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曉蕾
去年以來,沂南縣圍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不斷深化黨建引領村莊融合發展機制,探索“雁陣型”村居模式,加強村莊之間組織聯合、產業聯興、治理聯抓、發展聯動,促進聯村共建、抱團振興。目前,全縣建設“雁陣型”村居15 處,輻射141 個村組,構建起村莊融合發展新格局。
組織聯合共建,放大引領效應。按照10 個村組左右的規模建設一處“雁陣型”村居,成立聯合黨委,建立健全黨委議事協調工作機制,變“黨支部單打獨斗”為“聯合黨委引領共建”,進一步完善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工作體系,強化黨建引領作用。聯合黨委下設“四雁”人才黨支部,統籌加強頭雁、鴻雁、歸雁人才和“雁陣”實體經濟組織管理,充分激發各類主體動能,廣泛凝聚發展合力。在“雁陣型”村居打造黨群綜合服務中心,推動審批、便民等17 項高頻服務事項下沉服務窗口,為區域內黨員群眾提供便捷服務,構建綜合、高效的鄉村“服務圈”。
產業聯育共興,促進共同富裕。成立“雁陣型”村居合作社聯合社,對區域內的資源跨村調配、統一經營,大力發展共建型產業,夯實經濟基礎。將聯合社10%的收益用于“雁陣型”村居公積金,將20%的收益二次分配向集體經濟相對薄弱村傾斜,實現以強帶弱、共同富裕。推動縣屬國有公司設立“雁陣型”村居分公司,為產業發展提供資金、市場等支持,共建產業發展平臺。沂南財金集團與辛集鎮“雁陣型”村居共建黃瓜產業聯合體,通過開辦農資超市、搭建展銷平臺等市場化手段,拉長產業鏈條,發展黃瓜種植3.6 萬畝,年銷售額超過16 億元。推行“鄉村振興合伙人”制度,引導“雁陣型”村居與各類企業開展產業共建,累計發展合作項目64個,年可增加村集體收入570萬元。
治理聯抓共管,涵養和美鄉村。以“雁陣型”村居為單位深化鄉村建設行動,加強區域一體規劃,優化村莊水、電、路、醫、學、樂等基礎設施布局,推動鄉村公共服務均衡提升。完善區域化治理體系,織密“從雁陣到胡同”的治理網格,在15 個“雁陣型”村居選配胡同長1128 名,建立“胡同議事亭”機制,常態化辦好群眾的“關鍵小事”,做到小事不出胡同、難事不出雁陣。推行鄉村治理“積分制”管理,由聯合黨委牽頭組織,對群眾的貢獻行為進行評價積分,實行村民積分跨村通行通用,可用積分在“愛心超市”兌換物品,有效調動群眾參與基層治理的積極性。
發展聯動共促,激發長效動能。出臺支持“雁陣型”村居建設的若干措施,著力加強金融助力、人才支撐等保障措施,全方位給村莊融合發展賦能。把“雁陣型”村居作為普惠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改革的主陣地,對15 個“雁陣型”村居整體授信,推出總額度最高300 萬元的惠農貸、最高20 萬元的創業貸,開發“金融+積分”等助力“雁陣型”村居建設的金融產品,累計發放貸款1.6 億元。向“雁陣型”村居選派15 個發展顧問團、73 名鄉村振興特派員,幫助理思路、抓對接、解難題,幫扶提升發展能力,增強融合發展的動能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