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小平正在與孩子們交流


學生抽血監測身體
山西臨汾市堯都區郊外,有一所名為紅絲帶的學校,時任校長的郭小平,十幾年前是臨汾市傳染病醫院院長。治療艾滋病患者時,他注意到一些貧困家庭兒童、父母離世的孤兒和棄兒,他們在治療、生活和求學方面都十分艱難。郭小平遂成立了愛心小課堂,為他們治療的同時,給孩子們創造學習的機會。
2006年,愛心小課堂變成紅絲帶學校,郭小平兼任校長。2011年學校被特批為九年制義務教育學校。2015年,郭小平辭去所擔任的臨汾市傳染病醫院院長職務,全職擔任紅絲帶學校的校長。到2022年時這里也僅有42名學生,都是來自全國各地不幸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兒童,大多是孤兒。
8點鐘,孩子們陸續地走進藥房,這是最為特殊的一個環節。桌子上整整齊齊擺放著藥盒,上面清晰地寫著上午、下午以及每一個孩子的名字,每人拿起自己的藥盒把藥倒在手上,拿起水杯接水送服,然后在簽名冊中自己名字后面的空格處打上鉤。他們熟練地完成這一系列動作,這是維系他們生命的重要支撐。
這些免費藥品是國家發放給艾滋病攜帶者的,學校每兩個月到當地的疾控中心領取1次。領回后,每個星期為1個周期,每次需要服用的藥品嚴格按計量放入署有孩子名字的藥盒中。在這里,按時吃藥的重要性高于一切。他們一旦不按時吃藥就容易導致病毒變異,并且這一類藥品不起作用后,就需要更換自費的藥物,很多人承受不起高額的藥物費用。郭校長表示,這些孩子的第一需求是生命的需求,得先活著,所以一頓飯可以不吃,但是藥不能少。
吃完藥后,孩子們走進教室開始上課。中午下課后,李叔將一盤盤熱騰騰的肉和菜端上了桌,孩子們自己去廚房打飯,每6個孩子圍繞著一張餐桌吃飯。飯后,自己去水池清洗碗筷并放入消毒柜,每人領1個水果,然后與自己的小伙伴一起玩游戲。
晚上8點,孩子們再一次走進藥房,重復進行一系列嫻熟的動作。郭校長對孩子們提到最多的話語就是:不管你們走到哪兒,第一要安全,第二要健康,只要一天沒有徹底根治這種病的藥,就一定記住堅持吃藥,別忘了這一點。
在這里,孩子們沒有校長的概念,稱呼郭校長為“郭伯伯”??吹胶⒆觽冊谏象w育課,郭伯伯就坐在不遠處望著他們,地上放一杯老師們在校園里種的菊花泡的茶,就這樣靜靜地看著。正常學校的住校生,每周都可以回家,但是這里的孩子回不去,老師們更愿意把這里營造出和家一樣的氛圍。
晚自習下課后,劉麗萍老師走進一樓大廳,和孩子們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戲。此時,這位劉阿姨也會開心得像個孩子。1996年,劉老師因宮外孕輸血感染艾滋病毒。2005年,她來到“綠色港灣”艾滋病專區進行治療,隨后便留在這里做志愿者,直到2011年學校成立,成為這里的正式員工。她認為孩子們才是生命的強者,在傷心、絕望的時候,是孩子們一次又一次給了她希望。劉老師最大的愿望,就是可以陪著孩子們慢慢長大,孩子們也陪著她慢慢變老。

學生們尋找自己的藥盒

劉麗萍老師
郭校長回憶起當年修建操場時,一位建筑工人聽說這里是艾滋病學校,工資都不要就連忙離開了。后來了解到,是因為當時正值夏天,工人擔心被蚊蟲叮咬從而傳染上艾滋病。有一年,郭校長帶著孩子們前往北京參加活動,在半夜12點,突然被酒店趕了出來。郭校長表示,社會上“談艾色變”的人群屢見不鮮,但真正的艾滋病三大傳播途徑,其實只有血液傳播、性傳播和母嬰傳播。
老師們總會提醒著孩子們,社會給了很多幫助,可以說大家是“吃著百家飯,穿著百家衣”,所以以后一定要懂得感恩,要知道“艾滋病到我為止”。郭校長表示,“我沒有想過孩子們將來擁有多少財富、權利,成為所謂的成功人士;我只希望他們將來能夠過上自己的日子,有一個好的身體,跟普通人一樣。因為等他們長大后,我就可以跟他們說,咱們好的一點是,還活著?!?/p>

云南省戒毒管理局 協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