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垚


20世紀70年代,西沙氣象站工作人員在練習發報
三沙是中國最南端的城市,轄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的島礁及其海域,全年高溫、高濕、高鹽、高輻射,夏秋季易受臺風侵擾。
從20世紀50年代起,一代代氣象人在這里盡最大努力觀測變幻莫測的南海風云。
1957年,年輕的汪海泳第一次登上永興島,他曾是廣西潿洲島氣象站的副站長。彼時永興島尚未擴建,面積只有2平方公里出頭,徒步繞島一周只用幾十分鐘。這個島還有一個別名叫“茂林島”。在汪海泳的記憶里,島上林木深密,長得最粗大的是抗風桐。
1957年,按照國家部署,廣東省氣象局準備建立西沙群島氣象站,并計劃在當年7月1日8時按時觀測并發出觀測報文。6名氣象工作者先后登上永興島,他們的首要任務是為觀測場選址。
汪海泳在島上跑了整整兩天,最終選擇了一塊視野開闊、地勢高、長滿抗風桐的空地。但這時距離7月1日僅剩13天,他們需要清除兩三百棵大樹,并建好臨時觀測場。
永興島沒有四季,年平均氣溫27℃。在早已進入盛夏的6月,烈日炙烤下,短短幾分鐘就能曬爆皮。挪走數量巨大的樹木本就不是易事,半徑過大的樹需要兩人合抱,砍成幾段才能扛走,結束一天的工作經常要到后半夜。他們還要“見縫插針”安裝百葉箱等儀器,架設風向桿、天線桿,設置風向標、風壓板。
終于,觀測報文在7月1日順利發出,西沙群島氣象站成為永興島上最早的政府部門。
幾十年里,氣象站的名稱歷經多次調整變更,直到2012年三沙市成立,三沙市氣象局正式掛牌。由不同的、具體的困難拼湊起來的每一天,是今天的人們無法想象的,也因只言片語的記錄更難以窺見全貌。但呈現的結果是:從1957年7月1日起,這里的氣象記錄一天都沒有間斷。
廣袤南海上,大大小小的島礁星羅棋布。三沙市氣象局觀測站網涵蓋永興島、珊瑚島兩個國家基準氣候觀測站和多個海島氣象觀測站。而常年只有兩個人駐守的珊瑚島氣象站,堪稱一座孤島。
這座南海深處的小島,面積僅有0.31平方公里,船是往來這里唯一的交通工具。傍晚從海南文昌清瀾港坐船出發,經過整整一夜到達“中轉站”琛航島后,再換乘沖鋒舟才能最終抵達目的地。
每天早上6點半,珊瑚島氣象站辦公樓前的簡易升旗臺上,總有一面五星紅旗準時升起。屬于駐島兩個人的升旗儀式,拉開了他們一天工作的序幕。
一個人負責核對西沙海域8個海島氣象站和5個船舶氣象站上傳的各類氣象數據,一人負責記錄監測結果。天氣好的時候,日常觀測數據每天要核對6次,受臺風影響期間,監測頻率將提升至每小時一次。此外,對觀測場設備進行巡檢、為駐島人員提供氣象服務也是工作內容之一。由于人員有限,兩個人三班倒,珊瑚島沒有節假日。
在這里除了需要做好業務工作,還要掌握做飯、除草、種菜、捕魚、維修電瓶車等“生存本領”,這不僅是生活所需,也是對抗孤獨的方式。
但有時,他們甚至來不及孤獨。
珊瑚島氣象站同時還承擔周邊島礁自動觀測站的維護工作,出海巡檢設備是家常便飯。“我們只有兩個人,且必須留一人駐守,出去只能‘單兵作戰?!鄙汉鲘u氣象站副站長張建青說。
在人跡罕至且交通不便的小島上,最大的威脅是突發疾病。
現任三沙市氣象局預測減災科科長的邢俊,曾于2009年在珊瑚島駐守。剛上島兩個月,由于受冷空氣影響,一個多月沒有看見補給船的身影?!拔覀儼雮€月都在煮面,放點雪菜就吃?!彼f。
某一天,邢俊感到腹部疼痛,以為是吃壞了肚子。但到第二天這種疼痛加劇,讓他難以忍受。不確定的病因讓邢俊開始擔憂,但受冷空氣影響風急浪高,船難以靠近珊瑚島。幾經協調,南海救助局表示能夠派出直升機救援。
珊瑚島從未停過直升機,研究好場地和經緯度坐標后,南海救助局終于接到了邢俊。在醫院,邢俊被確診為闌尾炎,醫生說“這已是能夠治療的最后時刻”。
每天晚上睡覺前,有30多年打魚經歷的老漁民馮明芳會習慣性打開“三沙海洋氣象服務”微信群,看看第二天的天氣是否適合出海。
對以海為生的三沙漁民來說,天氣預報顯得尤為重要。
在古代,漁民出海去西沙、南沙只能依靠經驗。路途中遇到哪些島礁、島際間需要行駛多少距離、島礁各自的位置等,都需要牢記在心。這些來之不易的經驗,被一一記錄成冊,稱為“更路簿”。
而今,更路簿中的氣象經驗被天氣預報代替。
每天8點、11點、14點、17點,三沙市氣象局預測減災科預報員王國章和同事們都會將精細到島礁的“短時天氣預報”發到群里,為三沙居民提供生產生活參考。
在夏秋季節,三沙很容易受到臺風影響,且港口不能為大船提供避風場所,大多船只需要在臺風來臨前開到廣東或海南島其他港口避風。為了爭取轉移時間,精確的路徑和影響預報尤為重要。
對于氣象局來說,預報的高效準確永遠是核心。這不僅依靠先進的科技設備和專業扎實的預報員,在這個特殊的地方,經驗也尤為重要。
“比如出現在海南島和西沙中間的弱切變線,從理論角度講不會在西沙形成大的降雨,但實際上好幾次都出現了暴雨?!毙峡≌f,經歷幾次這種情況后,他們會在模式預報基礎上進行修正。
在三沙各島礁臨近碼頭的水域,設有一些顏色鮮艷的航標。這些航標是回港船舶的重要指引,而對于航標本身,氣象信息也是“燈塔”。
每當設置一個新航標,三沙航標處都會向氣象局索要該區域歷史氣象數據,以確定航標設置的具體位置。“如果我們設置燈浮標,會考慮區域風力,風較大的話會適當加長燈浮標錨鏈?!比澈綐颂廃h群工作部科員申展介紹,這對行進中的船舶來說,“燈塔”變成了各條航線的專項預報。
三沙市氣象局經過詳細的調研走訪,并征求其他單位建議后,2021年4月正式發布了三沙航線天氣專報。目前,三沙宣德群島、永樂群島兩地,文昌清瀾港到宣德群島、清瀾港到永樂群島、三亞到永樂群島三條航線,都有了各自的航線預報產品。
(摘自《海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