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傳藝,沈 勇,潘偉宸,嚴興春,胡志楊,王希坤1,
(1. 中船澄西揚州船舶有限公司,江蘇 揚州 225200;2. 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江蘇 江陰 214400;3. 江蘇大學 流體機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蘇 鎮江 212013)
半潛式平臺擁有優良的運動性能,在海上石油勘探、開采方面得到了廣泛的應用[1 – 2],半潛式起重支持平臺在海上石油開發過程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3]。
本文研究新型半潛式起重平臺(非對稱)(見圖1),與傳統的半潛平臺結構上有很大區別。結構關于中縱剖面非對稱,2 臺起重機同時安裝在大浮筒一側,雙機同時作業時能有效靈活地調節起重平臺與被安裝平臺的距離,顯著提升作業效率。箱型上層單元主要是居住單元,艙室可容納750 人[4]。平臺總排水量58 206 t,主浮筒長為137.75 m,寬19.5 m,高12 m;副浮筒長為122 m,寬13.5 m,高12 m。與之相對應的,主支柱長為22.5 m,寬19.5 m,高18 m;支腿支柱長為16.5 m,寬13.5 m,高18 m。箱型上層船體總長為81 m,寬81 m,高12.8 m。平臺的具體主尺度參數如表1 所示。
表1 非對稱半潛式起重平臺的主尺度參數Tab. 1 Main dimension parameters of asymmetric semi-submersible lifting platform
圖1 非對稱半潛式起重平臺Fig. 1 Asymmetric semi-submersible lifting platform
半潛式平臺系泊系統特性研究對于平臺及系泊的結構設計和性能優化具有重要意義。因為時域迭代的方法計算時間較長,為了做到平衡精度和效率,文獻[5 – 8]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完全耦合計算方法。為創造更有利于平臺鉆井作業的外部環境,袁培銀等[9]提出一種新型多浮體系泊系統,在1 500 m 水深,風、浪、流同向作用下,對平臺-連接體-錨鏈-張力筋腱組成的多浮體結構進行完全時域耦合分析,并將新型多浮體系泊系統和傳統張緊式系泊系統計算結果進行對比分析,結論充分體現新型系泊系統設計的合理性、優越性。白雪平[10]以半潛式平臺為研究對象,設定了相應的規則波,模擬了該平臺在規則波中的時域運動響應。其先根據錨鏈參數設計系泊系統,然后采用8 根和12 根不同的纜繩布置形式,研究其動力響應的差異。童波等[11]以工作水深為1 500 m 的半潛式平臺為研究對象,設定了系泊纜直徑、長度、預張力角度等相關變量,從而進行平臺系泊系統的動態特性研究。該研究還以纜繩數量、纜繩布置角度為變量,進行了系泊系統的動力響應分析。系列研究結果表明,適當的系泊系統設計,即合適的纜繩數量、合理的纜繩布置角度,對平臺的運動響應特性起到積極影響,能夠提升系泊系統的動力響應性能。
影響平臺及系泊性能的因素很多,如系泊纜數目、系泊纜的松弛度等,本文研究這些參數對非對稱半潛式起重平臺的運動響應和纜繩張力的影響規律。
考慮作業水深為200 m,選取懸鏈線式系泊方式。系泊纜經常采用放射型均勻布置,朝向各個方向,這樣可以提供給平臺任意角度的回復力,保證平臺平穩正常作業。在系泊系統的布置上使用8 根或12 根鋼纜材質的系泊纜繩,選擇傾斜波浪方向中預計的較大環境負荷的系泊纜繩布局方案,如圖2 和圖3 所示。平臺坐標系為o-xyz,原點位于平臺方向。圍繞平臺均勻間隔對稱布置,8 根系泊纜分為4 組,每組由2 根構成,每組內系泊纜夾角為45°;12 根系泊纜分為4 組,每組由3 根構成,每組內相鄰系泊纜夾角為30°。
圖2 8 根纜繩布置圖(俯視圖)Fig. 2 Layout of 8 cables (top view)
圖3 12 根纜繩布置圖(俯視圖)Fig. 3 Layout of 12 cables (top view)
非對稱半潛式起重平臺進行時域仿真模擬的系泊纜參數如表2 所示。系泊纜直徑76 mm,長度為1500 m,空氣中系泊纜單位質量為24.7 kg/m,等效截面面積0.023 m2,軸向剛度7.0×109N,破斷力為4.159×107N。
表2 非對稱半潛式起重平臺系泊纜屬性Tab. 2 Properties of mooring lines for asymmetric semi-submersible crane platforms
