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力士 上藥科園信海通遼醫藥有限公司
在當前全球經濟一體化大潮中,跨國貿易、運輸、合作已屢見不鮮,然而,隨著競爭規模的日益拓寬以及競爭程度的日趨激烈,企業所面對發展機遇及風險挑戰也在日益增加,伴隨而來的風險成本與日俱增,部分經營者不惜貪功冒進,無視市場風險對企業的波及影響[1]。我國企業會計準則指出:企業應嚴格遵循謹慎性原則,換言之,如若企業在進行經營決策時涉及不確定因素,應在經營決策確立前詳細評估所有潛在的危機風險,并對企業資產及債務情況進行精確而真實的評定。資產減值準備因而得以產生出現,并逐漸發展成為企業資產評估的有力手段。當前,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資產減值準備工作仍處于發展初期階段,在全國總體經濟持續增長的同時,企業資產減值面臨著空前的挑戰與機遇,以此為基礎,本文就資產減值準備對會計數據的影響展開了詳細論述。
會計要素的認定與計量缺少定性標準,極易導致會計數據失真[2]。長久以來,企業資產賬面價值有別于資產實際價值、資產負債表中的資產數據存有不實之處等問題時有發生,在此情況下,企業資產損失較大,而壞賬準備的計提比例卻相對較低,因而同企業現狀嚴重不符,極易造成企業會計數據同實際現狀不一致。部分企業存貨已貶值過期無法生成價值效益,但其成本價值卻仍存在于會計成本報表中。部分投資已難以收回成本且喪失應有效益,例如投資企業因虧損倒閉,導致投資成本流失,會計報表卻未能反映出真實的資產價值。諸如以上所談及的會計數據失真問題均可借助資產減值準備用以準確地反映資產凈值及其實際收益,進而從根本上提高企業會計數據的可信度。
壞賬準備的計提方法可以由企業依據自身實際經營狀況決定選擇,壞賬準備計提方法一旦確立不得任意調整,如有變更,應在會計報表中標注以說明理由。企業壞賬準備比例通常以相關會計數據為基礎,例如經營經驗或債務單位實際財務狀況等,是經過科學合理的計算所得出的。企業自主調整壞賬準備計提比例既有優勢也有劣勢[3]。就資產明晰且會計核算規范的企業而言,財務報告能夠對企業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并反映出企業財務現狀及經營收益。此外,也有部分企業為謀求不法收益,通過調整壞賬的計提比率,節約生產經營成本,降低賬面收益利潤,從而縮減稅收支出。
其一,以短期投資減值準備為例。企業應以會計準則所規范的短期投資細則為標準,若想開展短期投資,應就現有投資資本與投資市值進行比對,結合企業發展投資現狀,依照投資比率、投資種類、單個投資等維度計提減值準備,某一短期投資項目比重若已逾總投資額的10%,可就項目投資市值情況展開計提,會計準則中的部分條款較為彈性化,因而為企業自主選擇調控留有了空間余地,一些企業根據整體、類別或個別因素對投資收益進行了調控,導致投資減值準備同企業實際投資情況之間存有較大出入。其二,是針對長期投資進行的減值準備。依照投資原則,企業應定期核查各項長期投資所產生的賬面價值,檢查頻率不得低于一年一次[4]。若因市價下跌或企業業務情況變更而造成該企業項目的可回收數額低于該項目的賬面價值,可以通過對可收回數額和該項目的賬面數額的差異進行計算,并將其視為該項目在投資期間的虧損。然而,實際情況則是企業所涉及的部分長期投資大都有價無市或有市無價,不同投資情況下,財會人員對于長期投資項目的運作狀態,所采用的資產減值準備方法也各有差異。然而,對于投資項目運營狀況的判定,通常是以專業人士的專業水準與主觀評定為依據。從客觀角度而言,企業實際情況各有差異,財務人員專業能力與工作意識也存有較大偏差,在企業結構不明確、市場機制不健全的條件下極易造成判斷結果與實際情況存有出入,部分企業正是利用這一疏漏對資產減值結果進行控制調整。
