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 坤
(中國農業大學 資源與環境學院,100193,北京)
人類的生命活動都與土地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土地是包含水文、地質、土壤等多種要素在內的綜合體,是人類生存的基礎,影響著全球自然環境和社會長期發展。國家許多重點規劃都結合了土地資源的利用,常常以土地利用現狀為基礎,為未來發展規劃提供依據,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土地的利用結構也發生了變化。因此,為了建立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社會,應該以環境為基礎,主要是遵循自然法則,把綠色科學技術作為推動力量,促進環境的保護、生態文明社會的建立。要協調經濟、社會和環境的發展關系,以實現可持續發展。
有很多因素都會影響土地利用的變化,通過對土地利用結構變化的分析,掌握影響土地利用結構變化的因素。可利用土地逐漸減少,要重視土地利用變化情況,以便及時了解土地利用情況,并對未來發展趨勢進行預報。
通過對遼寧省2000—2020 年土地利用結構數據進行分析,可以有效掌握遼寧省土地利用及生態效應的變化情況,有助于為該地土地利用規劃及土地整治提供有利的基礎數據,從而促進該地農業及社會經濟的和諧發展。
作為我國糧食主要生產省之一,遼寧是我國高品質農產品主要生產地區和重要出口基地,其糧食產量在全國排第12 位,農產品出口量排第6 位。遼寧農業主要包括畜牧業、漁業、水果蔬菜業等,是農業大省,同時也是工業大省。長期以來,遼寧憑借著良好的自然資源,生產出優質的農產品。自改革開放以來,遼寧省糧食生產數量和生產質量都有明顯的提高,農產品種類逐漸豐富,不但加入我國13 個糧食主產省的行列,而且主要農產品的產量也居全國前列,其中包括水產品、蔬菜、水果等。2022 年全省的糧食播種面積與往年持平,糧食產量超過235 億kg。糧食安全是頭等大事,“三農”工作的第一要務是確保糧食安全。實行耕地保護制度,保護耕地紅線,確保農產品種植面積,使其有增不減,有利于穩定農業基礎,有助于穩住農業基本盤,守好“三農”壓艙石。
遼寧省土地利用問題首先表現在耕地質量的下降和土地退化。因為省內的坡地種植面積較多,在多雨季節容易出現水土流失等災害,同時也使土壤質量下降,所以出現土地退化問題;再者是土地利用結構不合理,農用地分配不均勻。
我國土地利用結構主要包括耕地、園地、林地、草地、水域用地、建設用地和未利用地等。我國雖然土地資源數量多、結構全,但同時也存在著人均土地資源占有量小、土地結構分配不合理的問題,其中包括耕地、林地面積小,土地利用率低、土地資源匱乏等問題。對于耕地,應該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資源,減少出現水土流失、亂占耕地、土地沙漠化的問題,切實保護耕地。
本研究采用的數據年份為2000、2005、2010、2015和2020 年,來源于遼寧省統計年鑒中各種土地利用結構數據等,根據近20 年間的各種土地利用結構數據分析土地利用結構的變化,從研究區的基本情況和土地資源的現狀出發,從耕地、林地、園地、草地、建設用地和未開發用地六個方面進行了分析。
(1)查閱文獻。查閱遼寧省統計年鑒獲取遼寧省2000—2020 年土地相關的數據,同時閱讀土地利用研究類文獻,通過總結文獻和處理數據為本文相關的土地利用研究打下基礎。
(2)計算分析。可以用動態模式來分析土地利用的變化速率,并反映各個結構的不同時期的變化。分析各個區域的土地空間分布,反映區域的土地整體情況和區域差異。
同一時段的某一結構土地的面積變化幅度可以用R 來表達,公式如下:
土地利用結構動態度K 是一種土地年變化率,可以反映出土地變化的強弱程度,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Sa是研究初期某結構土地面積;Sb指研究末期某結構土地面積;T 是以年為單位的研究周期。
遼寧省在2000—2020 年這20 年間的土地利用變化幅度較大,詳細情況見表1。由表1 可知:林地為主要土地結構,林地在2000、2005、2010、2015、2020 年5 個時期面積分別為563.0 萬、569.0 萬、569.9 萬、569.9 萬、561.32 萬hm2,占遼寧省總面積比例分別為38.17%、38.45%、38.51%、38.40%、37.77%。盡管近20 年來,林地面積有所減少,但是總體上森林覆蓋率達到38.26%。