環境載荷方向選取90°、135°、180°典型角度,此角度定義為風浪流的來向與船首(即平臺坐標系x正向)所成角度,浪向角示意圖如圖4 所示。本文數值模擬采用不規則波Jonswap 波譜,其表達式如式(1)所示。選擇北海海域的作業工況,有義波高為6 m,譜峰周期為7.78 s,γ取3.3。取定常海風與海流,速度分別為20 m/s 和1.03 m/s。計算海域深度為200 m,模擬時間為10 800 s(即3 h)。環境參數均由設計方給定,相關環境參數的設定具體見表3。
表3 海況環境參數Tab. 3 Sea condition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圖4 非對稱半潛式起重平臺波浪入射角示意圖Fig. 4 Schematic diagram of wave incident angle of asymmetric semi-submersible lifting platform
式中:A=1?0.287ln(γ) ,為無因次參數;γ為譜峰升高因子;σ為譜型參數,當波浪頻率ω>ωP時,σ=0.09;反之,σ=0.07。
圖5~圖7 分別為作業海況90°、135°、180°的8 根與12 根系泊纜運動響應歷時曲線及最大張力歷時曲線。為了直觀,選取前4 000 s 的歷時曲線圖。
圖5 90°海況下橫蕩運動響應及最大系泊纜張力歷時曲線Fig. 5 Response of sway motion and maximum mooring line tension time curve under 90° sea state
1)作業海況90°
圖5(a)和圖5(b)分別為8 根和12 根系泊纜在風浪流入射角為90°時的橫蕩響應時域曲線。8 根系泊橫蕩最大響應值為8.10 m,12 根系泊橫蕩最大響應值為6.96 m,最大水平偏移量分別為水深的4.05%和3.48%,均符合規范要求的小于水深10%。圖5(c)和圖5(d)分別為8 根和12 根系泊纜對應的最大系泊張力歷時曲線。8 根系泊纜方案張力最大的是7#纜繩,最大張力值為4.04×106N,12 根系泊纜方案張力最大的是10#纜繩,最大值為3.83×106N,二者較系泊纜的斷裂剛度4.159×107N 低一個數量級。可以看出,12 根系泊纜對應的平臺最大水平偏移量和纜繩最大張力值皆低于8 根系泊纜。
2)作業海況135°
圖6(a)和圖6(b)分別為8 根和12 根系泊纜在135°海況下的縱蕩響應時域曲線。8 根系泊縱蕩最大響應值為8.97 m,12 根系泊縱蕩最大響應值為6.23 m,最大水平偏移量分別為水深的4.49%和3.12%,和90°海況的結果接近,滿足規范要求。圖6(c)和圖6(d)分別為8 根和12 根系泊纜的系泊張力歷時曲線。8 根系泊方案張力最大的是8#纜繩,最大張力值為7.59×106N,12 根系泊方案張力最大的是11#纜繩,最大值為7.11×106N。該海況下的最大張力與90°海況相比增加約1 倍,但依舊遠低于系泊纜的斷裂剛度4.159×107N。與90°海況得到的結論一致,隨著纜繩數目的增加,非對稱半潛式起重平臺縱蕩最大值和系泊最大張力值皆有所減少,但該海況的危險度高于90°海況。
圖6 135°海況下縱蕩運動響應及最大系泊纜張力歷時曲線Fig. 6 Response of sway motion and maximum mooring line tension time curve under 135° sea state
3)作業海況180°
從圖7(a)和圖7(b)中可以看出,在180°海況下,8 根系泊縱蕩最大響應值為12.36m,12 根系泊縱蕩最大響應值為10.31m,最大水平偏移量分別為6.18%和5.15%,大于90°和135°海況的結果,但依然小于規范要求的10%。圖7(c)和圖7(d)分別為8 根和12 根系泊纜在風浪流180°下的系泊張力歷時曲線。8 根系泊方案張力最大的是8#纜繩,最大值為7.31×106N,12 根系泊纜方案張力最大的是12#纜繩,最大值為6.60×106N,略低于135°海況的結果。
圖7 180°海況下縱蕩運動響應及最大系泊纜張力歷時曲線Fig. 7 Response of sway motion and maximum mooring line tension time curve under 180° sea state
參考API 規范[12]和ABS 規范[13]中的設計標準,對該平臺的系泊系統進行安全校核,規范中要求系泊纜的最大拉伸強度的安全因子為1.67。8 根和12 根系泊纜的平臺及系泊系統在作業海況下的運動特性及張力量值統計情況分別如表4 和表5 所示。
表4 8 根系泊纜計算統計結果Tab. 4 Calculation and statistical results of 8 mooring lines
