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繼賓
(貴州輕工職業技術學院,貴州貴陽 550025)
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關鍵時期,教育部、財政部聯合啟動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以下簡稱“雙高計劃”),支持一批優質高職學校和專業群率先發展,引領職業教育服務國家戰略、融入區域發展、促進產業升級,“提升校企合作水平”“提升信息化水平”列于其十大建設任務之中。“雙高計劃”是落實《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龍頭項目,是關系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制度性設計,是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先手棋”,將引領中國職業教育整體水平提升。為加強高校實驗室安全工作,確保廣大師生人身安全和校園穩定,教育部辦公廳于2023 年2 月印發了新頒布的《高等學校實驗室安全規范》,明確指出高校實驗實訓室要依托現代技術手段加強信息化建設,構建實驗室安全全周期管理工作機制。
實訓基地是高職院校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重要載體,實訓基地的建設水平直接影響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質量,為了滿足新形勢下釀酒技術專業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對實訓基地的需要,學院在2022 年依托貴州省教育廳興黔富民行動計劃食品生物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建設項目,實施完成了釀酒技術專業產教融合實訓基地信息化建設工作。本文將對我院釀酒技術專業產教融合實訓基地信息化建設情況及相關經驗進行介紹。
實訓基地日常管理難度較大,如用品和設備日常管理等事務性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實驗實訓室等教學資源開放共享不方便,基地運行情況基礎數據統計、分析難度大等傳統管理過程中存在的痛點、難點制約著基地的高效運行,主要體現為以下六點。
學生對實訓基地的使用需求不再僅限于課程內的實訓教學,很多需要在課余時間去實現;實訓基地規模不斷壯大,管理人員不足的情況下,如何運用現代化的智能控制手段將管理人員從繁瑣的工作中解放出來,使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實訓基地管理服務的工作中去,實現管理老師的崗位價值,也是不容忽視的問題;學校每年在實訓基地建設、運轉上的經濟投入不斷加大,然而缺乏精確的使用數據來源,決策者并不清楚實訓基地的整體情況,在后期的管理決策上缺乏有效的數據支撐。因此,傳統的實訓基地管理模式已不能滿足各使用對象的需求,如何更好地采用一套基于物聯網技術、信息化技術、智能控制技術的智能管理系統為實訓基地管理工作服務,已成為目前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實訓基地是開展實訓教學的主要陣地,是支撐科學研究工作的重要場所,覆蓋學科范圍廣,參與學生人數多,實訓教學任務量大,儀器設備和材料種類多,潛在安全隱患與風險較高。
實訓基地是高職院校進行實踐教學和科學研究的重要平臺,但線下單一的教學管理造成師生互動不足,實訓過程難以及時管控與檢查,存在實訓室監控不到位、利用率低、實訓用品管理不規范等問題。提高實訓教學的精準、高效及科學管理,是解決實訓教學管理難點的有效方式。
實訓用品存在種類多、數量大、臺賬復雜、統計困難和難以追溯等問題,尤其是化學試劑,其成本大、風險高、管控難度大。如何加強實訓用品的管理,促進其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是實訓基地管理中急需解決的問題。
實訓基地管理內容復雜,數據繁多,傳統的數據管理與處理主要依賴于紙質和常用的辦公軟件,導致出現數據分散、數據遺漏、數據錯誤、存儲不便、難以追溯、利用率低等問題。打破數據孤島,使管理數據自動整合、自動分析和安全存儲,實現全流程無紙化辦公,有效確保數據的真實性、完整性、準確性、可溯源性是數據管理亟待解決的問題。
管理人員不足、管理事務多,傳統的人員管理模式效率低、執行緩慢,管理人員、教師、學生等人群的工作及信息難以及時融合,信息不互通。同時,管理人員對相應人員涉及的實訓室、實訓信息難以有效全面監管。加強實訓室人員的有效管理,提高相關人員的信息互通是目前實訓基地管理的難點之一。
基于實訓基地傳統管理手段下存在的各種難題,通過全面的需求調研和分析,整合多種業務,以實訓(驗)室為核心、以全生命周期管理為基本設計理念,利用大數據、互聯網+、物聯網+、筑構信息模型等技術,推進實訓基地信息化建設,將基地所有業務基于同一數據平臺開發,各系統獨立設計,實現模塊間的信息互通。平臺重點突出的設計理念和特點如下:
(1)強調各級管理人員和師生在平臺中的角色,為各人員提供開放、透明的數據服務,打破信息壁壘,體現大數據時代的優勢。
(2)報表和管理并重。在滿足結果管理和數據報表的基礎上,強化過程管理,加強信息的產生、變動、注銷和應用環節的過程監管,避免信息來源過多依靠人工處理,可靠性得不到保障的弊端。
