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威 陳敏

6月初的一個周日下午,加拿大首都渥太華的氣溫逼近30攝氏度。近郊草蜢公園的矮坡上,一大群孩子在太陽底下瘋跑,小臉曬得通紅。
這些孩子的家人們在一旁圍觀,爸爸推著坐在嬰兒車里還叼著奶嘴的寶寶,臉上長著青春痘的大哥哥,白發蒼蒼的奶奶,甚至連狗都來了……這一場“家庭大派對”是社區孩童跑步俱樂部在這個夏季的最后一次活動——只有一個主題:“跑”。在45分鐘內無限制地跑。
這是酷愛體育運動的加拿大人為孩子們準備的一個社區活動。徹底告別嚴寒天氣后,從4月底開始,每個周日的下午4點45分,草蜢公園里都人聲鼎沸,150多個孩子和他們的父母聚集在公園各處,參加45分鐘的“草蜢公園跑步俱樂部”。
這個活動固定在每周日下午舉行,即使下雨,跑步也照常進行,孩子們穿著雨衣、雨鞋在草地上奔跑、游戲、踢球,雨水越大,他們的歡樂似乎也被無限放大了。
跑步運動還伴隨著有趣的全民游戲——尋寶。教練和志愿者們把小旗幟和代表著寶藏的貼紙散布在方圓幾公里的社區范圍內,孩子和家人一起拿著尋寶地圖,在規定時間內奮力奔跑,穿越森林小徑、泥沼,跳過樹干、水洼,跑過公園、教堂、鄰家院子……最終,每一個來參加活動的孩子都會得到一雙專業的運動襪作為獎勵。
教練多來自青少年志愿者,他們大多是孩子們家里的大哥哥、大姐姐,此外還有一些父母和社區熱心人士。每次活動,站在一旁圍觀的家長們也會被臨時邀請參加,或是扮演老狼抓人,或是一起踢球。孩子們非常樂意家長參與進來,常常合計起來要贏過大人們。
俱樂部完全由民間自發組織,詹尼和她的丈夫艾利克斯以及他們的幾個好朋友在2016年發起了這項社區跑步運動。他們本身就是一群戶外運動愛好者,如今把這種樂趣和熱情傳遞給了更多的孩子和他們的家人。
8歲的小威廉也是社區跑步俱樂部的成員,但他今年沒有參加,因為他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春天來臨、草地返青的季節,威廉挨家挨戶、往整條街鄰居們的門縫里塞了他寫的一封信。信上清晰地介紹著他自己,以及他能干的活計:除草、園藝、后院清理、室內清潔,以及遛狗……同時,為了打消大家對他工作能力的懷疑,他還貼心地表示可以提供一次免費試用服務。
北美地區學校每天的放學時間比較早。下午3點半放學后,威廉提上小桶、拿著剪刀和手套,在媽媽的陪伴下走進了鄰居家的后院。今天他的工作是幫忙撒草籽、清除雜草,干一個小時的活兒他能得到5加元的報酬。
目前為止,威廉的“生意”都還不錯,每周有4天都被提前預約安排了工作,他已經攢了50加元,他的目標是200加元。
“這項工作對我來說很輕松,也很有趣。當然,我是為了賺錢,我想攢錢給自己買一輛越野自行車。”威廉說。
威廉渴望擁有一輛屬于他自己的越野自行車,這樣他就能參加一年一度的兒童越野自行車比賽了。他喜歡踢足球、騎車、游泳、滑雪、滑冰……當然,他也喜歡和小伙伴一起玩街機游戲和看動畫片。
威廉的父母不是沒能力給孩子買輛新自行車,只是更關心孩子的獨立性。
威廉不是一個走進鄰居和社區的特例。夏天,很多加拿大孩子會在自家門口支起小桌子,賣自制的檸檬汁,1加元一杯,冰塊加得足足的。
而更大一點的孩子可以參加形式多樣的志愿者活動,這些活動延伸至學校、社區、圖書館、博物館、消防局等社會的各個方面,年輕而熱情的笑臉服務在加拿大隨處可見。
在政府的倡導下,加拿大兒童每日活動遵循三個建議:每天進行1小時中等強度到高強度的運動;每天上網娛樂時間不超過2小時;每天保證10小時左右的睡眠。
這為兒童的健康生活提供了基本的時間框架。研究人員發現,收入較高的家庭會更多地保證兒童的運動時間,而運動時間越多,上網的時間就越少,一般遵循此消彼長的動態平衡。
研究人員指出,過去十年來,關于少年兒童運動量的數據幾乎沒有變化。現在大家更加清楚什么是良好的生活習慣,但就是不照著做。研究人員一直對過度使用屏幕產生的惡性循環發出預警,尤其是少年兒童宅家上網的時間,因為上網時間過長不僅影響睡眠,也影響精神健康。但在疫情期間,兒童屏幕使用時間不得不增加,而且被錯誤地轉變為教育和社交的一種必需,多種屏幕使用時間被創造出來,也消耗著孩子的健康和快樂。
不過,調查也發現,許多家庭和社區仍堅持利用有限的資源,試圖把困在數字世界里的孩子們“解救”出來。
在疫情期間秋千和滑梯被禁止使用時,許多社區和基層組織迅速采取行動,擴大了各種可以讓小孩們積極參與和安全互動的活動方式,比如,新建無車城市空間和露天市場,可以讓家庭和孩子們更多地步行、玩滑輪和騎行;擴建城市自行車道和小徑,使之成為滿足家庭娛樂和鍛煉需求的無障礙通道。
“當生活越來越虛擬,我們重新發現了現實生活的價值。”研究人員說。
(摘自《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