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霞 盧海英
(1 河南省商丘市中醫院婦產科 商丘 476000;2 河南省寧陵縣人民醫院婦產科 寧陵 476700)
未足月胎膜早破是一種常見的產科疾病,好發于孕37 周前,多由創傷、感染、胎膜受力不均等因素所致[1~2]。當胎膜破裂后,羊膜腔與外界產生可流動通道,而后外界的病菌、支原體等微生物容易經陰道、宮頸口、可流動通道進入羊膜腔內,誘發絨毛膜羊膜炎[3~4]。而絨毛膜羊膜炎可導致孕婦出現心率增快、體溫升高等不適癥狀,如不加以控制,會進一步影響胎兒的腦部發育,甚至誘發孕婦早產或流產,增加不良妊娠結局發生率。尤其對于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因胎兒發育未完全,此時若再合并絨毛膜羊膜炎,則導致新生兒死亡、新生兒肺炎等不良新生兒結局發生率更高[5]。因此,應重點關注未足月胎膜早破絨毛膜羊膜炎的發生情況,并積極探尋影響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絨毛膜羊膜炎發生的因素,以期可通過提前干預的方式來降低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絨毛膜羊膜炎的發生率。現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 回顧性分析醫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65 例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臨床資料。患者年齡21~35 歲,平均年齡(26.98±2.84)歲;體質量54~78 kg,平均體質量(65.84±5.51)kg;初產婦:是23 例,否42 例;既往吸煙史:有16 例,無49 例。
1.2 入選標準 納入標準:(1)符合《婦產科學》[6]中胎膜早破診斷標準;(2)根據產婦末次月經及影像學檢查,妊娠超過24 周但未達37 周;(3)婦科檢查見陰道內有羊水流出;(4)臨床病歷資料完整;(5)產婦在醫院建卡產檢,完成分娩;(6)胎盤胎膜臍帶有常規病理檢查結果。排除標準:(1)存在嚴重肝腎功能障礙;(2)存在精神類疾病,無法配合完成檢查;(3)存在感染性疾病;(4)存在先天性子宮發育畸形;(5)入院時已進入產程;(6)入院3 周內曾接受過糖皮質激素類藥物治療;(7)合并其他妊娠并發癥,如妊娠高血壓、妊娠糖尿病等。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通過。
1.3 干預方法 根據《婦產科學》中相關標準,對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婦進行適當干預,并根據妊娠周數、母胎情況、家屬意愿等綜合評估,選擇合適處理方案,如終止妊娠、期待保胎治療等。干預措施:安排孕婦即刻入院,保證絕對臥床,同時通過胎心監護儀監護胎兒情況,如有不適及時處理;臥床期間4~8 h 監測一次孕婦體溫、心率等變化情況;通過血常規檢查明確有無指標異常升高;觀察孕婦羊水的形狀、子宮有無壓痛等;減少或盡量避免不必要的婦科檢查;根據孕婦孕周及胎兒發育情況,若無妊娠禁忌,則給予促胎肺成熟、抗生素預防感染、抑制宮縮等期待療法;若出現明顯羊膜腔感染征象、胎兒窘迫等,則需立即通過剖宮產或引產終止妊娠,并將新生兒轉入新生兒重癥監護室(NICU)觀察及治療;對于孕周≥34 周且宮頸成熟、胎肺成熟孕婦,可引產,同時將新生兒轉入NICU 觀察。
1.4 觀察指標
1.4.1 基線資料收集 由研究者設計基線資料調查表,通過查閱病歷收集并對比所有患者年齡、體重、體溫(取入院當天首次測量的體溫)、人工流產史(有、無)、貧血(是、否)、初產(是、否)、既往吸煙史(有、無)、胎位異常(是、否)、分娩方式(剖宮產、非剖宮產)、破膜至分娩時間、羊水過少(是、否)、糖尿病史(有、無)、產次、破膜孕周、產前白細胞計數、產前C 反應蛋白(CRP)。
1.4.2 絨毛膜羊膜炎判定 參照《婦產科學》中相關內容判定絨毛膜羊膜炎。臨床絨毛膜羊膜炎:分娩前孕婦體溫≥38℃且存在下述表現中的一種:(1)孕婦陰道分泌物存在異味;(2)胎心率基線不低于160次/min 或孕婦心率不低于100 次/min;(3)血常規檢查中白細胞計數值≥15×109/L;(4)子宮異常敏感,觸摸有明顯壓痛。組織學絨毛膜羊膜炎:于分娩后,取孕婦的胎盤子面、羊膜絨毛膜拭子進行病理學檢查,若每高倍視野下多形核巨細胞浸潤個數超過5 個。符合以上標準即可診斷為發生絨毛膜羊膜炎。
1.4.3 羊水過少判定 于入院當天,通過B 超測量孕婦羊水情況,若測得羊水暗區最大深度≤2 cm 或羊水指數≤5 cm,即可診斷為羊水過少。
1.5 統計學方法 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25.0 對本研究數據進行處理,所有資料均經Shapiro-Wilk 正態性檢驗,且符合正態分布采用(±s)表示,組間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通過點二列相關性分析破膜至分娩時間、羊水過少、糖尿病史與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絨毛膜羊膜炎發生的關系,采用Logistic 回歸分析檢驗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絨毛膜羊膜炎發生的影響因素。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絨毛膜羊膜炎發生狀況65 例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中發生絨毛膜羊膜炎43例(組織學絨毛膜羊膜炎31 例、臨床絨毛膜羊膜炎12 例),占比66.15%;未發生絨毛膜羊膜炎22 例,占比33.85%。
2.2 發生組與未發生組基線資料對比 兩組破膜至分娩時間、羊水過少、糖尿病史、產前CRP 水平對比有明顯差異(P<0.05);兩組年齡、體質量、體溫、人工流產史、貧血等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基線資料對比(±s)

