、語言、動作等方面的描寫;寫景的文章要做到觀察仔細,抓準景物的特點來描寫,并做到描寫有序句子生動優美; 若是想象的文章是否做到大膽想象,合理安排結構,故事情節生動曲折,吸引人。無論是哪一類的文章,都要做到層次清楚,詳略得當,在文章的最后,作者是否寫出了自己的感想,這一感想能否表現主題? 并把你的看法和作者本人進行交流,取得了統一的意見后再著手修改,若有疑問可以找老師探討,最后又拿回去再次思考定稿。
最后要求學生必須寫出100 字以上的評語。會寫評語也就會評論了, 不但知道作文該怎樣寫,以后中考中的文學欣賞題也就不再“難于上青天了”。
4.小組合作讀評
兩人互評后,小組內再交流讀評。一人讀,小組其他同學聽,聽完后逐個起來評價這篇文章,做到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最后組長統一意見,也寫出評語,以鼓勵性文字為主。小組內每個人至少閱讀4-6 篇作文,并且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見,而自己的每篇作文上,至少有自己的、另外一個同學的、組長統一大家意見的三次評語,加大了學生的閱讀量和修改量。好的作品或者修改出色的作文推薦到全班,老師和全體同學一起來學習欣賞或借鑒。這樣,同學們修改作文的興趣越來越高。
5.一文雙作
特別重要的一點,做完這些后,每人拿到自己的作文,綜合所有的修改意見,從遣詞造句到斟酌立意,再重新寫作這篇作文。這篇文章比上一篇自然會有大的提高。
三、取得成效
琢玉成器,淘沙見金,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索實踐,學生修改作文的積極性越來越高,欣賞水平也水漲船高,自然寫作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同學們不再像以前那樣對作文望而生畏,反而逐漸喜歡上了作文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