企業開展存貨跌價準備時務必滿足以下特定條件,第一,市價持續下跌且短期內無升值態勢。第二,企業生產活動中所用原料成本高于產品售價。第三,企業生產工藝及生產設備持續優化,原有原料滯后于經營生產所需,且材料市價低于投資成本。第四,消費者數量的下降或消費者的偏好發生了變化,造成企業產品供大于求,從而使得市價下調。第五,有其他能夠說明該存貨實際上已經發生減值的證據。滿足以上任意條件或多項條件時,則應計提存貨跌價準備。損壞且喪失原有價值或無法應用于生產作業中的存貨,對于不能體現其利用價值或轉移價值的庫存,應計提減值準備。依照相關制度準則,因庫存損失造成存貨跌價可按單項或類別計提,企業擁有存貨計提狀況判斷權,這一制度為企業會計數據留有了一定的自主決策空間,不僅會影響到會計數據的準確性,同時也為不法企業創設了制度漏洞[5]。
計提資產減值極易影響企業會計數據的準確性,使其無法發揮出應有的參考價值。遵循會計準則所劃定的相關細則,企業可于每個生產季度末期,對各項主要資產的潛在減值做出合理預測,依據相關規定有助于大幅降低因企業資產計量不準確而引發的資產虛夸或利潤不符等問題,借以會計數據真實準確地反映出企業實際經營現狀及財務漏洞,以此確保企業財務信息同企業現狀相符。然而,計提資產減值準備隨意性相對明顯,計提過程大都有賴于會計人員的職業素養和主觀判斷,因而導致會計人員能夠直接把控計提資產準備過程,如若未對其加以尺度限制,極易引發資產隱匿現象,加之企業實際經營現狀無法如實披露,致使企業經營利潤受到嚴重影響。
依托全球經濟一體化背景,我國企業會計制度也歷經了漫長的發展變革。市場經濟環境變革加劇,極大程度上影響了投資者市場調研,由此引發了企業資產減值問題。新的會計制度在此基礎上進行了改進優化,但在實際應用過程中,由于企業會計數據存在確認和計量困難,很多企業都存在著投機行為,制約了市場經濟活動的穩步推進,從而波及了我國市場經濟的有序穩定。然而,目前我國出臺的新會計制度還不夠健全完備,對會計條款的規范也不夠細化,無疑為我國企業發展埋下了危機隱患。在企業發展過程中,由于會計標準過于籠統,使得企業資產評估工作難以順利開展。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壓力之下,進一步完善并細化我國資產減值準則已是會計管理工作的必然之舉。
就當前我國企業會計團隊而言,我國絕大多數企業會計工作人員缺失素養,甚至并未經受過系統化專業培訓,從而對我國會計工作發展造成了不利影響。依托信息化時代背景,會計工作水平的切實提高有賴于專業素質過硬且工作勤懇、認真負責的企業會計工作人員。作為企業資產審核與計量的核心人員,會計人員的專業能力及職業素養極大程度上決定著我國企業資產減值準備能否切實落地。
企業作為市場活動的出發點與落腳點,對市場環境的變動較為敏感,就某些層面而言,企業會計業績考核同企業資產減值密切相關。然而,由于現行的會計制度業績考核體系不夠健全,對企業會計績效的評價也不夠規范,因此從根本上對企業會計工作創設了極大阻礙。此外,目前的企業會計業績考核大都側重于分析企業經營盈利情況,部分企業會計考核內容局限于企業上市及企業合并,無形之中對企業發展造成了制約影響。我國現行的會計準則標準不夠明確,由于我國會計準則比較模糊,企業會計管理工作未能凸顯出企業實際發展現狀,為助推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切實發揮出會計工作的實際效能,首要任務便是完善企業會計制度業績考核體系。
