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為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進一步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新時代高等教育學科專業體系改革的決策部署,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五部門印發《普通高等教育學科專業設置調整優化改革方案》(以下簡稱《改革方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負責人就《改革方案》相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本刊摘編如下:
一、《改革方案》的總體思路原則
《改革方案》堅持問題導向,強調學科專業設置調整優化改革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引導高校分類發展、特色發展,走好人才自主培養之路,提出了三條原則:一是服務國家發展,強調以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為導向,想國家之所想、急國家之所急、應國家之所需,建好建強國家戰略和區域發展急需的學科專業。二是突出優勢特色,強調以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為引領,調整優化專業結構,做強優勢學科專業,做優特色學科專業,形成一大批特色優勢學科專業集群和高水平人才自主培養體系。三是強化協同聯動,強調教育系統與行業部門協同聯動,實現學科專業與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相互匹配、相互促進。
二、《改革方案》的工作目標
《改革方案》明確了到2025年的相對量化的近期目標和到2035年的遠景目標。
近期目標上,重點圍繞形成特色優勢學科專業集群,實現人才自主培養能力顯著提升。到2025年,優化調整高校20%左右學科專業布點,新設一批適應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學科專業,淘汰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學科專業,基礎學科特別是理科和基礎醫科本科專業點占比進一步提高。建設一批未來技術學院、現代產業學院、高水平公共衛生學院、卓越工程師學院,建成一批專業特色學院。
遠景目標上,通過深入推進專業設置調整優化改革,高等教育學科專業結構更加協調、特色更加彰顯、優化調整機制更加完善,形成高水平人才自主培養體系,有力支撐建設一流人才方陣、構建一流大學體系,實現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建成高等教育強國。
三、《改革方案》的具體舉措
《改革方案》聚焦人才培養,針對學科專業設置調整優化改革的三大主體,圍繞學校層面怎么規劃設置、省級層面怎么統籌管理、國家層面怎么宏觀調控,提出一系列有針對性、可操作的改革措施。
一是改進高校學科專業設置、調整、建設工作。《改革方案》提出了8條任務措施,明確要求高校要加強學科專業發展規劃,加快推進一流學科建設,加強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和基礎學科專業建設,完善學科專業建設質量保障機制,定期開展學科專業自評,健全年度報告制度等。
二是強化省級學科專業建設統籌和管理。《改革方案》提出了加強學科專業設置統籌、嚴格學科專業檢查評價、開展人才需求和使用情況評價等3條任務措施。明確要求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要綜合應用規劃、資源配置等措施,落實新設學科專業檢查機制,及時公布本地優先發展和暫緩發展的學科專業名單,促進所屬高校優化學科專業結構、更好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明確省級有關行業部門要適時發布區域重點產業和行業人才需求。
三是優化學科專業國家宏觀調控機制。《改革方案》提出了切實發揮學科專業目錄指導作用、完善學科專業管理制度、加強學科專業標準建設和應用、強化示范引領、實施“國家急需高層次人才培養專項”、加強專業學院建設、健全學科專業調整與人才需求聯動機制、“一校一案”狠抓落實等8條政策措施。明確實施新版研究生教育學科專業目錄,定期編制急需學科專業引導發展清單,修訂本科專業設置管理規定,探索建立專業預調整制度等。明確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及有關行業部門要建立人才需求數據庫,將學科專業調整與人才需求聯動起來。
(侯金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