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揚 青海銅業有限責任公司
我國處于經濟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對于銅冶煉企業來說,加強企業成本有效控制,能夠提高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水平,降低經營成本的同時,減少生產經營中存在的資金浪費問題。另外,成本管理能夠對銅冶煉企業資源進行合理科學配置,由此能看出銅冶煉企業成本控制對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意義。
近年來,雖然我國企業對成本控制的重視程度有所提升,但是在實際執行和落實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最終起到的成本控制效果不好。當前我國銅冶煉企業中,普遍存在人員管理意識不強等現象,由于傳統管理模式的影響,多數人員仍然采用事后控制的方式,事前控制占比較小,這也對最終成本控制效果產生了較大影響,無法全面控制銅冶煉企業生產經營中的各項成本。例如,企業中部分管理人員,在成本管理中缺乏前瞻性,思維狹隘,對眼前經濟利益重視程度過高,在生產原料和新項目投資中投入過多費用,導致銅冶煉企業出現貨物積壓等問題。不僅沒有得到經濟收益,還阻礙銅冶煉企業的正常經營運轉,企業經濟效益大幅下降。另外,在對成本控制管理理解認知中,部分人員存在較為嚴重的偏差,導致成本控制工作在實際開展中存在局限性。例如,僅僅針對企業管理人員強調成本控制工作,忽略了一線員工成本控制的重要性,或者在成本控制中采取措施缺乏監督管理等,落實不到位,都會對最終成本控制效果產生影響,通過上述分析也能夠看出,當前銅冶煉企業在成本控制意識方面較為缺失,無法保證成本控制工作的開展效果[1]。
考核是成本控制開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對成本控制管理效果以及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正確指導接下來的工作。但是當前銅冶煉企業在考核管理方面,開展力度較小或考核指標與實際偏差較大,失去了考核的原本意義,沒有建立全面有效的考核機制。例如,在實際考核中,考核指標設計缺乏科學性,并且缺乏對應的獎懲機制,導致最終考核的效果無法得到充分發揮。員工無法認識到成本控制的重要性,最終成本控制效果也會大打折扣,由此可以看出,當前銅冶煉企業在考核管理中,存在較為明顯的弱化問題。
銅冶煉企業生產經營中涉及的內容較多,這就需要對各項成本都展開控制,一旦其中一項成本產生問題,都會對最終成本控制效果產生影響。所以銅冶煉企業成本控制中,要建立全面成本控制意識,保證成本控制工作能夠涵蓋各個生產環節。但是從實際成本控制情況能夠看出,銅冶煉企業中存在控制范疇狹窄等問題,多數企業對生產成本控制的重視程度較高,甚至將降低成本作為唯一目標,對非物質成本控制的認識較為缺失。其中主要包括環境成本、人力資源成本以及安全成本等,成本控制范圍有待拓展。
我國每年進口銅精礦達到百萬噸,但是銅冶煉企業對綜合資源進行利用過程中,存在綜合回收率低等問題,導致資源浪費嚴重。該種情況下,銅冶煉企業原材料投入成本增加,影響企業經濟收入的有效提升。而導致這一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為,銅冶煉企業在生產工藝管理中,仍然采取粗放式的管理模式沒有采用精細化管理模式,實際生產技術水平較低,金屬有效回收率低。例如,渣尾礦和白煙塵生產過程的銅損失;在中間物料的破碎、倒運中的損失;無組織煙氣排放損失;但是銅冶煉企業并沒有對其進行充分回收利用,整體來看,資源的實際利用效率較低。
