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英杰
短視頻已經成為新媒體時代文化傳播的主流方式。2023年3月2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5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國短視頻用戶規模首次突破10億,用戶使用率高達94.8%。短視頻與第一大互聯網應用(即時通信)使用率間的差距由17.4個百分點縮小至2.4個百分點。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借助新媒體牢牢占據網絡輿論的制高點,使正能量更強勁、主旋律更高昂。”[1]講好紅色故事是傳播正能量,弘揚主旋律的重要途徑。新媒體時代,要實現紅色故事的廣泛傳播,就要轉變思維方式,緊跟潮流和發展趨勢,不斷創新紅色故事短視頻平臺傳播的方式方法,牢牢占據網絡輿論制高點,以人們喜聞樂見的形式讓紅色故事“聲”入人心。
紅色故事傳播的傳統路徑多以書刊、電視、網站為主,這些路徑輻射力弱,缺乏感染力,給人一種紅色文化脫離公眾日常的錯覺,很難得到人民群眾的廣泛認同。和傳統方式相比,短視頻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其碎片化、實時化、社交化的特征可以迎合大多數人追求“短、平、快”的信息獲取方式;其內容集中、言簡意賅的特點可以使枯燥乏味的紅色故事變成影音并茂、生動有趣的視頻內容,給受眾帶來更為立體和直觀的體驗。
在抖音、快手誕生之前,制作視頻往往是專業公司和專業團隊的“專利”,普通民眾只是紅色故事的接收者,大多數不參與故事的創作和傳播。短視頻時代的到來,徹底打破了這種局面,視頻拍攝不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內容創作不再受學歷和年齡的限制,各方面成本均大大降低,人人都有麥克風,人人都是通訊社,紅色故事傳播的速度和效率飛速提升。短視頻平臺完全成為平民化的自媒體平臺,視頻賬號的運作者大都是“草根”民眾,短視頻平臺的參與者既是信息的接收者,又是傳播者,甚至是創作者。
青少年是未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身兼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的重大歷史使命。2021年,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鼓勵創作黨史題材的文藝作品特別是影視作品,抓好青少年學習教育,讓紅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傳承。”[2]如何講好紅色故事,強化青少年對革命歷史和紅色文化的價值和情感認同,是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任務。而短視頻平臺又是青少年最大的聚集地之一,據易觀千帆數據顯示,2022年抖音5月份的月活約為6.95億,男女分布較均衡,30歲及以下年輕群體占比近一半。利用短視頻平臺傳播紅色故事,可以更容易在青少年群體中形成共鳴。
和傳統媒體相比,短視頻平臺進一步拉近了創作者和接受者之間的距離。短視頻在互動方式上主要有點贊、評論、轉發和翻拍等形式,加上手機的便攜性,刷短視頻甚至成為隨時隨地可以實現的事情,豐富的互動渠道和方式能夠使信息在短時間內形成更大的傳播力度。受眾參與性的增強,提升了平臺創作者和接收者之間的交互性,普通民眾和傳播內容之間更加親近,短視頻平臺所傳播的內容和話題更容易形成輿論熱點。傳統媒體傳播的紅色故事多為人物事跡和英雄故事,主要以說教為主,口號大于內容,更主要的是普通民眾很少參與故事的創作和傳播,只是被動的接收者。而借助短視頻平臺,人人都可以對紅色故事進行再創作,甚至加入更多生活化、通俗化的表現手法,使紅色故事更加接地氣。