(3)多職能部門協作分工,使用同一平臺下的不同系統。通過共享數據,將相關業務部門聚合起來,合理分工,形成一個統一標準的業務群,便捷、高效、精準地管理人流、物流及信息流。
通過量身定制的業務應用模塊,準確掌控實訓室運行狀態和相關信息,最大程度滿足實訓基地智能化管理的需求,同時也為師生的教學實踐、自主創新提供高效、便捷的通道。通過大數據賦能,推動基地日常管理工作從粗放式向精細化轉變,減少人力、物力、財力等資源的投入,提升管理能力水平。
通過打造一個涵蓋實訓教學、安全教育、安全檢查、用品管理、智能告警等子系統的平臺,在保證各系統閉環運行的基礎上,有效實現數據共享、融通及高效使用。平臺建成后要求實現用戶分級管理、流程化管理和數據共享,實現移動端應用與PC端功能同步,滿足1000 人和200 個物聯網設備同時訪問。為保障數據安全、平臺安全和網絡安全,平臺網絡安全等級保護測評必須達到二級。
科學規劃建設方案,以實訓室預約、實訓項目準備、實訓過程管理、課后交接、安全檢查等實訓教學管理全生命周期為主線,配套用品管理、儀器設備管理、安全教育等輔助功能模塊。通過充分的市場調研,廣泛征求各教研室意見,經系部論證、院級論證后形成建設方案。
包括通知消息、待辦任務、預警消息、快捷入口、課表信息、項目準備卡、實訓課過程、日常檢查、專項檢查、預警消息、廢棄物數據等功能應用。通過將各系統中重要功能集成到工作臺,用戶進入平臺后可直接查看通知消息、處理待辦任務、查閱重要數據,可直接進入常用功能模塊,方便、快捷地處理各項相關業務工作。
包括教學管理、課程管理和教學統計模塊。教學管理模塊可實現實訓室排課、調課申請、實訓室申請、項目準備以及實訓課過程管理;課程管理模塊包含課程申請和審核,審核通過后自動生成課程庫,庫中課程支持快捷復制,后期相同課程申報可直接調用修改基本信息;教學管理、課程管理過程中形成的實訓課表、用品臺賬、實訓室申請統計、用品理論使用量統計和用品實際消耗量統計等信息包含在教學統計模塊中,以上報表、數據支持實時查詢、統計和分析。

圖1 信息化綜合管理平臺
安全教育管理子系統用于實驗室安全教育、安全準入和課程準入管理,同時關聯實訓室預約開放,包括教育配置和教育統計兩個模塊。安全教育主題默認分為安全準入、特殊崗位持崗上證、專題安全講座和實訓操作,根據使用需要可自行添加;教育資料可分類管理,包括但不限于文章、題庫、安全手冊、常用安全標識、視頻學習,支持單個錄入和分類批量導入;試題可分為單選、多選和填空等類型,單個或分類型批量添加后形成試題庫,通過對安全考試進行組題配置,不同的教育主題可配置不同的題目數量、分值信息,試卷可實現隨機考題或固定考題的試題配置、考試時間、考試次數、考試提醒、發布對象的設置,可關聯考試計劃的準入實訓室、安全責任承諾書、準入證書和實訓課程,組成的試卷自動生成試卷庫;通過安全考試,簽訂安全承諾書后自動生成安全準入證書(需提前配置),證書支持下載和打印;安全學習、練習和考試情況,以及生成的承諾書、準入證書可實時查閱,并支持下載。
包括檢查配置、檢查記錄和檢查統計三個模塊。安全檢查分為日常檢查和專項檢查,日常檢查通過課后交接推送檢查信息;專項檢查通過制定檢查計劃實現,配置檢查的檢查來源、檢查依據、檢查日期、計劃描述、檢查人員、抄送人員等信息,系統自動形成待檢查計劃,并將檢查計劃信息發送給相關人員;檢查問題可進行文字記錄和圖片上傳,可將本條檢查記錄做抄送處理并自動形成告警記錄,可實現檢查問題整改、復查的在線記錄,形成閉環管理;檢查統計模塊可對實訓室安全檢查進行統計分析并支持導出和打印,能按日常檢查、專項檢查統計,能按時間、實訓室、檢查人員、問題、整改、復查等進行統計,為實訓室管理、人員績效考核等提供數據支撐。
用品管理子系統功能模塊覆蓋實訓用品管理全周期,包括采購管理、庫存管理、登記管理、實訓產品管理、廢棄物管理、臺賬管理、用品信息配置和暫存點管理。通過該系統,可實現實訓用品的在線申報、庫存自動扣除和用品采購訂單的生成、審核,可實現實訓用品的入庫、調撥、領用、回收和銷毀流程的在線登記,也可實現白酒生產技術、果酒生產技術、啤酒生產技術課程實訓產品的入庫、出庫和報損等過程管理。用品信息配置和暫存點管理則用于對實訓用品、實訓產品的規格型號和暫存點信息等進行定義,初次錄入后后期可直接調用。
包括預警記錄、預警統計和預警配置功能模塊。通過預警配置功能設置相應的預警信息,如日常檢查預警、專項檢查預警、庫存預警。當達到預警設置條件,系統自動推送信息給相應人員,問題解決后警報自動消除,也可授權手動解除預警。產生的預警記錄支持實時查詢、統計和分析。
該系統包含基本信息管理和系統管理兩個模塊。基礎信息管理用于實現實訓(驗)室管理、專業管理、班級管理、建筑物管理、樓層管理和學期管理等基礎信息的配置,系統管理則用于實現菜單管理、角色管理、用戶管理、字典管理和日志管理基礎信息的配置。
釀酒技術專業產教融合實訓基地信息化管理平臺建成投入使用以來,基地日常管理已基本實現無紙化,在實訓教學、安全教育、安全檢查和用品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成效,有力助推基地各項日常管理工作有序、高效開展。總而言之,實訓基地信息化建設可促進信息技術和智能技術深度融入教育教學和管理服務全過程,在改進教學、優化管理、提升績效管理方面效果明顯,信息化是促進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和高質量發展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