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龍

深夜降臨,沒有人聲鼎沸以及車水馬龍,城市之中仿佛僅剩孤獨的路燈以及蟬鳴,不知何時,暴雨突至,打破了原本的美好和諧,可能這就是盛夏。充滿浪漫色彩的沁涼海風,在夏天吸引著遠近的旅客前來避暑。
現在是深夜,在新一天的陽光照耀大地之前,城市的人們大多都已進入了夢鄉,末班的公交也即將全部駛入車場。
末班的駕駛員們把城市中最后的歸家人送到終點之后,他們的歸家之路在我們的想象中,應該會很困難,幾乎所有的交通方式都停運了——直到我得知,其實,在末班車回到車場之后,還有一班將所有駕駛員送回家的公交車。這趟車沒有固定的發車時間和固定行駛路線,一切變量都以最后回場的公交時間和乘坐的司機師傅們居住的地方為準。該車的司機將所有司機送回家后,再把車開回車場,待檢查完車輛后,再自己回家。
在青島城運控股公交集團隧道巴士第六分公司,記者找到了將這些末班車駕駛員送回家的班車司機師傅趙志剛。隧道巴士第六分公司主要涉及天泰體育場始發終到的一些公交線路,趙師傅和其他師傅一樣,也會擔任公交線路的司機,每天的公交任務結束之后切換顯示屏,靜靜等待其他同事到齊。不一樣的是,因為自己還要將司機們送回家,趙師傅每天的下班時間會比其他人晚很多。隨著夏季旅游人數增加,一些公交線路的末班車發車時間有所延長,受此影響,他自己的這趟車發車時間也會相應地有所延長。
趙師傅最開始是31路公交車售票員,從1990年開始成為公交車駕駛員。送駕駛員回家的車曾由不同分公司和人員負責,保障駕駛員安全回家始終是最高宗旨。目前,趙師傅接手這趟車已經有兩年多的時間,雖然每個月會有幾次調班的機會,趙師傅每次在節假日都不會申請調休,他說應該把團圓的時光多留給其他駕駛員。

久而久之,下午上班、半夜下班的趙師傅過上了“英國時間”,有時候需要早起的話,辦完事情還會回家繼續睡會。
去年六月那場大暴雨令趙師傅印象深刻,至今難忘。回憶當時,他說,那天接上同事之后,車子行駛到延安路十五大街附近,暴雨突然來襲,三面高地的雨水匯入到一起沖了下來。由于雨勢迅猛,雨量太大,短時間內就超過了車輛的20厘米水位線,已經沒辦法將車輛倒出來,如果繼續涉水行駛會有危險。于是,趙師傅就將車停在原地等待雨水退去,車上的同事等待一會不見降雨停止,最后基本都下了車蹚水過去,等到暴雨停止水位線退下,將剩下的人送回再返回車場后,自己的對班師傅已經在等他了……而這也是趙師傅第一次在工作當中碰到自己的對班。等趙師傅忙完回到家中已經是五點了。


趙師傅和公司的好多駕駛員都住在老四方附近,幾乎每天趙師傅都能開著“末班后”路過家附近,但自己卻是公司里最晚回家的。趙師傅覺得將同事們平平安安地送回家,對他來說是很榮幸又很自豪的事情,晚回家也是值得的。
那么他是否孤獨呢?其實在車上他也經常能看見穿行在城市道路上的其他公交車,他很清楚哪個是其他分公司的班車,這些駕駛員可能素未謀面,但這個群體之間有一種天然的默契。相信他們和趙師傅一樣,都是無私地對同事和公司,乃至對社會,默默地奉獻著一己之力。
采訪即將結束,兩小時之后,還是這輛車,趙師傅的對班司機將駕駛這輛車開上首班車的首班公交,接送公交司機們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