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廣芳
(1 河南省人民醫院 鄭州 450003;2 鄭州大學人民醫院 河南鄭州 450003)
肺癌是常見惡性腫瘤之一,具有較高的發病率、病死率,嚴重影響患者生命安全。化療是治療肺癌的常用方式之一,可將腫瘤細胞有效殺滅,延長患者生存期[1~2]。但長期化療會引發一系列毒副作用,導致患者出現癌因性疲乏,若癥狀長期持續存在,可進一步加重患者不良情緒和心理負擔,導致患者生活質量降低[3~4]。正念癌癥康復訓練是一種以正念冥想為基礎的情緒療法,給予患者正念冥想訓練指導,通過教會其進行自我管理,從而達到幫助患者釋放自身壓力的效果。本研究選取2021 年10 月至2022 年10 月收治的96 例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旨在探討在肺癌化療患者中采取正念癌癥康復訓練的作用。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運用隨機數字表法將2021 年10月至2022 年10 月我院收治的肺癌患者96 例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8 例。觀察組男26 例,女22 例;年齡42~78 歲,平均年齡(60.59±3.24)歲;疾病類型:小細胞癌18 例,腺癌22 例,鱗癌8 例;疾病分期:Ⅰ期10 例,Ⅱ期14 例,Ⅲ期15 例,Ⅳ期9 例;受教育年限3~12 年,平均受教育年限(7.56±1.02)年。對照組男25 例,女23 例;年齡42~78 歲,平均年齡(60.61±3.28)歲;疾病類型:小細胞癌19 例,腺癌21 例,鱗癌8 例;疾病分期:Ⅰ期11 例,Ⅱ期16 例,Ⅲ期17 例,Ⅳ期4 例;受教育年限3~12 年,平均受教育年限(7.59±1.04)年。兩組性別、疾病分期、疾病類型、受教育年限等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獲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1.2 入組標準 納入標準:符合《外科學(第9 版)》[5]診斷標準;采取化學治療;患者簽訂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伴其他惡性腫瘤;伴嚴重智力、交流障礙;伴心腦、肝腎功能障礙。
1.3 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向患者講解肺癌發病機制、化療的作用和副作用,加強對患者病情觀察,發現異常病情變化立即上報處理,密切觀察患者心理狀態,給予心理情感支持,指導患者化療期間的運動、飲食。觀察組實施正念癌癥康復訓練。(1)第1 周。采用音頻資料、多媒體課件等方式,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肺癌發生原因、正念康復訓練的作用,介紹正念訓練技巧,教會患者進行正念呼吸,包括腹式呼吸、身體放松,對事物的動作或外在特征進行冥想,每日練習10 min。(2)第2 周。首先引導患者回顧總結、交流上一周正念呼吸的體會,隨后帶領患者到有綠樹、陽光和鳥語花香的特定環境中,進行正念行走訓練,引導患者放空心靈,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感受環境的變化,10~20 min/ 次,1~2 次/d。(3)第3 周。首先引導患者回顧和交流正念行走訓練的體會,之后指導患者進行正念身體掃描,帶領患者進入安靜房間內,采取坐禪姿勢,指導患者行正念呼吸,集中精力感受呼氣和吸氣,之后引導患者用意念將注意力轉移至全身,按照從頭至腳的順序進行身體掃描,掃描過程中對疼痛感和不適進行充分感受,直至其減輕或消失,20 min/次,1~2 次/d。(4)第4周。引導患者回顧身體掃描的運用體會,之后進行正念坐禪教學,保證房間安靜、整潔,引導患者放松身心,調整呼吸頻率,觀察身體隨著呼吸而產生的腹部起伏運動,并觀察鼻端和呼吸接觸的感受,若患者出現疲乏感,鼓勵其觀察身體疲乏的具體表現,引導患者將之前的正念呼吸、身體掃描相結合進行坐禪練習,15~30 min/次,1~2 次/d。兩組均持續干預4 周。
1.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癌因性疲乏量表評分、心理狀態、睡眠質量、生活質量及護理滿意度。(1)癌因性疲乏量表評分。干預前和干預4 周后采用Piper疲乏量表(PFS)[6]評價患者的癌因性疲乏,從認知疲乏(6 個條目,滿分60 分)、行為疲乏(6 個條目,滿分60 分)、感覺疲乏(5 個條目,滿分50 分)、情感疲乏(5 個條目,滿分50 分)4 個維度,共22 個條目進行評分,均采用0~10 分計分法,分數越低表示患者疲乏程度越輕。(2)心理狀態。采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7]和漢密頓抑郁量表(HAMD)[8]從入睡困難、有罪感、認知功能、失眠、焦慮心境等項目評價患者干預前和干預4 周后的焦慮、抑郁情緒,均采用0~4 分評分法,得分高表示焦慮、抑郁情緒嚴重。(3)睡眠質量。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PSQI)[9]包括入睡時間、催眠藥物、睡眠紊亂、睡眠質量、睡眠效率、日間功能、睡眠時間7 個維度評價患者干預前和干預4 周后的睡眠質量,采用4 級(1~3 分)評分法,滿分21 分,分數越低表示睡眠質量越好。(4)生活質量。干預前和干預4 周后采用歐洲癌癥研究生存質量核心問卷(QLQ-C30)[10]從軀體功能、社會功能、角色功能、情感功能、認知功能5 個維度對患者生活質量進行評價,采用百分制計分,分數越高則生活質量越高。(5)護理滿意度。于患者出院前發放本院自行編制的滿意度量表,從醫療環境、溝通方式、服務態度等4 個方面調查患者滿意度,共25 個條目,采用1~4 分評分法,滿分100 分。患者非常滿意:80~100 分;患者基本滿意:60~79 分;患者不滿意:<60 分。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基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PFS 評分比較 兩組干預前PFS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PFS評分均低于干預前,且觀察組更低(P<0.05)。見表1。
表1 兩組PFS 評分比較(分,±s)

