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編輯部
5月底的國內,振奮人心的消息一個接一個。
5月28日10 時32 分,我國第一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商用干線國產大飛機C919 從上海虹橋機場起飛,開啟商業首航。國產大飛機項目于2007年立項,歷經16年,終成正果。5月30日,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載荷專家桂海潮首次進入中國空間站。空間站未來將開展更大規模的科學實驗與技術試驗。工業和信息化部數據顯示,截至4月底,全國互聯網寬帶接入端口數量達10.95 億個,5G 基站總數達273.3 萬個。以5G、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數字技術正深刻改變著社會的生產生活方式。同時,一眾國內外奢侈品牌不斷漲價,相關上市公司股價強勢;超高端白酒市場表現良好,茅臺的業績又沖新高,毛利、凈利都逼近歷史極值。
另一方面的消息卻不盡如人意。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環比數據顯示,相比3月,4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減少7.78%,除了餐飲微漲1.19%之外,主要消費類目全盤皆為負數,汽車行業下降超15%,文化辦公用品和通信器材(手機)下降超過20%,化妝品行業跌幅更是逼近30%。
可以看出,人們在消費方面顯示出相當的克制和隱忍,甚至連化妝品、文化辦公這種與個人形象、工作直接相關的消費都被大量舍棄。
日常消費品行業總消費量大幅降低,品牌競爭更加激烈,2023年4月份,各行業沒有迎來報復性消費,卻迎來了報復性內卷。當然,隨著“五一”長假的消費提振,5月份的數據可能會相對好看一些。
筆者所在街區某大型商場地面一層的新中式烘焙品牌瀘溪河,門店內還掛著嶄新的“端午上新”店招,店面卻在端午節前關閉了。商場旁邊500 米長的商業街上,開了十數家奶茶店,包括一點點、益禾堂、茶百道、都可、蜜雪冰城等連鎖品牌,商場內還有喜茶、眷茶與奈雪的茶等中高端新茶飲店面。除了低價引客的蜜雪冰城,其他店面大多門可羅雀。卷生卷死,新消費品牌的競爭就是你死我活。
一個徹底分化的時代已經到來。一邊是火焰,一邊是海水。
那么,企業將如何繼續前行?有兩個方法可以避開內卷:一是尋找新場景,以體驗促進高端化;二是從供應鏈出發,提升運營效率。而這兩個方法都與新技術、新科技息息相關。茅臺、五糧液等的元宇宙、數字藏品嘗試是第一種,美的、聯想等的數字化生產與運營是第二種。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也是商品溢價的基礎。把科技與商業結合起來,才是企業長存、國家強盛的正道。沒有科技護城河的商業創新,極易被模仿、被割韭菜,而用科技賦能商業,能為企業帶來更多紅利,并避開低水平、低層次的競爭,跳出內卷。正如任正非的華為就是由技術構建的閉環,將科技快速商業化,讓科技更好地為企業服務、為民眾服務,也是一種差異化競爭選擇。
大國時代,科技對商業的賦能將起到無與倫比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