表5 12 根系泊纜計算統計結果Tab. 5 Calculation and statistical results of 12 mooring lines
通過對比可以看出,纜繩的數量對平臺運動和系泊纜動力響應的影響比較明顯,隨著纜繩數目的增加,平臺偏移量和系泊纜張力響應幅值均有所降低,系泊性能越來越優良。對比8 根系泊纜方案和12 根系泊纜方案,前者對應的系泊線張力最大值為7.59×106N,安全系數為5.47;后者的張力最大值為7.11×106N,安全系數為5.84,系泊纜安全系數都大于規范要求的1.67。8 根系泊纜方案的最大水平偏移為12.36 m,為水深的6.18%;12 根系泊纜方案的最大水平偏移為10.31 m,為水深的5.15%,其最大位移都符合規范要求的小于10%水深。綜上,系泊性能均滿足要求,從經濟性方面考慮,8 根纜系泊方式的經濟性更好,系泊纜的布置也更方便。
研究8 根系泊纜方案下懸鏈松弛度對平臺運動響應及系泊纜張力的影響規律。懸鏈松弛度是指在導纜孔及錨點坐標不變的情況下,面對相同水深,采用不同長度的系泊纜(L1~L5)。從圖8 可以看到,懸鏈松弛度的變化可更加直觀的從系泊纜與水面處交點處的切線與X軸的夾角(θ)的變化看出,也可從臥鏈長度(l1~l5)的變化來做出對比[14]。
圖8 不同松弛度懸鏈示意圖Fig. 8 Schematic diagram of catenary with different degrees of relaxation
隨著懸鏈松弛度的增大,懸鏈與海底的夾角逐漸減小,錨鏈與海底接觸的長度逐漸增大。為了得到懸鏈線松弛度對其他參數結果的影響規律,選取5 種不同松弛度的系泊纜,L1~L5 代表系泊纜的長度,h代表水深。根據系泊纜初始設定長度1 500 m,初始懸鏈線的松弛度為7.5,懸鏈線的松弛度(L/h)分別取7.0、7.25、7.5、7.75 和8.0。由于只是研究懸鏈線松弛度大小對非對稱半潛式起重平臺運動及系泊纜的受力影響規律,因此僅考慮最危險的海況,即135°海況。
對系泊纜不同松弛度的計算結果進行分析,分別選取不同懸鏈線松弛度對應平臺運動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對應系泊纜受力的最大值及平均值,然后使用專業的數據處理軟件Origin 對數據進行處理獲得規律曲線圖,分別如圖9 和圖10 所示。系泊纜張力統計結果見表6。
表6 不同松弛度下的最大張力統計結果Tab. 6 Statistical results of maximum tension under different relaxation degrees
圖9 不同松弛度下的平臺位移Fig. 9 Platform displacement under different slack
圖10 不同松弛度下的系泊纜張力Fig. 10 Mooring line tension under different slack
結合圖9~圖10 以及表6 可以發現:隨著懸鏈線松弛度的增大,對應的平臺位移的最大值和平均值呈現波動變化。根據圖9 可以看出,松弛度為7.25 時,平臺水平位移最大,達131.51 m,可能是因為平臺受系泊纜約束不夠,在某一時刻發生很大偏移。根據海上平臺作業規范,平臺最大水平位移應小于水深的10%。本文所研究的目標是非對稱半潛式起重平臺,作業水深為 200 m,水平位移應小于20 m。從圖9 可以看出,松弛度為7.0、7.25、7.75 和8.0 的最大水平位移均大于20 m;當松弛度為7.5 時,最大水平位移為8.97 m,符合作業要求。綜上,只有懸鏈松弛度為7.5 的系泊纜符合平臺運動性能要求。
隨著懸鏈線松弛度的增大,其對應的平臺系泊纜張力的最大值和平均值逐漸減小。由表6 可以看出,5 種松弛度下受力最大系泊纜為7#和8#纜繩,這可能是因為這2 根纜繩位于135°浪向方向附近,同方向的風浪流載荷最大,受到的系泊張力也最大。松弛度為7.0 時7#纜繩的張力最大,安全系數最小,系泊纜最大值為1.69×107N,安全系數為2.47,符合規范標準要求的最低1.67。所以綜合考慮運動性能和安全性,懸鏈松弛度為7.5 的系泊纜方案最優。
本文研究非對稱半潛式起重平臺系泊系統的特性,對可能的參數展開計算分析,主要研究參數為系泊纜數目、系泊纜懸鏈松弛度和海況條件。系泊系統為懸鏈式放射型均勻布局,作業條件為北海典型海域海況。在系泊纜數目參數中,分別對8 根和12 根系泊纜方案進行研究,比較2 種方案在3 種不同風浪流角度(90°、135°和180°)下的平臺運動和系泊纜張力情況,發現在同時滿足規范要求的情況下,8 根系泊纜的經濟性更好。針對8 根系泊纜方案最危險的海況(135°海況),研究5 種不同的系泊纜懸鏈松弛度的影響,對比發現懸鏈松弛度為7.5 的系泊纜運動性能和安全性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