表1 兩組PFS 評分比較(分,±s)
?
2.2 兩組HAMA、HAMD 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干預前HAMA、HAMD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HAMA、HAMD 評分均比干預前低,且觀察組患者HAMA、HAMD 評分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HAMA、HAMD評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HAMA、HAMD評分比較(分,±s)
?
2.3 兩組PSQI 評分比較 兩組干預前PSQI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PSQI 評分均低于干預前,且觀察組更低(P<0.05)。見表3。
表3 兩組PSQI 評分比較(分,±s)

表3 兩組PSQI 評分比較(分,±s)
?
2.4 兩組QLQ-C30 評分比較 兩組干預前QLQ-C30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QLQ-C30 評分均高于干預前,且觀察組更高(P<0.05)。見表4。
表4 兩組QLQ-C30 評分比較(分,±s)

表4 兩組QLQ-C30 評分比較(分,±s)
?
2.5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5。

表5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例(%)]
癌因性疲乏是肺癌化療患者常見癥狀,持續時間較長,充分休息后疲乏也無法完全緩解,給患者造成身心折磨,嚴重影響化療效果和患者生活質量[11~12]。常規護理以疾病護理為重點,易忽視對患者心理狀態和癌因性疲乏的關注,難以滿足患者多樣化心理照護需求,難以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HAMA 評分、HAMD 評分、PFS 各項評分、PSQI 各項評分均低于對照組,QLQ-C30 各項評分、護理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正念癌癥康復訓練可降低肺癌化療患者癌因性疲乏水平,改善患者不良情緒,促進其睡眠質量和生活質量提升,患者滿意度更高。王凡等研究結果表明,肺癌化療患者經正念癌癥康復訓練干預后,可減輕患者癌因性疲乏狀態[13],與本研究結果具有相似性。分析其原因認為,采取正念癌癥康復訓練,首先采用多媒體、視頻等多種方式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使患者意識到正念康復訓練的重要性,充分激發了其主觀能動性,促使患者積極主動參與康復訓練,保證了正念癌癥康復訓練的順利開展。教會患者進行正念呼吸、正念行走訓練,使患者體驗當下自身感受,并對其接受,能夠有效改善患者負面情緒,促使患者保持心情放松,幫助患者正確應對疾病,以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現狀生活,有效減輕患者癌因性疲乏狀態[14~15]。加強身體掃描練習,幫助患者感受身體知覺,并引導患者調節注意力和情緒,可減輕患者不適癥狀,有助于改善其睡眠障礙。開展坐禪練習,并將正念呼吸、身體掃描與之相結合,患者在坐禪練習過程中能夠不斷進行自我控制和監督,使患者更加注重并深切感受自我,有助于情緒調節和認知改變,有效降低患者癌因性疲乏,促進其生活質量改善,從而獲得更高的患者滿意度。本研究雖取得一定效果,但樣本量偏少,且研究時間偏短,尚需在今后研究中擴大樣本量、延長研究時間,并進一步規范、優化正念癌癥康復訓練內容,從而為癌癥患者提供更加科學有效的指導。
綜上所述,正念癌癥康復訓練在肺癌化療患者中的良好作用,能夠改善患者癌因性疲乏狀態,緩解其緊張、焦慮情緒,有助于提升睡眠質量,從而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患者滿意度更高,具有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