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劉學艷
(鄭州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普外五病區 河南 鄭州 450008)
結直腸癌是來源于大腸上皮的癌癥,包括結腸與直腸癌,多發于中老年群體,以直腸癌較為常見。結直腸癌早期多無明顯癥狀表現,而隨著病情的進展會出現諸多消化道癥狀及全身癥狀,如血便、大便性狀及排便習慣改變等,若病灶發生轉移則會引起其他器官功能障礙,甚至威脅患者的生活質量及生命安全[1]。目前,臨床針對結直腸癌多采用手術的方式進行治療,傳統開腹手術由于創傷較大無法成為臨床首選方案。隨著近年來微創技術的不斷發展,腹腔鏡手術不僅可達到根除的效果,且具有微創、術后恢復快、疼痛程度輕的優勢,被廣大醫患所接受[2]。下肢深靜脈血栓(DVT)是腹腔鏡手術的常見并發癥之一,由于手術操作會增強腹內壓力,致使血流速度緩慢甚至回流受阻,加之老年患者機體相對虛弱、疼痛耐受度低、活動量少,在術后發生DVT 的風險更高[3]。有研究表明,增加腳部的運動可加快下肢靜脈血流的速度及血流量,減少靜脈血瘀傾向,從而達到預防DVT 形成的效果[4]。踝泵操運動可對下肢血液循環及淋巴回流起到促進作用,利于下肢功能的恢復,預防DVT 的形成。氣壓泵是臨床物理療法,利用加壓的方式可加速下肢靜脈的血流速度,改善瘀血的狀態,從而排空靜脈瘀血,以達到預防DVT 形成的效果[5]。鑒于此,本研究探討氣壓泵治療聯合踝泵操運動在預防老年結直腸癌腹腔鏡手術后DVT 中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 年1 月至2022 年10 月鄭州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收治的100 例老年結直腸癌腹腔鏡手術患者,按隨機對照原則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各50 例。對照組男28 例,女22 例;年齡65~80 歲,平均(71.48±6.83)歲;美國麻醉醫師協會(ASA)分級:Ⅰ級27 例,Ⅱ級23 例;腫瘤部位:結腸癌21 例,直腸癌29 例;腫瘤直徑2.4~5.1 cm,平均(3.37±0.38)cm。研究組男26 例,女24 例;年齡65~82 歲,平均(70.98±6.71)歲;ASA 分級:Ⅰ級28例,Ⅱ級22 例;腫瘤部位:結腸癌23 例,直腸癌27例;腫瘤直徑2.2~5.0 cm,平均(3.35±0.39)cm。兩組一般資料均衡性良好(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鄭州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查批準(批號:倫理字202000176 號)。
1.2 入組標準 (1)納入標準:符合結直腸癌相關診斷標準[6];均接受腹腔鏡手術且符合手術適應證;年齡≥65 歲;均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合并凝血功能障礙;術前接受過抗凝藥物治療;合并其他臟器功能障礙;合并其他惡性腫瘤。
1.3 干預方法
1.3.1 對照組 在腹腔鏡手術后接受踝泵操運動干預。在患者麻醉清醒后由責任護士通過視頻結合現場示范的方式指導踝泵操運動:(1)被動運動。由家屬或責任護士定時為患者進行下肢的按摩,從遠端逐漸靠近近心端,15 min/次,3 次/d。(2)主動運動。取平臥位,雙下肢處于放松狀態下,進行伸展并適當抬高下肢,使腳尖最大程度向下延伸,同時收縮小腿三角肌并伸長脛骨前肌,保持動作10~15 s;指導將雙踝關節從中立位緩慢并最大程度背伸,縮短脛骨前肌并伸長消退三角肌,保持10~15 s;將上述的運動內容進行結合,以踝關節為中心,腳趾360°環繞,10~15 min/次,3 次/d,根據患者的耐受程度對訓練量及時間進行調整。
1.3.2 研究組 在上述基礎上聯合氣壓泵治療。治療前為患者及家屬詳細說明氣壓泵治療的目的、方式及注意事項,將氣壓泵(CWH-8 000,南通科威瀚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參數設置為60~80 mm Hg,之后結合患者的耐受程度進行具體調節。取平臥位,將壓力保護套放置在患者肢體合適的位置后,確保可以包裹下肢,扣好尼龍搭扣。將壓力管另一端連接至壓力保護套,并確保保護套與氣泵緊密連接,之后將壓力旋鈕調整至醫囑壓力,充氣順序為足部至大腿,20 min/次,2 次/d,7 d 為一個療程。兩組均治療14 d。
1.4 觀察指標 (1)預防效果。于術后7 d 評估兩組DVT 預防效果,顯效:術后7 d 內下肢無任何癥狀表現,經彩超等相關檢查均為正常;有效:上述時間內雙側或單側下肢出現隱痛或酸脹感,但經彩超檢查為正常且腓腸肌試驗為陰性;無效:雙側或單側下肢有明顯的腫脹感及疼痛感,彩超檢查異常。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2)凝血功能指標。收集兩組治療前、治療7 d 后清晨空腹靜脈血10 ml,其中5 ml 經離心處理后分離血清,存于-20℃的環境中待檢。采用全自動凝血儀對兩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凝血酶原時間(PT)、凝血酶時間(TT)、纖維蛋白原(FIB)水平進行檢測。(3)下肢深靜脈血流速度。采用多普勒超聲對兩組靜脈流速、脛后靜脈流速進行檢測,探頭頻率為5~12 MHz,取俯臥位并對踝部墊高20 cm,雙下肢自然伸直狀態下進行檢測。(4)血液流變學指標。將剩余5 ml 靜脈血經肝素抗凝處理后,采用全自動血流變測試儀對全血黏度(CP)、血漿黏度(PV)進行檢測。(5)DVT 發生率。于術后7 d 與30 d 統計DVT 的發生率,參照《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診斷和治療指南(第三版)》[7]中相關診斷標準進行評估。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 軟件處理數據。凝血功能、下肢深靜脈血流速度、血液流變學指標水平等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預防效果及DVT 發生率等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預防效果對比 研究組預防總有效率(98.00%)較對照組(84.00%)高(P<0.05)。見表1。