表1 兩組基線資料對比(±s)
相關資料未發生組(n=22)發生組(n=43)t/χ2P年齡(歲)體重(kg)體溫(℃)人工流產史[例(%)]0.2440.1970.9050.1900.8080.8440.3690.663貧血[例(%)]0.3300.566初產[例(%)]0.1850.667既往吸煙史[例(%)]0.0640.800胎位異常[例(%)]有無是否是否有無是否0.0240.876分娩方式[例(%)]剖宮產非剖宮產26.86±2.5765.65±5.3637.18±0.3412(54.55)10(45.45)16(72.73)6(27.27)7(31.82)15(68.18)5(22.73)17(77.27)3(13.64)19(86.36)18(81.82)4(18.18)27.05±2.9965.94±5.6537.10±0.3421(48.84)22(51.16)34(79.07)9(20.93)16(37.21)27(62.79)11(25.58)32(74.42)8(18.60)35(81.40)36(83.72)7(16.28)0.0001.000
續表

表1 兩組基線資料對比(±s)
相關資料未發生組(n=22)發生組(n=43)t/χ2P破膜至分娩時間(h)羊水過少[例(%)]3.7877.436<0.0010.007糖尿病史[例(%)]是否有無4.0480.044產次(次)破膜孕周(周)產前白細胞(×109/L)產前CRP 水平(mg/L)130.27±12.296(27.27)16(72.73)6(27.27)16(72.73)2.34±1.1329.53±2.3510.52±4.264.67±1.04143.21±13.3927(62.79)16(37.21)23(53.49)20(46.51)2.45±1.0629.72±2.4112.47±4.345.41±1.250.3870.3031.9632.3840.6990.7630.0540.020
2.3 相關性分析 經點二列相關性分析,破膜至分娩時間、羊水過少、糖尿病史與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絨毛膜羊膜炎發生有關(P<0.05)。見表2。

表2 破膜至分娩時間等與未足月胎膜早破絨毛膜羊膜炎的相關性
2.4 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絨毛膜羊膜炎發生狀況的影響因素分析 將破膜至分娩時間、羊水過少、糖尿病史作為自變量,具體賦值情況見表3,將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絨毛膜羊膜炎發生情況作為因變量(0=未發生,1=發生)。通過Logistic 回歸分析結果顯示,破膜至分娩時間長、羊水過少、糖尿病史是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絨毛膜羊膜炎發生的危險因素(OR>1,P<0.05)。見表4。

