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英
企業財會管理是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在實際操作中也面臨著各種風險問題。財務造假、內部控制不力、信貸風險、稅務風險、外匯風險等都可能給企業帶來巨大的損失,影響企業的發展和經濟效益。本文將從以上方面進行探討和分析,為企業財會管理中風險問題的解決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議。
一、企業財會管理加強對主要風險問題的管理的意義
企業財會管理加強對主要風險問題的管理,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降低企業的財務風險。企業面臨的風險問題可能會對企業的財務狀況產生負面影響,加強對主要風險問題的管理,有助于及時發現和防范風險,降低企業的財務風險發生概率。
2.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加強對主要風險問題的管理,需要企業建立完善的風險管理制度和機制,對企業的管理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有助于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和運營效率。
3.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企業面臨的風險問題可能會影響企業的長期發展,加強對主要風險問題的管理,有助于降低企業的業務風險和財務風險的發生概率,推動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4.增強企業的競爭力。在市場競爭激烈的環境下,加強對主要風險問題的管理,可以降低企業面臨的風險,提高企業的品牌形象和競爭力,更好地滿足客戶的需求,提高市場占有率。
二、企業財會管理中的主要風險問題
(一)財務造假風險
財務造假是一種違法行為,嚴重損害投資者和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如果企業被發現財務造假,可能會面臨以下風險。
1.高額罰款。財務造假是一種違法行為,如果企業被發現,可能會面臨高額的罰款,嚴重影響企業的經濟效益。
2.損失聲譽。財務造假會嚴重損害企業的聲譽,使投資者和其他利益相關者失去信心,對企業的發展產生負面影響。
3.被退市。如果企業的財務造假嚴重,可能會被證券交易所退市,導致企業的股票無法在交易所上市交易,給企業帶來巨大的損失。
因此,企業應該遵守誠信經營的原則,保持財務報表真實、準確、完整,加強內部控制和審計監督,防范財務造假的風險。
(二)資金流動風險
企業的資金流動出現不合理的情況,如資金閑置、資金占用、資金挪用等,會對企業的經營和發展產生以下影響。
1.影響企業的資產回報率。資金閑置會導致資金的浪費,使得企業的資產回報率降低,影響企業的盈利能力和發展速度。
2.降低企業的信譽和聲譽。資金占用會導致企業缺乏流動資金,無法及時償還債務,影響企業的信譽和聲譽,進而影響企業的融資能力和發展速度。
3.影響企業的財務狀況和信譽。資金挪用會造成企業的財務數據失真,影響企業的財務狀況和信譽,進而影響企業的融資能力和投資者信任度。
4.增加企業的融資成本。資金流動不合理會影響企業的財務狀況和信譽,進而增加企業的融資成本。
綜上所述,企業資金流動不合理情況的影響十分嚴重。企業需要采取加強資金管理、優化資金結構、建立健全的內部控制制度、加強員工培訓以及積極尋找合適的融資渠道等措施,以確保企業資金流動的合理性和規范性,防范資金流動不當的情況發生。
(三)稅務風險
企業在納稅過程中出現問題,如漏報稅、逃稅、虛開發票等,會給企業帶來重大的稅務風險和聲譽風險。漏報稅是指企業在稅務申報過程中,未按照稅法規定真實、準確地向稅務機關申報自己的應納稅額,導致企業繳納的稅款不足。逃稅是指企業在稅務申報過程中,采取非法手段避免繳納應納稅款,如虛報成本、偷逃稅款等。虛開發票是指企業在交易過程中虛構或者故意隱瞞交易事實,以此來騙取稅款的行為。
如果企業出現這些問題,就可能面臨稅務機關的嚴厲處罰和經濟損失。稅務機關可能會對企業進行稅務稽查,追繳企業漏繳的稅款、罰款、滯納金等,甚至可能會對涉案人員進行刑事追究。此外,企業還會因此失去投資者和客戶的信任,影響企業的長期發展。
為了避免這些風險,企業應該加強財務管理,保證稅務申報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及時繳納應納稅款,并遵守稅法規定。同時,企業還應該建立健全的內部控制機制,加強內部審計和風險管理,避免出現漏報稅、逃稅、虛開發票等違法行為,從而保障企業的財務狀況和聲譽。
(四)市場風險
市場競爭是企業經營中的常態,但也伴隨著一系列的風險和挑戰。企業在市場競爭中面臨的風險包括產品滯銷、市場需求下降、競爭對手價格戰、市場份額下降等。這些風險會直接影響企業的財務收入和盈利能力。
產品滯銷是指企業的產品無法在市場上得到消費者的認可和接受,導致銷售額下降。市場需求下降是指市場需求量減少,導致企業的銷售額下降。競爭對手價格戰是指競爭對手為了搶占市場份額而采取降低價格的策略,導致企業的產品價格下降,從而影響企業的盈利能力。市場份額下降是指企業在市場上的競爭地位受到挑戰,導致企業的銷售額下降,從而影響企業的市場地位和盈利能力。
三、企業應對財會管理風險的措施和建議
(一)建立健全內部控制機制
