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娟
隨著全球經濟的不斷發展,化工行業作為支撐各個領域的關鍵產業之一,正面臨著諸多挑戰和風險。由于化工產品涉及許多易燃、易爆和有毒物質,化工企業在生產、運輸和儲存過程中的風險因素較多。同時,受市場競爭、投資策略、政策法規等多方面的影響,化工企業經營中的風險也在不斷增加。因此,化工企業經營風險管理成為一個重要的議題。
一、化工企業經營風險管理的重要性
化工企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積極履行社會責任,通過加強風險管理,確保安全生產和環境保護,為社會和諧發展貢獻力量。
(一)安全生產,保護環境
化工企業涉及易燃、易爆、有毒等危險化學品的生產、儲存和運輸,一旦發生事故,會導致嚴重的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甚至對周邊環境造成長期破壞。事故的發生不僅會導致企業聲譽受損,還會影響企業的市場地位和客戶信任。通過加強風險管理,化工企業可以降低事故發生的概率,及時應對突發環境事件,確保合規排放,降低對環境和社會的負面影響,從而維護企業聲譽。
(二)強化市場競爭力,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化工企業面臨著激烈的市場競爭和不斷變化的政策環境。在化工企業生產經營的過程中,有效的風險管理有助于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穩定發展,降低意外損失,確保企業可持續發展。此外,良好的風險管理工作可以有效降低企業的運營成本,避免不必要的財務損失,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基于此,化工企業應當認識到風險管理的重要性,加大對風險管理的投入,提高企業風險應對能力,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
二、化工企業經營風險分析
(一)投資風險
化工行業受全球市場需求、原材料價格波動、匯率波動等因素影響較大。市場的不確定性會導致企業投資回報降低或投資失敗。企業在進行投資決策時,會因為信息不完全、分析不充分或決策者主觀判斷失誤,而導致投資方向和規模不合理,進而引發投資風險。化工行業對先進技術依賴程度高,在投資新技術、新工藝時,會因為技術不成熟、操作失誤或技術跟進不及時,導致投資風險增加。此外,化工企業的投資容易受到政府政策、法規和行業標準的制約,政策的突然變化會導致企業投資計劃受阻,從而增加投資風險。化工企業在進行跨行業、跨地域投資時,需要與其他企業或地區政府合作。合作伙伴的信譽、資金實力和管理水平等方面的風險都會影響投資成功率。
(二)內部管理制度風險
內部管理制度風險是化工企業經營風險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組織結構的不合理設置會導致資源分配不當、管理層級過多、信息傳遞不暢等問題,從而影響企業的決策效率和執行力。缺乏有效的內部控制體系會導致企業無法及時發現和處理潛在的風險問題,增加企業的經營風險。
在內部管理工作中,人力資源管理不善會導致員工流動性過大、人才儲備不足、培訓不到位等問題的發生,從而影響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此外,財務管理不規范或者財務制度缺乏透明度,會導致企業資金使用不當、財務數據失真、內部挪用資金等問題的發生,進而增加企業經營風險。內部信息管理的欠缺,會導致企業信息泄露、數據丟失或被篡改,對企業的生產經營和知識產權安全造成嚴重威脅。企業缺乏有效的營銷策略,內部管理水平不高,會導致市場份額下滑、產品定價失誤、銷售渠道不暢等問題出現,從而影響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三)特色政策風險
2018年9月18日國務院第三次修訂的《易制毒化學品管理條例》當中,加強了對易制毒化學品的管理,化工企業需要嚴格遵照相關分類管理與許可制度,來進行易制毒化學品的生產、經營、購買、運輸和進口、出口等。政府為保護環境和公共安全,實施嚴格的環保政策,這些政策會導致化工企業生產成本增加、產能限制或者工廠搬遷等,從而影響企業的盈利能力。
有關部門持續加強安全生產政策的制定和實施,提高安全生產的標準要求,這會導致化工企業需要投入更多資金和資源來滿足政策要求。能源政策的調整會導致化工原料和能源成本的波動,從而影響企業的盈利能力。例如,有關部門會對化石燃料進行限制,或者征收額外稅費,以促進可再生能源的發展。