資產減值是市場經濟環境下企業所面臨的常見經濟問題之一,主要是指資產可回收價值低于資產賬面價值。隨著我國市場經濟蓬勃發展,新的會計準則對國有企業資產管理產生了較大影響。然而,現行的會計準則中有關資產減值準備細則仍有缺陷漏洞,嚴重影響了企業會計工作的有序推進。以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為背景,應深入研究企業會計制度,用以強化我國企業會計工作管理質量,就企業會計管理工作中設計的資產減值問題進行剖析,以期為企業會計制度體系的改進優化提出行之有效的意見舉措[6]。在此基礎上,應逐漸拓寬資產減值準備的適用范圍,以促進我國會計制度細化完善。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變革,在企業無形資產管理工作中,可以引入應用企業資產減值準則,用以強化企業對無形資產的監督把控。隨著經濟發展進程穩步推進,企業發展模式逐漸趨向于集團化,因而在企業管理過程中,有必要將企業資產減值準則逐漸應用于各子公司的管理工作中,唯有如此,才能切實規范好我國市場經濟形勢,促進我國經濟向好發展。
會計管理制度在我國企業會計制度發展進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為規范我國企業管理工作細則,助推企業管理工作正向發展,應對企業各項會計管理行為進行監督約束,以促進企業管理制度的健全完備,進而從根本上提高企業會計管理水平。企業會計部門的工作任務較為繁重,肩負著保障會計信息準確性、時效性的責任重擔,甚至直接關乎企業各項生產運作工作能否穩步開展。因而,各級企業均應正視完善會計工作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加大對會計團隊工作人員專業素養的培養力度。以企業會計管理工作為例,企業可組建一支兼具專業能力與職業素養的管理隊伍,并對相關會計工作人員展開專業化培訓,以強化其職能意識,提高其工作能力。目前,全球經濟形勢日趨復雜,我國市場經濟得以穩步發展離不開高素質、高能力的企業管理人才的輔助支撐。為適應千變萬化錯綜復雜的市場發展態勢,企業應著力強化會計工作人員創新發展意識,引導其正視市場形勢變化對企業的波及影響,從企業會計工作的變革和發展中汲取力量,推進企業會計工作機制實現高效變革。
強化會計工作考核體系,既有助于優化解決我國會計管理工作顯露出的缺失漏洞,助推會計工作管理體系得以實現健全完備,也能為企業管理者提供精準度更高且更具實效性的會計數據,進而從根本上保障企業會計工作管理水平??己梭w系的健全細化,有助于企業會計工作人員基于市場變化趨勢及時地做出財務報表,以便企業管理層及時獲悉企業經營發展現狀,并對企業各項管理工作做出相應的優化調整[7]。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健全企業會計工作考核體系,對相關會計工作人員予以監督激勵,是企業會計管理工作的一項重大舉措。企業若想實時監督把控當前所開展的各項會計管理工作,首要舉措便是規范完善企業會計考核體系,便于在管理漏洞出現時,能夠及時彌補可能引發的管理危機,最大程度上維系企業會計工作管理質量。不僅如此,企業還應加大管理投資力度,著力創設資產評估體系,用以調配管控資產市值,綜合資產市值及資產信息現狀,完善優化現有資產評估體系,避免企業資產出現減值虧損,借以強有力的信息支撐為企業投資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企業資產減值準備充分體現出了會計準則的謹慎性原則,資產減值準備能夠對企業發展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例如有助于提高企業資產質量,提高企業盈利能力,優化企業會計信息準確性;除此之外,也產生了不容忽視的負面影響,例如極易造成資產核算內容的混淆缺失,為部分企業留有偷逃稅款的管理漏洞。由此可見,資產減值準備是一把雙刃劍,對其進行合理應用,有助于改善我國會計信息質量,反之,將會對企業經營發展造成波及影響。因此,為實現資產減值準備的高效利用,應著力弱化其負面影響,從根本上保障會計信息的準確性、實效性,以此助推企業邁向可持續發展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