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建梅,曾凡樸,孔芝育,袁 聃,胡俊俊,韓宗欣
(1.河南新縣羚銳油茶研究院;2.息縣曹黃林鎮農業農村服務中心;3.信陽綠達山油茶資源發展有限公司;4.新縣林業和茶產業局)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油茶產業的發展與振興攸關國家糧油安全。油茶產業具有不可限量的發展前景,有望成為我國特色林業中重要的支柱產業之一,對于改善國民健康、優化環境生態、發展區域經濟、形成我國林業的核心競爭力將起到難以估量的作用。因此,大力發展油茶產業,實現油茶全產業鏈融合發展,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深入信陽革命老區考察時提出的 “路子找到了,就要大膽去做”重要指示,是推進鄉村振興的新引擎,也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有效方案。本文基于鄉村振興背景,結合河南省油茶產業發展現狀,從多角度深入探究河南省油茶產業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問題,探索河南省油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有效路徑,為切實推動河南省油茶全產業鏈融合發展、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目標發揮積極作用。
據調查統計,河南省現有油茶林面積35627.1 公頃,主要分布于大別山和桐柏山的淺山丘陵區,涉及信陽市新縣、商城縣、光山縣、羅山縣、固始縣和平橋區、浉河區,南陽市桐柏縣等地。其中,新縣11780.5 公頃,商城縣10752.2 公頃,光山縣7486.8 公頃,羅山縣3126.8 公頃,桐柏縣1407.2 公頃,固始縣619 公頃,浉河區360.8 公頃,平橋區93.8 公頃。新縣、光山縣和商城縣先后成為全國油茶產業發展重點縣。2015 年,河南省油茶籽產量18600 噸,產值45288 萬元。
2008 年以前,河南省15886.6 公頃老油茶林基本上是自然更新和直播造林,由于長期自然雜交,形成了眾多品種類型,其中,優良品種類型只占15%,平均單產茶油80 公斤/公頃。2009 年以后,隨著國家加大油茶產業投入力度的政策引導,一些地方發展油茶產業的積極性逐步提高。新縣、光山縣和商城縣等整合涉農資金扶持油茶基地建設的優惠政策吸引了一些民營企業發展油茶產業。
2009 年以來,河南省新發展油茶林面積19740.5公頃,主要集中在光山縣7153.5 公頃、新縣3780.5公頃、商城縣3252.2 公頃、羅山縣3113.5 公頃、桐柏縣1407.2 公頃。采用優選良種、高標準整地和幼林撫育管理等技術措施,造林第4 年開始掛果,第5年開始有一定的產量;經過對6 ~7 年生油茶林測產,平均單產茶油可達150 公斤/公頃。同時,采用除雜、深挖墾撫、施肥、修剪等不同技術措施,全省累計低產林改造7850 公頃。
2009 年以來,經原河南省林業廳認定,河南省現有商城縣苗圃場和新縣林業局苗圃場等6 家油茶定點育苗單位,新縣、商城縣和光山縣各2 家,每年培育芽苗砧嫁接苗600 萬株以上。所育油茶良種主要是“長林”系列油茶良種和少量豫油茶1 ~15 號。2009 年和2010 年,國家林業局和國家發改委批復建設油茶良種基地4 個,已完成種質資源收集保存區(引種育種區)9 公頃、良種采穗圃51.3 公頃、試驗示范區10 公頃和良種繁殖圃13.2 公頃的建設任務;有3 個基地通過了河南省林業廳組織的竣工驗收。
2015 年12 月,河南省林木品種審定委員會組織相關專家對河南省主要栽培的油茶品種進行了審查認定,認定長林4 號、18 號、40 號、53 號、3 號、23 號、27 號、166 號等8 個油茶品種為優良品種,適宜在河南省油茶適生區推廣應用。認定期限5 年,并在此基礎上初步確定了光山縣、新縣和商城縣3 個油茶良種采穗圃。