和傳統媒體相比,短視頻平臺另一大優勢就是借助科技的力量,通過大數據收集、整理和分析用戶信息,通過智能算法設置關聯性,巧妙精算,增加相關內容的推送,借此增加用戶的共鳴和持續關注,提高用戶黏性。在智能算法的支持下,內容分發朝個性化、定制化和精準化發展,傳播效率得到了極大提升。在智能算法的助推下,傳統的“人找信息”逐漸過渡到了“信息找人”。借助智能推送機制,可以實現紅色故事的準確推送,無須用戶刻意搜索感興趣的內容,即可觀看到自己想要看的視頻,這也更容易引起情感上的共鳴。隨著攝入相關紅色故事的增多,勢必在潛移默化中實現對受眾的思想政治教育。總之,紅色文化傳播通過技術賦能實現了信息的精準匹配與快速傳播,極大提高了人們獲取相關內容的效率和弘揚正能量。
短視頻平臺以追逐“好玩”“刺激”為主要目標,體現著“娛樂至上”的價值取向,利用了受眾的碎片化時間,推送“感興趣”的內容,往往令使用者沉迷其中無法自拔。和純文字相比,短視頻更像是一個追求感官愉悅而不是思想提升的集中站。然而,紅色故事往往具有較強的政治色彩和價值導向,當前短視頻平臺傳播的紅色故事大都定位為宣傳類型,故事內容過于陳舊,表達方式過于單一,經常與短視頻平臺追逐的“娛樂”屬性背道而馳,容易引發受眾的排斥心理。
紅色故事具有較強的政治性、思想性和專業性,因此紅色故事傳播主體應為政府相關部門。而就目前抖音、快手相關短視頻賬號來看,相關部門沒有投入較大的精力去傳播紅色故事,有些甚至沒有或者剛剛開通短視頻賬號,即使開通短視頻賬號的部門,像革命歷史紀念館、紅色景區等,大多數沒有組建專業的運作隊伍,人員大多數是部門工作人員,并不具備歷史和傳播學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除此之外,各相關部門之間缺少有效的溝通,互動性不足,在傳播紅色故事方面無法形成合力。這就導致短視頻平臺傳播的紅色故事要么質量堪憂、缺乏嚴謹考據,要么同質化嚴重、缺乏創新意識,受眾很難對此類視頻產生情感共鳴,造成紅色故事點贊量和轉發量過低,又反過來降低短視頻主體的運作動力。
智能算法具有兩面性,在帶來內容精準投送的同時,也容易導致傳播困境。一方面,由于短視頻平臺只推送用戶感興趣或者可能感興趣的內容,這就造成如果用戶不去特意搜索紅色故事,平臺就不會把更多流量引向這方面內容,甚至會自動過濾掉與紅色故事相關的信息;另一方面,短視頻平臺通過大數據智能篩選,往往對不恰當表述或者含有敏感詞匯的內容一刀切,而何謂不恰當表述或敏感內容,并不存在統一的判定標準,短視頻平臺往往出于內容安全的考慮,導致很多紅色故事審核時間過長或者審核不通過,甚至一些發布的視頻,由于下方評論區出現不恰當言論而被整體刪除。不管是智能推送故意討好用戶習慣,還是大數據篩選敏感內容,這些條條框框造成紅色故事難以登上短視頻平臺的搜索熱榜,導致紅色內容越來越邊緣化。
短視頻平臺創作門檻低,人人都可以成為創作者,創作者的水平相差較大,導致視頻質量良莠不齊。很多紅色故事視頻內容過于簡單,缺乏特點和創意,一旦某一視頻走紅,就會引來大量跟隨者爭相模仿,同質化情況較為嚴重。此外,很多紅色文化傳播的抖音號,所發布的內容大多是枯燥沒有新意的紅色影視片段,內容制作粗劣,脫離當代年輕大眾。一些“別有用心之人”以所謂“重新評價歷史”為名,過分解讀錯誤歷史,歪曲黨史國史,詆毀、抹黑英烈,歪曲、篡改歷史,傳播錯誤歷史觀,很容易造成歷史虛無主義在短視頻平臺的泛濫,甚至出現網絡“大V”侮辱英雄烈士之類的情況。
短視頻平臺信息傳播的一大特點就是,“意見領袖”或“網紅大V”經常引領輿論導向,受眾意見大都呈現跟隨態勢。短視頻平臺傳播的這一特點就要求紅色故事傳播要打造“紅色網紅”,然而事實情況卻是這樣的人才鳳毛麟角。紅色故事的創作者不但需要專業歷史知識,要真正專門從事革命歷史研究、紅色文化研究,而且需要具備專業傳播技能,不管是視頻拍攝剪輯、新媒體運營方面都能輕松駕馭。而事實情況往往是紅色故事的宣傳曲高和寡,有很多視頻內容質量雖好,但能夠引起廣泛關注的卻屈指可數。此外,短視頻平臺大多數紅色故事創作者,或是新聞媒體工作者,或是民間愛好者,真正從事紅色文化研究和傳播的專業人才不多,他們要不缺少歷史素養,考據不夠嚴謹;要不專業過硬而趣味性不足,視頻內容枯燥乏味,很難引起大眾興趣。