銅冶煉企業實際經營中,利潤來源渠道單一,主要是銅精礦加工費,國內根據90%左右計價系數,買斷國外銅精礦加工費,如果加工費的收入小于生產經營的成本費用,則表示銅冶煉企業處于虧損狀態。要想降低虧損概率,則企業管理人員需建立良好科學的成本管理意識,將其作為企業發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對銅冶煉企業成本控制體系展開優化完善,實現成本控制在企業經營各項環節中的有效滲透。成本控制直接決定銅冶煉企業的經營發展水平,并且各個環節都會產生成本支出,因此僅僅通過企業管理人員以及財務人員,無法保證最終成本控制效果,要從全員成本控制的角度出發,利用經濟責任考核制度,將成本控制與員工日常工作相結合。尤其是針對生產車間一線操作人員,確保其具備成本控制意識,保證每位員工都有指標。在此過程中,企業加強對員工成本意識的培訓工作,增強每位員工的成本控制意識,并將其與自身日常工作相結合。定期組織班組、部門車間、公司開展成本分析會議,掌握銅冶煉企業成本控制情況,針對其中存在的問題制定優化解決對策,在企業內部營造良好的成本控制氛圍,改變以往成本管理模式[2]。
預算管理執行情況直接決定成本控制水平,同時也是實現成本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銅冶煉企業需要科學編制預算,并且嚴格執行,從根本上入手實現對成本的有效控制。銅冶煉企業成本控制管理階段,先分析年度成本計劃目標以及利潤情況,在此基礎上制定針對性的成本控制目標,將其作為條件編制預算方案。采取分層管理的方式,層層分解落實成本控制方案,保證銅冶煉企業每個崗位都明確自身成本控制責任,不斷提高成本管理水平。并且將經濟責任與成本預算執行相結合,把生產車間以及班組作為重點,加大成本控制力度。全面預算管理的“全方位”體現在企業的一切經濟活動中,包括人、財、物各個方面,供、產、銷各個環節,都應納入預算管理。
銅冶煉企業在成本控制的過程中,要根據不同標準劃分不同類型,明確成本構成要素的分類,不管使用何種方式劃分企業成本要素,都要遵循全周期管理意識,涵蓋全部的生產環節和成本項目,從源頭入手,實現相應的成本管理目標。例如,將產品生命周期中消耗的成本都歸納到企業成本控制中,提高成本控制的全面性。其中包括廠房優化、工藝優化、設備選型、原材料采購、金屬庫存管理等,制定針對性的成本控制方案,保證其包含生產中的各項環節。另外,控制非物質成本,其中包含技術成本、安全成本、服務成本以及產權成本等,全面分析成本支出中的各項可能,實現成本的靈活管理[3]。
提高資源利用效率,能夠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效益,也是銅冶煉企業成本控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可以通過技術創新、智能制造、金屬平衡管理等方式,提高資源實際利用效率。例如陽極泥除了含金、銀等貴金屬之外,還蘊含硒、碲、鈀等稀有金屬,對其進行利用能夠提高企業經濟效益。銅冶煉企業可以通過資源回收的方式,提高資源實際利用效率。例如在銅精礦熔煉、吹煉等生產環節,在殘渣中也存在一定數量的銅元素,企業需要對其進行回收利用,而在技術運用中,采取先進的冶煉技術,完成熔煉渣以及副產品渣中銅金屬的高效回收,最大程度上降低銅金屬的損耗數量。尤其是在當前信息技術時代,智能系統的建設和運用,能夠降低銅冶煉生產過程中產生的資源損耗,資源利用率以及綜合回收率自然能夠得到有效提升,最大程度上降低銅資源浪費現象。除此之外,針對銅冶煉技術人員進行宣傳,使其認識到銅原料回收的重要性,形成正確的工作意識,實現對資源的充分利用,從各個方面入手提高銅資源的利用效率。
對企業成本管控體系進行優化完善,能夠有效增強成本控制工作的開展效果,例如,在成本核算過程中,始終遵循統一領導以及分級管理的原則,制定相應的成本核算制度,明確成本項目與核算的開展對象,規范成本核算程序流程等,將每位人員在成本核算中的責任充分落實在實際工作中。在此過程中,夯實成本核算基礎的同時,提高成本數據的真實性和準確性,掌握成本核算數據中蘊含的統計數據以及成本控制體系,確定導致統計數據產生差異的主要原因,并且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調查報告,明確大項目的成本支出范圍以及標準情況。針對成本績效工作,利用健全完整的考核制度進行管理,根據銅冶煉企業的實際情況制定成本控制目標,提高考核標準的差異化。完成成本控制指標的細化處理,嚴格監督控制各項工作的執行情況,并對其完成相應的考核與評估。在成本管控體系中,要不斷開展成本項目細化工作,利用股份公司統一核算的方式,細致劃分成本核算單元。并針對副產品分配、冷料成本以及流程中的物料核算方式進行優化完善,實現成本管控體系的高效完善。
