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任龍
摘 要: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互聯網已經深深地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其中包括高等教育機構。作為維護教職工權益、服務教職工的重要機構,高校工會在應對互聯網時代的挑戰和利用其帶來的機遇方面具有重大任務。因此,本文旨在探討互聯網時代下高校工會工作的創新發展,以期為高校工會的發展提供實用的理論指導和實踐參考。
關鍵詞:高校工會;工作創新;服務
隨著高校教職工需求的多元化和個性化,高校工會必須提供更有針對性和有效性的服務。此外,互聯網技術的應用為工會工作提供了新的工作平臺和工具,使工會工作有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如何在互聯網環境下推動高校工會工作的創新和發展,已成為當前高校工會工作的重要課題。因為文章探究高校工會工作創新發展策略。
一、高校工會工作的特點
(一)工作對象更具個性化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人們的觀念也在發生變化,特別是對于高校這樣的教育機構來說,其工會工作對象的個性化趨勢更為明顯。這一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教職工對于權益保障的需求更為豐富和多樣。他們不僅關心工資待遇、工作環境、職業發展等基礎問題,更在乎精神文化生活的豐富性和滿足性,希望通過工會能夠實現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的雙重提升。其次,教職工的知識水平和技能素質較高,對工會的要求也相應提高。他們期待工會能夠提供專業、及時、貼心的服務,滿足他們的專業發展需求和職業成長需求。最后,教職工的價值觀和生活觀也越來越多元化。他們希望工會能夠尊重他們的個性和選擇,提供更為開放和多元的服務和活動,滿足他們在精神和文化方面的需求。因此,高校工會必須不斷創新和完善其工作方式和服務內容,滿足教職工的個性化需求,實現其工作目標。
(二)工作方法以工會活動為主
在高校工會工作中,工會活動是最主要的工作方式,其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工會活動是聯結和服務教職工的主要渠道。通過舉辦各類活動,工會能夠有效聚集教職工,增進他們之間的交流和聯系,提升他們對工會的認同感和滿意度。其次,工會活動是提升教職工素質的重要途徑。通過開展各類學習、培訓、比賽等活動,工會能夠幫助教職工提升專業素質和技能素質,促進他們的職業發展。最后,工會活動是維護和實現教職工權益的有效手段。通過開展各類維權活動,工會能夠及時反映教職工的訴求和需求,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促進學校的和諧穩定。因此,高校工會在開展工會活動時,必須根據教職工的需求和學校的實際情況,科學設計活動內容和形式,提高活動的效果和影響力。
二、互聯網下高校工作創新發展策略
(一)轉變工會工作觀念和認識
互聯網時代工會工作觀念和認識需要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傳統的服務模式和工作方式已經無法滿足教職工的需求,工會必須轉變觀念,適應互聯網時代的特點和規律,創新工作方式和方法。首先,工會需要樹立互聯網思維,將互聯網技術和工具應用于工會工作中,提高工會工作的效率和效果。比如,可以利用互聯網平臺進行信息發布和交流,提高信息傳播的效率和范圍;可以利用數據分析工具進行需求調查和情況分析,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和精確性。其次,工會需要摒棄傳統的等待式服務模式,轉向主動式服務模式。要主動了解教職工的需求,主動提供服務,主動解決問題,提高服務的及時性和針對性。最后,工會需要注重利用互聯網進行開放式的創新,鼓勵和倡導全員參與,多元合作,以提升工會工作的創新性和活力。
(二)創新服務內容和形式,增強服務能力
在互聯網背景下,工會應當創新服務內容和形式,增強服務能力。具體來說,這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工會應深化服務內容的創新,以滿足教職工更高層次的需求。例如,針對教職工的職業發展需求,工會可以提供在線職業發展培訓、職業規劃咨詢等服務;針對教職工的生活需求,工會可以提供在線生活咨詢、生活服務預約等服務。其次,工會應創新服務形式,以提高服務的便捷性和滿意度。例如,工會可以利用移動互聯網和社交媒體開展線上服務,提供24小時不間斷的服務,滿足教職工的實時服務需求;工會可以運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進行個性化服務,提供定制化的服務,滿足教職工的個性化服務需求。最后,工會應加強服務能力的建設,以保障服務的質量和效果。例如,工會可以通過培訓和學習提升自身的互聯網技術能力和服務能力;工會可以通過引入外部資源和合作伙伴提升服務的專業性和權威性。
(三)發展互聯網思維,突破高校工會維權的困境
首先,工會應通過互聯網進行信息的快速和廣泛的收集、傳播和分享,以提高維權的效率和影響力。例如,工會可以利用互聯網平臺收集教職工的權益問題和需求,快速反應;工會可以利用互聯網平臺發布維權信息,擴大影響,形成社會壓力。其次,工會應通過互聯網進行在線維權,提高維權的便捷性和實效性。例如,工會可以利用互聯網工具進行在線投訴、在線咨詢、在線調解等,節省時間和資源,提高效率;工會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進行在線公證、在線證據保存等,保障維權的公正性和權威性。最后,工會應通過互聯網進行公開透明的監督和評價,提高維權的公信力和滿意度。例如,工會可以利用互聯網平臺公布維權進程和結果,接受公眾的監督和評價;工會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進行維權滿意度的調查和反饋,提高服務質量。
(四)以學校為中心,構建服務紐帶
首先,工會應深化學校內部的服務網絡,以提高服務的全覆蓋性和連貫性。例如,工會可以通過構建線上線下結合的服務網絡,覆蓋全體教職工;工會可以通過構建跨部門跨層級的服務網絡,實現服務的連貫性。其次,工會應擴大學校外部的服務資源,以提高服務的豐富性和專業性。例如,工會可以通過引入社會資源和專家資源,豐富服務的內容和形式;工會可以通過與其他高校工會的合作和交流,提高服務的專業性和效果。最后,工會應打造以學校為中心的服務品牌,以提高服務的影響力和認同度。例如,工會可以通過創新服務模式和提升服務質量,打造具有學校特色的服務品牌;工會可以通過優質服務和良好口碑,提高服務的影響力。
三、結語
互聯網時代為高校工會工作提供了全新的思考和操作空間。高校工會不僅需要深入理解并把握這個時代背景下高校工會工作的特點,更需要在實踐中積極探索和創新,以適應和引領這個時代的發展。以開放的心態和實踐的精神,不斷探索、嘗試和總結,逐步形成適合自己的、有特色的、有效的工作方法和模式,以更好地服務于教職工,促進學校的和諧穩定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袁靜.新時期高校工會工作創新發展的探索與實踐[J].大學,2021,No.524(3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