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院審判崗位默默奉獻17年,林娜用青春和奉獻生動演繹了“認真、擔當、公正、耐心”的法治精神。作為汶上縣法院城郊法庭庭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她還是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全國法院辦案標兵”“全國優秀法官”“山東省最美公務員”等榮譽稱號的獲得者。
林娜大學攻讀了法學專業,那時的她,認為只要學好法律知識,就能成為一名合格的法律工作者。直到在法院實習,一位老法官問她:“你認為做一名法官最重要的是什么?”林娜滿有信心地回答:“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老法官沉默了一會兒說道:“我認為是真心實意地為老百姓做點事。”林娜聽后,心中久久未能平靜。自此,面對群眾的訴求,她都傾其所能,用心、用情、用力辦好關乎群眾利益的每一件案子。
為了提高道路交通事故糾紛辦案時效,2017 年,汶上法院創新工作模式,成立法官工作室,進駐交警事故科。這類案件每年有1000 件左右,是典型的“燙手山芋”,林娜主動站出來挑起了這副重擔,成為濟寧市首家人民法院駐交警隊工作室——“林娜法官工作室”的帶頭人。
全新的崗位、繁重的任務、諸多的困難,讓林娜壓力倍增,但敢闖敢試的她很快進入了角色。通過簡化程序、靈活排期、電子送達、微信交換證據等多項措施,林娜將交通事故案件辦理的周期最短縮短到兩個小時。
2017 年至今,林娜帶領團隊接待來訪群眾上萬人,辦結交通事故案件近5000 件,幫助群眾落實賠償款上億元,實現“零錯案”“零投訴”。
傾力訴前調解,讓人民群眾感受到司法的溫情,是林娜始終秉承的追求。在她辦理的交通事故責任糾紛案件中,有80%左右的案件都是通過調解解決。
在工作室成立初期,有不少人對林娜因調解而付出那么多的時間與精力表示不理解。林娜卻說:“判決也許可以省時省力,但調解卻能達到更好的效果。只要真心站在當事人的角度上想問題,認真對待每一起案件,并制訂可行的調解方案,就能促成雙方和解,化干戈為玉帛,真正實現案結事了的目標。”在她看來,比起判決,調解更有溫度。
多年來,林娜潛心研究交通事故類案件特點,創新形成獨具特色的“多元聯動、能調盡調”訴前調解辦案機制。自2020 年底以來,林娜僅訴前調解成功案件就有800 余起,涉案總金額6000 余萬元,平均辦案用時7.22 天,服判息訴率98%以上。
在林娜心中,維護公平正義沒有捷徑可走,對工作敬不敬業,用不用心,老百姓心中有桿秤。邁出去的是腳步,帶回來的是民心。林娜的小小工作室,每天都被群眾擠得滿滿的。無論群眾來辦理什么業務,她都會耐心接待,指導當事人選擇最佳的方法解決問題。
盛夏的一天,一位面容憔悴的婦女走進工作室,汗水和淚水交織,還帶著一個瘦小的女孩。這位女士因一起交通事故失去了丈夫,痛不欲生。面對此情此景,林娜立即聯系肇事車主和保險公司,奔波于工作室和女士住所之間,最終促成案件以調解結案,及時將賠償款交到了女士手中。案子結了,林娜的心還沒放下。她又多次到那位女士家中回訪,鼓勵她積極面對生活。自此,結案后多次回訪受害者及家屬,成了“林娜法官工作室”的一個慣例。
2022 年8 月,林娜被黨中央、國務院授予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稱號。手捧著沉甸甸的榮譽證書,回想起當年實習時老法官說的話,林娜更加掂出了它的真正分量。
作為省第十二次黨代會一線代表,林娜始終將傳遞黨的聲音、密切聯系群眾作為踐行黨員初心的重要途徑,成立了全縣首家黨代表工作室。她發揮自身特長和崗位優勢,將法院司法服務前移,每月開展黨代表“接待日”“活動日”,開展政策宣講、專題調研、民意收集、訴前調解、法律咨詢等司法服務,讓黨代表成為飄揚在群眾中的一面旗幟。
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一聲黨代表就是一份責任。林娜數十年如一日地堅守,是為基層群眾提供平凡的守護,更是一名黨員不凡的奮斗。她說,雖然自己很平凡,但是只要能在平凡中守望道義的自覺、守望善良的溫暖、守望人生的高度,把每一項平凡的工作做好,就一定能在奮斗和實干中創造出不平凡的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