企業需要制定完善的財務管理制度和流程,建立健全的內部控制機制,以確保企業的財務管理規范化、標準化流程化。具體而言,企業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立完善的財務管理制度,包括會計核算制度、財務報告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財務預算制度、資金管理制度等,確保企業財務管理的規范化和標準化。
2.制定財務流程,明確財務管理的各個環節,規范各項財務操作,確保財務管理的流程化和規范化。
3.建立健全的內部控制機制,包括內部審計、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等,確保企業財務管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4.加強財務人員的培訓和管理,提高財務人員的專業素質和責任意識,確保財務管理的規范化和標準化。
5.采用現代化的財務管理工具和技術,如企業資源計劃(ERP)、財務管理信息系統(FMIS)等,提高財務管理的效率和準確性。
(二)強化風險管理意識
企業需要加強員工的風險管理意識,培養員工的風險防范意識和責任意識,推動全員參與風險管理,從而更好地保障企業的長期穩健發展。具體而言,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立健全風險管理制度,明確各部門和人員的風險管理職責和權限,確保風險管理的科學性和規范性。
2.加強員工的風險防范意識和責任意識的培養,通過內部培訓、演練等方式,提高員工對風險的認識和預防能力,促進員工的責任心和敬業精神。
3.建立風險報告和反饋機制,鼓勵員工積極上報風險信息,及時處理各種風險事件,提高員工的風險管理能力和應急處置能力。
4.推動全員參與風險管理,建立內部溝通渠道,鼓勵員工積極參與風險管理并提出建議和意見,形成全員風險管理的氛圍和機制。
通過加強員工的風險管理意識,培養員工的風險防范意識和責任意識,推動全員參與風險管理,企業可以更好地預防和化解風險。
(三)加強內部審計
加強內部審計是企業保障財務管理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內部審計是指企業內部成立專門的審計部門,對企業的財務、經營、管理等方面進行全面審計,發現和糾正內部存在的問題,促進企業的管理和運營水平的提高,減少財務風險,保障企業的長期發展。具體而言,企業應該加強內部審計,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立內部審計制度,明確內部審計的職責、權限、程序和方法,確保內部審計的科學性和規范性。
2.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制定內部審計計劃,對企業的財務、經營、管理等方面進行全面審計,及時發現和糾正內部存在的問題。
3.加強內部審計人員的培訓和管理,提高內部審計人員的專業水平和責任意識,確保內部審計的質量和效果。
4.及時向企業高層管理層和董事會報告內部審計結果,提出整改意見和建議,促進企業的管理和運營水平的提高。
總之,企業通過加強內部審計,可以及時發現和糾正內部存在的問題,降低財務風險。
(四)嚴格執行財務制度
企業應該嚴格執行財務制度,不斷完善和改進財務管理制度,從而提高財務管理的規范性和有效性,具體措施如下。
1.嚴格執行財務制度,包括會計核算制度、財務預算制度、財務審批制度、資金管理制度等,確保財務管理的規范性和合規性。
2.加強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通過財務管理軟件、ERP系統等工具,實現財務數據的集中管理和實時監控,提高財務管理的效率和精度。
3.加強財務風險管理,建立健全的風險管理制度和內部控制體系,預防和化解財務風險,確保企業財務安全和穩定。
4.加強財務人員的培訓和管理,提高財務人員的專業素質和管理水平,確保財務管理的專業性和科學性。
5.不斷完善和改進財務管理制度,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和管理需要,不斷優化財務管理制度,提高財務管理的適應性和靈活性。
綜上所述,企業應該嚴格執行財務制度,不斷完善和改進財務管理制度,從而提高財務管理的規范性和有效性。
(五)建立風險管理機制
企業建立風險管理機制,制定相關的風險管理策略和應對措施,可以幫助企業及時發現和應對各種風險問題,保障企業的經營和發展,具體益處如下。
1.減少經營風險。企業面臨的風險問題可能會對企業的經營產生負面影響,建立風險管理機制,制定相應的風險管理策略和應對措施,可以降低企業的經營風險,保障企業的穩定發展。
2.提高企業的競爭力。企業建立風險管理機制,可以更好地應對市場競爭和各種風險挑戰,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和市場占有率。
3.增強企業的信譽和聲譽。企業建立風險管理機制,可以更好地保護企業的財產和利益,增強企業的信譽和聲譽,提高客戶和市場的信任度和忠誠度。
結語:
企業財會管理中存在的風險是企業管理中不可避免的問題,但只要采取建立健全內部控制機制、加強內部審計、加強風險管理等措施,就能夠有效地降低企業財會管理中的風險問題。企業應該認真分析自身存在的風險問題,制定相應的風險管理措施,以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