表1 2000—2020 年遼寧省各土地利用結構的面積
20 年來,各土地利用結構面積都有一定的變化,但整體結構是比較穩定的。林地面積比例為37.77%~38.51%,耕地面積比例為27.53%~33.43%,未利用地比例為11.29%~34.9%,建設用地比例為9.26%~11.11%,園地比例為3.14%~4.05%,草地比例為0.02%~2.58%。
由圖1 可知,2000—2020 年,未利用地、園地、草地面積均呈現下降的趨勢,耕地、建設用地的面積有增加的趨勢,林地變化不明顯。其中,園地、草地變化呈遞減趨勢,耕地呈增加趨勢,說明研究區存在園地、草地向耕地轉變的趨勢。由于未開發土地數量不斷減少,且變動幅度很大,且建設用地不斷增多,由此可以推斷,研究區內存在未利用地轉向建設用地的變化趨勢。

圖1 遼寧省土地利用現狀變化圖
通過分析表2 中2000—2010 年、2010—2020 年期間的土地利用變化幅度及動態度,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表2 土地利用面積變化量、變化度、動態度
(1)不同時期,不同結構的變化有很大的差別。遼寧省2000—2010 年變化最大的地類是草地,其變動幅度為-8.16%;園地的變化很少,變化幅度為-0.17%。遼寧省2010—2020 年變化最大的地類是草地,其變動幅度為-99.08%,而動態度為-9.91%;林地面積的變化較小,變化幅度為-1.51%,動態度為-0.15%。
(2)后期的變動幅度比前期大。2000—2010 年間,土地利用的平均變化幅度為-1.3%,平均動態度為-0.13%;而2010—2020 年則有更大的變動,土地利用平均變化幅度為-17.54%,平均動態度為-1.75%。這表明在后期,我國的發展速度很快,土地利用模式也在發生著變化。從土地使用結構來看,2000—2020 年,草地面積下降,共降99.12%;耕地由前期的減少轉向后期的增加,直到2020 年共增加19.43%;建設用地連續增加,共增21.11%;未利用地連續下降,到2020 年下降23.94%;園地在這20 年間持續下降,直至2020 年下降21.86%。
從圖2 中2000—2020 年的變化分析,變化幅度存在波動,園地、草地和未利用地變化為負數,說明這三類土地面積持續減少;城鄉工礦建設用地變化為正數,表明建設用地不斷增加;耕地面積也有所增加。20 年間,遼寧省城市建設及農業結構調整,是土地利用結構中建設用地和耕地持續增加的直接原因,也是其他土地利用結構面積減少的原因。

圖2 遼寧省2000—2020 年各類土地面積變化量
水田和旱地面積數量變化如下。
由圖3 和圖4 可知,遼寧省的水田面積和旱地面積的變化趨勢與全國的變化趨勢大致相同。其中遼寧省近20 年間的水田面積總體上處于先上升后下降的狀態,而旱地面積處于逐漸遞增狀態。

圖3 全國、東三省、遼寧水田面積變化圖

圖4 全國、東三省、遼寧旱地面積變化圖
從全省來看(見表3),水田面積2000—2020 年這20 年里處于先上升后下降的狀態,在2010—2020 年下降幅度達到了15.71 萬hm2;旱地面積2000—2020年這20 年里一直處于增長狀態,且在2010—2020 年大幅度增長。

表3 遼寧省2000—2020 年分區水田、旱地面積變化量
由圖5 可知,2018—2020 年的旱地面積是增長的,但是在2015—2020 年的旱地面積是減少的,引起這一差異的原因是近兩年來耕地面積處于增長狀態,且旱地作物中的玉米和大豆的價格提高,進而使得近兩年的旱地面積出現增長;而2015—2020 年和

圖5 遼寧省水旱轉化動態圖
2018—2020 年的水田面積都是處于增長狀態的,引起這一變化的原因同樣也是耕地面積增加且水稻價格提高,進而使得水田面積增加。因此可以推知,水田和旱地面積的變化是由其相應農作物的市場價格變化引起的。
遼寧省在2000—2020 年這20 年間,林地面積基本保持不變,未利用地、園地、草地面積都呈現下降趨勢,建設用地面積呈現上升趨勢,耕地面積也呈現上升趨勢,耕地內部的水田和旱地面積也都呈增長趨勢。未利用地在持續下降且變化幅度較大,建設用地在持續增加,因此推測研究區內存在未利用地轉向建設用地的變化趨勢。城市建設及農業結構調整,是遼寧土地利用中建設用地和耕地持續增加的直接原因,也是其他土地利用結構減少的原因。近20 年間,研究區內存在園地、草地轉向耕地的變化趨勢,因此耕地面積總體呈現上升趨勢。在耕地內部的旱地面積2018—2020 年增長,但是2015—2020 年減少;水田面積2015—2020 年和2018—2020 年一直處于增長狀態。耕地內部的水田和旱地面積因為近年來耕地總面積的增加以及水稻和玉米、大豆價格上漲而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