此外,貿易政策的變化會導致進出口關稅、非關稅壁壘的調整以及國際貿易規則的變化,從而影響化工企業的進出口業務和國際競爭力。政府出臺針對化工行業的特色政策,如產能控制、市場準入限制等,這些政策可能會對化工企業的市場份額和盈利能力產生影響。
(四)存儲、運輸風險
由于化工產品具有易燃、易爆、有毒等特性,存儲過程中的安全隱患會導致火災、爆炸或泄漏事故。這些事故不僅會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還會導致企業聲譽受損。
化工產品往往對儲存條件有嚴格要求,如溫度、濕度、通風等。若儲存條件不合適,可能會導致化學品變質、失效或發生危險反應。化工產品在運輸過程中,可能因車輛事故、操作不當或非法行為等原因,導致泄漏、火災或爆炸事故的發生。這些事故將對企業造成嚴重損失,并會導致環境污染和公共安全問題產生。運輸過程中的管理不善,會導致運輸成本增加、貨物損失、延誤交付等問題發生,從而影響企業的客戶滿意度和市場競爭力。化工產品的儲存和運輸需要遵循國家和地區的相關法規,如安全生產法、危險化學品管理條例等。如果企業未能嚴格遵守法規,可能會導致罰款、停產或吊銷許可證等嚴重后果。
三、化工企業經營風險的成因
(一)投資決策不科學
化工企業在做出投資決策時,由于信息收集不足或信息渠道不暢通,導致對市場需求、技術發展、政策環境等方面的判斷失誤,從而影響投資決策的科學性。
有些企業缺乏科學的分析方法或分析工具,在分析投資項目的可行性和盈利能力時,導致對投資項目的評估結果出現偏差。部分企業投資決策者會受到過去經驗、心理預期等主觀因素的影響,從而在投資決策中產生盲目樂觀或過度悲觀的傾向。有些企業投資決策過程中,存在信息不公開、利益輸送、權力尋租等不透明現象,導致決策結果偏離科學性和合理性。此外,企業在制定投資決策時,過于關注短期利益,而忽視長期發展規劃和戰略目標,導致投資決策不具有可持續性。因此,投資決策不科學是化工企業經營風險的重要成因之一。
(二)內部控制體系有待完善
化工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可能存在設計缺陷、執行力度不足、監督評價不到位等問題,導致內部控制體系的有效性受到影響。部分企業的內部審計沒有形成獨立、公正的審計機制,或者審計頻率和范圍不足,導致內部控制問題無法及時發現和整改。有些企業的財務管理存在不規范操作、內部挪用資金、虛假報表等問題,增加企業的經營風險。
有些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存在用人不當、福利待遇不公平、員工培訓不到位等問題,導致員工流動性大、工作積極性低、核心競爭力不足。此外,企業信息系統存在安全漏洞、數據泄露、黑客攻擊等風險,對企業的生產經營和知識產權安全造成威脅。
(三)政策變化與安全風險
政府在經濟調控、環境保護、安全生產等方面的政策調整可能會對化工企業造成不利影響。如政策收緊、監管力度加大等,會導致企業生產成本上升、產能削減或業務受限。化工企業生產過程中涉及多種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事故會導致嚴重的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環境污染等后果。此外,不良的安全生產紀錄還可能影響企業的聲譽和市場競爭力。化工企業的生產過程可能產生大量廢水、廢氣、廢渣等污染物,環保監管政策的變化會導致企業需要投入更多資金和資源進行環保設施改造和污染治理。政策執行過程中可能出現地區、部門之間的不一致和執行力度的不穩定,這將給化工企業帶來一定程度的不確定性和風險。
政策變化可能影響到化工企業的上下游產業鏈,如原材料供應、產品銷售等,從而對企業經營產生間接影響。政策變化與安全風險是化工企業經營風險的重要成因之一。企業應關注政策動態,及時調整經營策略,以適應政策環境的變化。同時,企業需要加強安全生產管理,提高環保治理水平,降低安全風險和環保風險,從而確保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四)存儲、運輸管理不當
如果企業缺乏嚴格的存儲管理制度,就會導致化學品儲存條件不符合安全要求、倉庫設施不達標或庫存管理混亂。這些問題可能引發安全事故、貨物損失或庫存積壓等風險。化工產品種類繁多,如果貨物分類與標識不清,會導致存儲和運輸過程中發生危險品混裝、錯放等問題,增加安全風險。
此外,有些化工企業存在運輸操作不規范的問題,如裝卸不當、運輸工具不符合要求、違反運輸規定等。這些問題會導致貨物損失、運輸事故或法規處罰等風險。部分企業在選擇物流合作伙伴時,未充分考慮其安全管理水平、服務質量等因素,導致存儲、運輸風險的增加。化工企業缺乏針對存儲、運輸事故的應急預案,導致在事故發生時無法迅速、有效地進行應對,從而加大損失。