紅色故事是革命先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新時代如何弘揚和傳播紅色故事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短視頻平臺的出現,為紅色故事的傳播提供了新的路徑,考察抖音、快手兩大短視頻平臺,我們會發現紅色故事的傳播正在突破以往局限,傳播效果大大增強。然而仍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可以采取以下舉措,不斷增強紅色故事傳播的親和力與影響力。
打造紅色故事短視頻平臺傳播矩陣,是在互聯網時代內容創作主體多元化的趨勢下,官媒搶占輿論話語權的最佳方案。首先,要加快抖音、快手、微視等頭部短視頻平臺的賬號建立,系統性整合官媒資源,不同平臺之間要相互交織轉發內容,增加彼此之間的協同性和聯動性,實現同頻共振。其次,要充分利用平臺互動機制,注重搜集用戶建議,并及時做出改進,在點贊、評論、轉發中引導公眾理性評論、主動分享、定制內容。最后,要充分利用短視頻平臺的話題機制,將公眾關注的話題與紅色故事結合起來,發放一些有趣的紅色故事話題,激發公眾興趣,引導參與討論,提高話題熱度,與公眾形成情感共鳴。
官媒要建立與平臺方的合作關系,保持溝通,隨時交流。針對紅色故事的特色屬性開發專屬算法,“可邀請相關專業的人文社科專家參與算法編碼過程,將價值觀念轉化為程序性語言,從而推進算法推薦技術的價值觀植入”。[3]通過技術手段將紅色故事有關內容更多地推送到使用者終端,將優質的紅色故事內容以較高的頻率出現在短視頻用戶的推薦和熱門之中,增加普通大眾接觸相關信息的機會,擴大紅色故事的傳播范圍,提升影響力。除此之外,要提高官微的公信力和權威性,以“對話”而非“說教”的方式多與網民開展互動,深入群眾,消除隔閡;同時要結合重要時間節點,如國慶節、建黨節等重大節日,推出高質量的紅色故事視頻,搶占話題流量。
新媒體生態下,要轉變故事創作理念,應最大程度避免語言嚴肅和套路僵化,可以轉化敘事視角和行文邏輯,故事內容創作上應避免刻板說教,創造一些新奇、有趣內容才能更好引起用戶共鳴,占據平臺流量。創作者除了借助歌曲、故事、電影經典片段等方式傳播紅色故事外,要加強黨史、國史研究,從大量革命題材、歷史史實中尋找新鮮素材,以現代語言巧妙加工、編輯,把生硬的史料變成鮮活的人物故事,再轉變成有趣的短視頻內容。此外,情感共鳴是擴大紅色故事傳播面和提高關注度的關鍵,紅色故事要想直擊人心,必須貼近群眾,回歸生活化表達,擺脫說教式灌輸,以一種“潤物無聲”的方式才能拉近與受眾的情感距離。
全媒體時代,人人可以發聲,然而價值導向往往掌握在意見領袖手中。意見領袖通常是擁有數量龐大且黏性強的粉絲群體,其話語很容易影響輿論的走向。因此,要促進紅色故事在短視頻平臺的傳播,需要培養一批具有高度政治素養、文化素養、媒介素養的“紅色大V”,將紅色故事與網紅模式結合,加強知識型內容和新媒體營銷手段的充分融合,引導正確的網絡輿論走向,促進紅色故事的傳播。當然,在“紅色大V”的背后更需要一支專業隊伍的支持,專業隊伍里面要有能講好黨的故事、革命故事、英烈故事的專家,又有視頻策劃、拍攝、制作、運營的專業技術人員。通過“紅色網紅+專業隊伍”的模式輸出高質量視頻,更好發揮紅色故事在德行涵養和思想引領方面的獨特價值,讓紅色文化時刻陶冶人心,持續不斷地凈化心靈。
新媒體時代技術創新層出不窮,文化傳播正在通過短視頻的方式潛移默化地影響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要想讓更多的普通群眾樹立正確的大歷史觀,避免歷史虛無主義在網絡上的泛濫,就必須搶占短視頻平臺的輿論新陣地,堅持問題導向,轉變傳播思路,緊跟時代潮流,在短視頻平臺內容創作時代化大眾化的進程中,傳播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

新聞漫畫《加快立法保護》 商海春/作(新華社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