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征文

骨關節炎(OA)也叫退行性骨關節炎、骨關節病,病變部位通常為關節軟骨,引發因素包括生物化學、生物機械及免疫學等。最容易出現在手、髖、膝及脊柱小關節處。首發癥狀即是疼痛,不僅導致患者的身體不適,還可能影響到其生活的各個層面,如睡眠、情緒、應激反應等。疼痛劇烈的患者難以自由活動,甚至難以生活自理。所以,在治療骨關節炎時,重要的措施就是有效鎮痛。那么骨關節炎患者究竟能否使用止痛藥,又該如何使用止痛藥呢?
平時提到的止痛藥,包括非甾體類消炎鎮痛藥(NSAIDs)及鎮痛藥。非甾體類消炎鎮痛藥包括傳統的NSAIDs、選擇性COX-2抑制劑。鎮痛藥包括阿片類鎮痛藥與非阿片類鎮痛藥。
NSAIDs能改善疼痛、緩解炎癥反應。根據NSAIDs化學結構,可將其劃分成8類:①阿司匹林為代表的水楊酸類;②布洛芬為代表的丙酸類;③雙氯芬酸為代表的苯乙酸類;④吲哚美辛為代表的吲哚乙酸類;⑤托美丁為代表的吡咯乙酸類;⑥保泰松為代表的吡唑酮類;⑦吡羅昔康為代表的昔康類;⑧羅非昔布、塞來昔布等為代表的昔布類。此外,包括萘丁美酮、尼美舒利等未能納入這8類的一些藥物。
傳統的NSAIDs具有較佳的抗炎止痛效果,但會引發部分不良反應。選擇性COX-2抑制劑明顯增強了胃腸道的耐受性,可以有效改善關節炎高熱、疼痛等癥,比傳統的NSAIDs要好,現已普遍用于骨關節炎的治療。

非阿片類鎮痛藥,其代表藥物為對乙酰氨基酚,是骨關節炎傳統治療藥物。疼痛程度為輕度或者中度的患者使用此藥能獲取與使用NSAIDs同樣的療效。但考慮到此藥的不良反應,如肝毒性、皮疹等,肝腎功能受損的患者要禁止使用。
阿片類鎮痛藥用于對乙酰氨基酚及NSAIDs無療效、不耐受或有禁忌的患者。當然,此類藥物嚴重并發癥(心血管事件、骨折)的風險、戒斷反應的發生率高出其他藥物3倍以上。
骨關節炎患者有并發癥時,要慎重服用止痛藥。具體請參見表1。
另外,服用止痛藥有時會引發一些不良反應,如胃部不適、出血及潰瘍、肝腎臟損傷、便秘、惡心、嘔吐、頭暈、嗜睡等。當患者出現此類癥狀時,建議及時停藥,到醫院就診后,按醫生的建議服用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