河南省現有油茶加工企業14 家,其中,龍頭加工企業8 家(國家級2 家、省級6 家),年設計加工能力3.9 萬噸。到2025 年,河南省油茶種植面積將達12.51 萬公頃,茶油產能達4.2 萬噸。其中,信陽油茶種植面積達7.83 萬公頃,鮮果產量22.04 萬噸,茶油產量1.34 萬噸,綜合產值32.48 億元。目前,新縣規模以上油茶加工企業有綠達、安太、大別山、益和等,省級以上林業龍頭企業2 家。其中,河南綠達山茶油股份有限責任公司是河南省最大的精制山茶油加工企業,其產品綠達牌山茶油已通過QS 食品安全認證、出口食品許可認證和國家認可的有機食品認證。商城縣油茶產品全部通過了國家產品質量安全體系認證,長園野生茶油有限公司和商大油脂有限公司分別被評為“全國消費者服務滿意企業”“消費者放心單位”,長園野生茶油和華寶茶油分別被授予“全國質量信得過產品”“全國質量名優產品”等。同時,商城縣茶油產品還通過了原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專家評審,獲準注冊原產地地理標志產品。光山縣的河南藍天茶油有限公司主要從事油茶基地建設、茶油技術研發和高端茶油產品生產,已在光山縣文珠鄉等地建設油茶種植基地1500 公頃,年產5000 噸全自動茶油生產線已建成投產,“全家福”特級茶油已上市銷售。油茶產品主要銷往鄭州、武漢、北京等大城市及周邊中小城市。
推動油茶產業高質量發展,不僅要選對品種,還要匹配一套標準化的油茶管理技術。只有采用“良種+良法”的生產經營模式,才能獲得高產。品種的優良性狀僅僅是具備了高產的內因,高產的外部條件驅動往往被忽視。在實際生產過程中,油茶種植戶忽略了油茶自然屬性與精準經營的關系,把油茶的優質高產目標完全寄托于油茶林的初期種植這個節點上,對優質高產的物質、能量持續投入力度不夠。
油茶產業周期長、前期投入大,新造油茶林當年就需投入2.25 萬元/公頃,連續幼林撫育管理5 年,到第6 年才能見效,每年管護費4500 元/公頃,預計見效前營造林投資4.5 萬元/公頃,低產林改造需投入1.95 萬元/公頃。目前,國家和省財政投入只有0.45 萬元/公頃,加之地方財力有限,資金缺口較大。河南省一些個體或企業經過幾年的連續投入已舉步維艱,陷入資金斷裂的困境。資金問題是制約油茶產業發展的最大障礙,影響了地方發展油茶產業的積極性。河南省相比于其他省、市發展油茶產業投入差距較大,如湖南、江西、廣西等地省級財政設立油茶發展專項資金,扶持油茶產業的發展。重慶市財政對新造油茶林補助1.2 萬元/公頃,低產林改造補助0.45 萬元/公頃。
目前,河南省茶油加工企業布局及其加工能力還處于無序發展狀態,重復建設現象突出,產能過剩,每年開工不足3 個月。絕大多數加工企業僅以一般茶油生產為主,規模小、品牌少,在全國市場上缺乏競爭力。且大多局限于常規食用油的水平上,在高等級保健茶油煉制、化妝品茶油開發、茶皂素提取等高端產品研發上尚未起步。茶籽殼、茶粕利用也缺乏深度,資源浪費嚴重。
近年來,我國在油茶良種選育、栽培管理、精深加工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也取得了大量成果,但與快速發展的油茶產業相比,技術力量和技術服務跟進不足。油茶規模化經營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沒有得到徹底解決,如油茶良種科學應用、油茶林地科學除草、花果調控、果實機械采收、鮮果脫殼等缺少技術支撐。同時,規模化油茶種植基地多為企業經營,專業技術人員缺乏,成熟技術推廣不力,管護技術落實不到位,低產低效林大面積出現。