表3 主要資料變量分析

表4 未足月胎膜早破絨毛膜羊膜炎發生的Logistic 回歸分析結果
絨毛膜羊膜炎是胎盤絨毛膜和羊膜部位發生的急性炎癥,多與病原微生物進入羊膜腔誘發感染有關[7]。當孕婦發生絨毛膜羊膜炎時,各種入侵羊膜腔內的細菌、病毒會慢慢浸潤絨毛膜、胎盤等胎兒發育所必需部位,使胎兒無法汲取生長所需要的營養和氧氣,最終誘發胎兒窘迫、新生兒窒息等不良結局[8~9]。
本研究結果顯示,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絨毛膜羊膜炎發生率高達66.15%,且以組織學絨膜羊膜炎為主。分析其原因,胎膜破裂會破壞羊膜內腔封閉性,使細菌容易借破裂縫隙進入羊膜腔內,造成羊水、胎盤或胎兒感染,且破裂時間越長,感染的可能性越大[10~11]。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因胎兒發育未完全,故在排除妊娠禁忌后,多采用期待療法來幫助孕婦繼續妊娠,促進胎肺發育,但這也在無形中延長了胎膜破裂時間,導致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絨毛膜羊膜炎的發生率相對較高[12]。但因絨毛膜羊膜炎早期多無明顯癥狀和不良反應,大多患者均是通過產后胎盤病理檢查確診,故臨床中組織學絨毛膜羊膜炎的診出率比臨床絨毛膜羊膜炎高。但無論是哪一種絨毛膜羊膜炎,均會對產婦及新生兒產生影響,應對其加以重視,以便早期發現可能影響新生兒發育的并發癥,及時干預,助力新生兒健康成長。
經Logistic 回歸分析,羊水過少、破膜至分娩時間、糖尿病史是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絨毛膜羊膜炎發生的影響因素。分析其原因為:(1)羊水過少:羊水是胎兒賴以生存的基礎[13]。而隨著研究的深入發現,羊水具有較好的抑菌作用,可抵御來自羊膜腔外界的病原菌感染[14]。因此當羊水量減少時,病原菌感染風險較高,進而增加絨毛膜羊膜炎發生的風險。(2)破膜至分娩時間:絨毛膜羊膜炎主要由病原菌經由胎膜破裂縫隙進入羊膜腔感染所致,且羊膜破裂持續的時間越長,羊膜腔越容易被病原菌感染,所以隨著破膜至分娩時間的增加,絨毛膜羊膜炎的發生可能性升高[15]。此外,隨著破膜至分娩時間的增加,羊膜腔內的羊水量會逐漸減少,羊膜腔越容易被感染,絨毛膜羊膜炎發生率增高。(3)糖尿病史:糖尿病患者因胰島素分泌異常,所以血液多呈高糖狀態。而這種異常的高糖血液狀態易滋生病菌并促進其生長和繁殖,繼而誘發感染。所以對于存在糖尿病史的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其身體易受病菌侵襲,發生絨毛膜羊膜炎的可能性也相對較高。此外,對于存在糖尿病史的胎膜早破孕婦,身體循環代謝控制不佳,免疫球蛋白補體和抗體合成受限,導致孕婦防御功能存在缺陷,進而增加絨毛膜羊膜炎的發生率。
針對上述影響因素,可采取以下措施預防絨毛膜羊膜炎的發生:(1)在胎膜早破后應及時關注孕婦羊水量變化,對于羊水過少孕婦,應及時檢測體溫、胎心等,如有異常,及時采取干預措施;(2)根據孕婦的身體狀況及胎兒發育情況,選擇合適的分娩方法,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盡可能縮短破膜至分娩時間;(3)對于存在糖尿病史的胎膜早破孕婦,應通過科學的降糖方式來維持血糖水平在正常范圍,減少受病菌感染概率;此外在期待治療過程中,還應密切注意孕婦的生命體征變化,及時識別孕婦有無發生感染,必要時可通過藥物來預防感染發生。
綜上所述,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有一定的絨膜羊膜炎發生風險,且以組織學絨膜羊膜炎為主,破膜至分娩時間、羊水過少、糖尿病史是影響其發生的因素,臨床上應對其多加關注,以降低絨毛膜羊膜炎發生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