四、化工企業經營風險管理對策
(一)科學投資決策
化工企業應建立健全市場信息、政策法規、技術動態等方面的信息收集渠道,及時掌握產業發展趨勢和環境變化,為投資決策提供充分依據。化工企業在評估投資項目時,應采用適當的評估方法和工具,如財務分析、風險評估、敏感性分析等,全面考察項目的可行性、盈利能力和風險水平。
企業應定期為投資決策者提供培訓,提高其專業知識和分析能力,減少主觀判斷失誤。企業要確保投資決策過程的公開、透明,防止信息不公開、利益輸送、權力尋租等不良現象的發生,確保決策的科學性和合理性。企業應結合自身實際情況,明確長期發展目標和戰略方向,確保投資決策符合企業的長期利益和可持續發展要求。通過實施科學投資決策對策,企業能夠更有效地規避投資風險,提高投資回報率,從而降低經營風險并推動企業穩健發展。
(二)優化內部管理體系
化工企業應制定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明確職責劃分、權力制衡和監督檢查機制,確保企業內部各項業務流程和管理活動的合規性和有效性。企業應建立獨立、公正的內部審計機構,定期對公司內部的財務狀況、業務活動和內部控制效果進行審查,及時發現問題并提出整改建議。企業應加強財務制度建設,實施嚴格的財務審計和監督,防止不規范操作、內部挪用資金、虛假報表等問題出現,確保財務信息的真實性和準確性。
企業應制定合理的招聘、培訓、考核、激勵等人力資源管理政策,吸引和留住人才,提高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企業還應加強信息系統的安全防護,采取有效的技術和管理措施,預防安全漏洞、數據泄露、黑客攻擊等風險,保障企業信息安全。通過優化內部管理體系,企業可以提高管理效率,降低內部風險,為企業的穩定發展創造有利條件。同時,良好的內部管理也有助于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和抵御外部風險的能力。
(三)加強安全生產與環保意識
化工企業應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規章制度,明確各部門和員工的安全責任,確保生產過程中嚴格遵守安全操作規程,降低事故風險。還應定期開展安全生產培訓和教育活動,提高員工的安全意識和技能,使其充分了解潛在風險和正確應對方法。
化工企業應建立健全事故預防與應急管理機制,定期進行安全檢查、隱患排查,制定并實施應急預案,確保在事故發生時能夠迅速、有效地進行處置。企業應樹立綠色發展理念,提高員工的環保意識,倡導節能減排,降低生產過程中的環境污染風險。企業應加大環保設施建設和改造投入,完善廢水、廢氣、廢渣等污染物的處理和處置,確保企業生產活動符合環保法規要求,降低環境污染風險。化工企業應主動關注環保政策動態,積極參與政策制定和實施過程,及時調整生產經營策略,以適應政策環境的變化。通過加強安全生產與環保意識,企業可以降低生產事故和環境污染風險,保障員工和社會公眾的生命安全與健康,提升企業的社會責任感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四)加強存儲、運輸管理工作
化工企業應制定嚴格的存儲管理制度,確保化學品儲存條件符合安全要求,倉庫設施達標,并加強庫存管理,避免安全事故和貨物損失。企業應對化工產品進行準確的分類與標識,防止存儲和運輸過程中發生危險品混裝、錯放等問題,降低安全風險。企業應制定詳細的運輸操作規程,包括裝卸、運輸工具選擇、運輸線路安排等,確保運輸過程符合安全規定,降低貨物損失和運輸事故風險。
化工企業在選擇物流合作伙伴時,應充分考慮其安全管理水平、服務質量等因素,加強對物流合作伙伴的管理,降低存儲、運輸風險。企業應針對存儲、運輸事故制定應急預案,并進行定期演練,以提高企業在事故發生時的應對能力,減少事故損失。通過加強存儲、運輸管理工作,企業可以有效預防和控制存儲、運輸風險,確保企業經營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這有助于降低企業經營風險,提升企業的競爭力和市場地位。
結語:
綜上所述,化工企業經營風險管理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企業通過科學投資決策、優化內部管理體系、加強安全生產與環保意識、加強存儲運輸管理工作,有助于化工企業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推動化工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