另外,成本管控人員的技術水平以及專業素養,也會對最終管控效果產生直接影響,這就需要不斷增強銅冶煉企業成本管控人員的專業素養。從日常培訓工作入手,根據企業實際生產中的案例展開分析,提高成本控制人員的實踐分析水平,使其更加了解可能在實際工作中出現的問題。通過成本控制培訓的方式,降低管控人員在實際工作中產生錯誤的概率,提高成本管控水平。而在對人員展開培訓的同時,銅冶煉企業還要針對成本管控人員建立針對性的管理機制,定期評價成本管控工作開展質量,最終評價分數較高的員工能夠得到相應的獎勵,其中包括物質獎勵以及精神獎勵等。這種方式能夠有效提高員工在成本管控中的積極性,以更加嚴謹的工作態度完成工作,這也是銅冶煉企業提高成本管控水平的有效措施。除此之外,還要對其進行質量檢測,針對銅冶煉過程中的輔助材料展開分析,確定銅冶煉的實際水平,確保最終銅冶煉產品質量。例如,在實際生產過程中,物料成分和物化指標實施分析。在分析原料和成品指標的過程中,將重點放在銅精礦、金精礦、電解銅、渣精礦、尾礦以及硫酸的品質展開檢測,確保檢查數據真實可靠,通過以上方式對銅冶煉的質量進行檢測控制。由此可以看出,在完善管控體系的過程中,可以從人員以及管理機制兩方面入手。
銅冶煉企業的回收利用工作主要針對金屬冶煉全過程開展,提高冶煉綜合回收率,銅冶煉企業金屬的回收率越高,則表示金屬在冶煉過程中產生損失越少,產品的生產成本就更低。在銅冶煉中,以10 萬噸的銅冶煉企業為例,如果金屬的回收率為97%,則每年損失銅金屬的數量為0.3 萬噸以上。而金屬回收率在98%時,每年銅金屬的回收數量能達到0.1 萬噸以上,企業的經濟效益也會得到大幅提升。由此能夠看出,保證金屬冶煉的回收利用,能夠有效控制銅冶煉企業成本,同時提高其經濟效益。另外,還針對銅冶煉熔煉渣進行綜合回收,保證熔煉渣含鐵在42%以上,Fe/Si 比值在1.6 以上,控制熔煉渣SiO2含量在30%以下。重點控制熔煉渣渣含銅品位在3%以下,能夠提高選礦選銅的技術指標。通過科學的配比,產出26%以上品位的渣精礦,對渣尾礦進行有效的選鐵回收,最大程度上提高經濟效益。在此過程中,銅冶煉企業需要采取高水平的冶煉技術,最大程度上提高金屬冶煉回收率[4]。
在銅冶煉中,能源消耗在冶煉加工成本中占比較高,因此要將能耗管理作為重點,控制冶煉加工的實際成本。例如,針對銅精礦以及電力資源等日常能源的消耗量展開監督管理,比如連續生產的設備通過調整負荷錯峰就谷,間斷工作設備通過時間調整實現錯峰就谷等,確定導致異常情況出現的主要原因,判斷是否屬于正?,F象,根據實際情況制定針對性的解決對策。另外,針對輔料也要加強管理,從輔料采購環節入手,有效控制輔料采購價格以及質量,實現對能耗的有效管理。
壓縮金屬庫存能夠提高存貨流動性,在此過程中,利用經濟責任考核制度,針對銅冶煉企業中的金屬和非金屬庫存進行有效控制,實現供銷部門與生產廠之間的高效溝通。在實際生產中,優化熔煉進料配比情況,增加渣精礦、吹煉渣配比數量,針對包底銅等冷料進行回爐處理。并對銅冶煉工藝參數進行有效控制,降低熔煉渣、吹煉渣中銅金屬的含量。及時調整冶煉爐參數,保證熔煉爐冰銅溫度在1220-1240℃之間,提高冶煉爐金屬直收率。而在銅產品銷售過程中,及時銷售電解銅、陽極泥、硫酸鎳、白煙塵等產品,確保含銅產品以及副產品等維持在零庫存。
對于銅冶煉企業來說,其在經營中存在的主要風險為市場價格下降,而保持科學的庫存,能夠有效規避這一風險。要想對銅金屬價格波動產生的風險進行有效控制,要將銅原料庫存以及工藝系統中原料占比作為重點內容,如果銅冶煉企業在價格較高的狀態下儲備大量原料,一旦出現銅原料價格下降等現象,則企業存儲的原料價值大幅下降,經營生產成本增加。但是如果原材料的儲備量較少,會阻礙銅冶煉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在此過程中,企業要根據市場變化以及原料價格發展趨勢實際情況,科學設定原料庫存。尤其是銅冶煉企業生產經營發生變化情況下,要按照實際生產情況減少原料庫存數量,必要情況下進行保值,通過這種方式鎖定銅產品的實際銷售價格[5]。
綜上所述,高質量的成本控制工作,能夠促進銅冶煉企業在市場中實現長期穩定發展,當前企業在成本控制中仍然存在一定問題,該種情況下,銅冶煉企業需要從多個方面入手,提高自身的成本控制水平。建立良好成本管控意識的同時,充分利用資源,并對企業生產經營中存在風險進行有效控制。通過以上措施對銅冶煉企業經濟效益以及市場競爭力進行有效提升,最終達到控制企業成本、增強經濟效益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