表1 兩組預防效果對比[例(%)]
2.2 兩組凝血功能指標對比 治療后,兩組APTT、TT、PT 均延長,FIB 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組APTT、TT、PT 比對照組長,FIB 水平比對照組低(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凝血功能指標水平對比()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凝血功能指標水平對比()
注:與本組治療前相比,*P<0.05。
?
2.3 兩組下肢深靜脈血流速度對比 治療后,兩組靜脈流速、脛后靜脈流速均增加,且研究組靜脈流速、脛后靜脈流速比對照組快(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下肢深靜脈血流速度對比(cm/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下肢深靜脈血流速度對比(cm/s,)
注:與本組治療前相比,*P<0.05。
?
2.4 兩組血液流變學指標對比 治療后,兩組CP、PV 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組CP、PV 水平比對照組低(P<0.05)。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對比(mPa·s,)

表4 兩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對比(mPa·s,)
注:與本組治療前相比,*P<0.05。
?
2.5 兩組DVT 發生率對比 研究組DVT 總發生率(2.00%)較對照組(14.00%)更低(P<0.05)。見表5。

表5 兩組術后7 d、30 d 的DVT 發生率對比[例(%)]
DVT 是由血流緩慢、血管內皮損傷、血液高凝等因素導致下肢深靜脈系統中凝固形成血栓,在接受大型手術、嚴重創傷及長期臥床等患者中較為常見。DVT 形成可引起靜脈回流障礙,臨床以下肢腫脹、壓痛、淺靜脈曲張等為主要表現,若未及時干預治療則會造成深靜脈阻塞,甚至喪失肢體功能[8]。腹腔鏡手術后由于創傷、麻醉等會引起血流速度減慢,導致血小板與血管壁聚集、黏附,加之老年患者術后相對虛弱且活動量較少,長期臥床后會引起血液循環不通暢,增加DVT 的發生風險[9]。因此,在術后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對提高DVT 的預防效果、緩解下肢疼痛、腫脹程度對促進患者康復具有重要意義。
以往臨床多采用康復護理、抗凝藥物治療及物理療法預防DVT 的形成,但由于個體差異較大單獨使用仍存在一定局限性,無法滿足臨床效果。氣壓泵治療是近年來治療外周循環障礙疾病與預防DVT形成的物理療法,相對于傳統治療方法,其能夠有效增加回心血流的速度,促進局部血流量[10]。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預防總有效率較對照組更高,提示氣壓泵治療聯合踝泵操運動能夠有效預防老年結直腸癌腹腔鏡手術DVT 的發生[11]。分析原因可能是踝泵運動相對簡單且安全,通過足跖屈、足背伸等踝關節運動可幫助消退肌肉泵的收縮與舒張,利于下肢血液循環及回流,阻止下肢血液瘀滯,預防DVT 的形成。氣壓泵的工作原理與人工按摩近似,通過對套筒氣囊的快速充氣與排氣方式,可擠壓下肢,促進下肢靜脈的血液循環,改善血流灌注[12]。
臨床研究表明[13],血流緩慢、血管內皮損傷及血液高凝是誘發DVT 形成的三大重要機理。APTT、PT、TT、FIB 是臨床常用的凝血功能指標,其中APTT 可反映內源性凝血途徑,在出現凝血因子受損時多出現延長;PT 多反映外源性凝血途徑,在外源性凝血途徑的凝血因子異常表達時則為延長;TT可反映纖維蛋白原轉化為纖維蛋白的時間;FIB 被認為是疾病狀態的標志物,其水平升高可提示血液處于高凝狀態且血流速度減慢,血液黏稠性增加。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研究組APTT、TT、PT 均比對照組更長,FIB、CP、PV 水平均比對照組更低,靜脈流速、脛后靜脈流速均比對照組更快,提示氣壓泵治療聯合踝泵操運動可增加老年結直腸腹腔鏡手術患者的下肢深靜脈血流速度,改善凝血功能及血液流變學指標。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踝泵運動可舒張收縮肌肉,增強肢體功能;另外,收縮肌肉利于擠壓肌肉間與內部靜脈,促使靜脈壓提高,避免了回流事件,同時促進血液流動,降低循環系統的壓力,充盈靜脈血液[14]。本研究結果還顯示,研究組術后7 d、30 d DVT 總發生率較對照組更低。說明踝泵操聯合氣壓泵治療后可進一步提高靜脈的血流速度,通過間歇性加壓的方式可促進內皮細胞因子釋放,并對血小板聚集起到抑制作用;另外,作為無創的物理療法,氣壓泵的壓力較為均勻,且速率與人體血流速率相近,可增加患者的舒適感,對降低DVT 的發生具有重要意義[15]。
綜上所述,氣壓泵治療聯合踝泵操運動能夠有效預防老年結直腸癌腹腔鏡手術DVT 的發生,改善凝血功能及血液流變學指標,增加下肢深靜脈血流速度,降低DVT 的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