油茶要取得優質高產,就要采取“良種+良法”戰略措施,引進適合河南省栽培的優良品種,加強適生良種篩選與應用。當前油茶產業發展過程中,為了追求規模、數量,普遍存在選地不當、整地質量不高、栽植穴過小、底肥未施、追肥不足或不科學、除草不及時、成林密度過大等問題,導致油茶生長發育不良、產量低、效益差。在油茶分布北緣地區,如果不加強撫育管理,更易形成低產低效林,經濟效益難以提高。由于一些油茶種植戶缺少科學管理經驗,再加上忽視油茶良種合理搭配問題,導致部分油茶林低產。因此,需要他們通過培訓掌握技術、提高技能,從而提高自我發展能力。油茶種植戶要注重科學發展,合理規劃,因地制宜,不能只種不管;相關部門要加強監管和引導,全面推廣河南省目前已通過認定的油茶優良品種造林,實行標準化栽培管理。依托河南省科技特派團、林業科學研究所、合作社和科技示范戶等,建立全省油茶產業科技推廣服務體系,通過河南省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專項(鄉村振興)項目、地方創新引導計劃項目等培育一批油茶技術能手和技術骨干,利用項目技術服務輻射帶動周圍種植戶掌握油茶豐產栽培技術,提高油茶種植基地管理質量和水平。
油茶產業周期長、見效慢,在追求經濟效益上不能急功近利。可以加大相關政策傾斜和資金扶持力度,參考水稻、大豆、油菜、花生補貼標準,并從油茶生態效益方面給予種植補貼。要把油茶作為重要的經濟林來發展,同時還要把它看成生態公益林來管護。油茶有上百年的生命周期,經濟壽命幾十年,只要科學管護,它也可以是成效顯著的生態公益林。因此,要充分認識油茶產業的綜合效益,加大財政資金支持力度,發揮財政資金的主體和主導作用,發揮金融資金的引導和協同作用。一是加大對油茶產業的財政支持力度,提高新造林和低產園改造財政資金補貼標準;二是充分利用國儲林、歐投等林業項目,對于參與油茶產業項目的企業、合作社,要落實好林地抵押貸款制度,并給予財政貼息貸款支持;三是政府要統籌整合資金,加強重點油茶項目的基礎設施建設,實現通路通水通電,保證項目順利實施。
油茶產業高質量發展水平取決于經營效益的高低,油茶產業獲得效益的關鍵點在于提高產品的價值和附加值。因此,油茶加工龍頭企業要不斷提高茶油的利用價值,拓展市場,提高市場化水平。茶油的市場主導始終是食用,要在加工技術上保持茶油的原有有效成分,同時降低加工成本,以適應更大的消費群體。此外,還要大力提高茶油綜合利用的層次和效益。茶油的深度加工和綜合利用是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國家循環經濟發展模式的。只有提高油茶產業的效益,才能激發群眾發展油茶產業的積極性,才能使油茶產業向更高層次發展。
科研院校應根據油茶生產實際設立適用型課題,研究出的成果要有可操作性,易被農戶吸收、消化和使用。研究要“深入”,推廣要“淺出”,要注重基礎性研究,結合油茶產業發展面臨的瓶頸問題設立相關課題,在較短的時間內產出應用型成果,以指導生產。培養油茶專業技術人才和油茶產業振興帶頭人。有關部門出臺相關人才激勵政策,引進優秀人才,增強油茶產業振興的張力;與相關農林院校合作,實現產學研相結合。建立完善的科研、種植、加工、銷售綜合服務體系。建立油茶種植戶與鄉鎮級農林技術人員直接聯系機制,成立油茶產業協會、油茶合作社等經濟合作組織,改變小作坊式生產、加工、銷售模式。構建油茶產業技術服務推廣體系。實現村社油茶種植專業技術人員的合理布局,利用多層次、全方位的技術培訓,促進種植戶油茶生產技術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河南省油茶資源十分豐富,但是天然野生油茶林大多是低產林,這些老油茶林長期沒有撫育管理,單位面積產量低、效益差。還有一部分新造油茶林品種不良、管理不到位,導致產量不高、效益不好,變成低產低效林。可利用中央財政油茶低產低效林改造項目資金,引導社會資本參與進來,利用低產低效林改造技術措施進行改造,全面提升質量和效益,促進種植戶增收,帶動地方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