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朗
摘 要:在社會構成中,婚姻家庭是重要元素之一,其中家庭關系與夫妻關系的居住需求不同,需要結合社會發展現實需求來設定相應權利,從根本上將特殊身份關系產生的居住權糾紛進行有效解決。因此,婚姻關系主體居住權益保護尤為重要,凸顯出居住權制度構建的關鍵作用,引發研究熱潮。基于此,文章從居住權概念、特征與功能入手,探討婚姻法上居住權制度設立重要性與可行性,提出居住權制度構建措施,力求借助婚姻法的話語權,真正保護婚姻關系主體居住權益。
關鍵詞:婚姻法視角;居住權;制度;構建措施
現階段,我國離婚率逐年增長,婚姻住宅分配已關系到當事人基本人權,引發居住權問題?;谟^念更迭,財產觀念增強,特別是私人財產界限劃分更加明確,促進婚姻住宅功能屬性的不斷增強。在此前提下,必須圍繞婚姻法來保護弱者,結合居住權功能價值來完成居住權制度構建,彌補制定不足,又要體現婚姻法立法的重要宗旨,凸顯立法原則??梢?,對婚姻法視角下的居住權制度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具有一定現實意義。
一、居住權概述
(一)居住權概念
居住權即在法律規定前提下,根據當事人約定內容,特定權利人結合自身與家屬的實際需要,對他人所有的房屋與設施進行使用、占有和收益的權利。
(二)居住權特征
居住權本身帶有一定特征,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是一種有益物權,因為居住權帶有排他性,也凸顯極強支配性,特別是帶有絕對權,如遇他人干涉或者居住權被侵犯時,可根據法律法規排除妨礙,也能夠請求賠償部分損失[1]。在居住權人享有居住權的前提下,居住權不會因房屋轉讓而失去,所以也具有一定對抗性。②具有無償性與長期性。基于居住權人身倫理性,使得居住權凸顯出極強的長期性,但長期性并不代表其無期。如果權利人已死亡,則居住權會隨之消滅。這是因為居住權若永存,勢必會給所有權人所具有的利益帶來不同的損害,同時也與居住權制度內涵與意義不相符,所以居住權具有的是長期性。除此之外,權利人在實際居住過程中,若沒有固定住所也沒有能力租房,在居住期間無需支付其他費用,所以居住權具有一定無償性。③具有人身屬性。居住權往往與夫妻配偶之間利益和家庭成員關系相關,特別是可以保障婦女基本生活,讓弱勢群體得到極大程度的保護。在此前提下,居住權與權利人之間處于不可分離狀態,無法繼承與轉讓。因此,居住權凸顯出人身屬性。
(三)居住權功能
居住權的存在可以給特定主體生存帶來有力保障,是社 會持續發展的重要產物,具有一定價值功能。具體如下,①傳統功能價值,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中,居住權彰顯出家庭倫理性質與極強人文關懷,是社會成員基本生存需求得以滿足的關鍵所在,具有一定救助功能。②延伸功能,居住權適用范圍會根據客觀環境變化而發生相應的改變,能夠將居住權收益功能拓展,從而滿足社會經濟的不斷變化,使得權利在社會的生命力更加旺盛。
二、婚姻法視角下居住權制度設立必要性與可行性
(一)居住權制度必要性
在居住權制度構建下,家庭當中弱勢群體的基本住房問題能夠得到有效解決,可以實現家庭關系的穩定。首先,針對離婚女性,居住權設立非常必要。由于離婚女性在現實生活中可能會無家可歸,生活境地尷尬?;橐龇〞o離婚女性帶來一些保障,但規定缺少詳細性,特別是具體操作程序不明確,后續執行難度大。因此,居住權制度建立具有一定重要意義[2]。其次,針對老年人的利益,居住權制度能確保贍養義務內容更加具體,也能讓義務法律化,通過法律保護讓居住權固定,實現老有所居。最后,針對未成年人,結合其成長需要處理住房分割問題,解決部分孩子居無定所的問題??梢姡幼嘀贫葮嫿ㄊ直匾?/p>
(二)居住權制度可行性
在我國,居住權制度的成功構建具有實踐操作性與極強可行性。一是我國居住權理論基礎牢固,制度研究一直持續進行。這是因為居住權制度在法學界得到全面關注。二是我國居住權實踐基礎穩固,為家庭成員弱勢群體生存帶來保障。例如,在司法實踐中,居住權內容出現在民事審判中。在現實生活中,居住權內容的社會實踐性強,為我國居住權制度構建夯實堅實基礎。三是有足夠的立法經驗借鑒。由于居住權制度是在羅馬法中誕生,經過世界多國的實踐,使得居住權制度趨于成熟。我國對國外成功立法經驗進行選擇性借鑒,結合具體情況完成居住權制度合理設立。
三、婚姻法視角下居住權制度構建措施
(一)居住權的取得
在我國,婚姻家庭中弱勢群體的保護離不開居住權制度的構建與落實。我國一直以扶貧濟弱為原則,對住房困難者進行重點關注與照顧,同時結合我國具體情況來構建具有科學性與可行性居住權制度。在構建過程中,一方面要從設立方式入手,結合《民法典》規定,考慮弱勢方利益保護,可由弱勢方單獨提出與居住權相關訴求,法院會結合規定完成裁定設立[3]。基于法律制度平衡性,應設立為期一年的除斥期間,滿足居住需求,也不會產生無效影響。除此之外,婚姻居住權設立還要注意采用登記對抗主義。另一方面要分析設立考量因素,考慮生活困難的細化,例如,參考當事人經濟收入、購房能力、生活水平,又會結合義務人實現能力判定婚姻視角下的居住權。針對過渡期,要提供暫時居住權,使得生活區域分割可以在過渡期下完成。與此同時,考慮未成年子女,應將其利益最大化。在制度設立時,應根據子女學習、成長環境所具有的連續性來完成婚姻法視角下居住權制度設立。在締結婚姻關系的前提下,離婚過錯損害賠償制度應積極與婚姻居住權進行有效統一,向無過錯方適當傾斜,讓法律具有溫度,又能真正尊重人權。
(二)居住權的內容
在居住權中,其內容為居住權法律關系確定前提下當事人權利義務的合理分配。在婚姻法視角下,婚姻居住權的權利內容如下,①住宅占有與使用權利。在《民法典》中,婚姻居住權與居住權可以說是同出一枝,應積極對權利主體范圍進行有效拓展,還要保證權利客體范圍拓展合理。例如,在婚姻法視角下的居住權制度設立時,注意對權利人身體狀況進行考量,還要注意權利人年齡考量,了解基本生活具體需求,保證使用權不局限于土地,可以使用住宅內附屬設施。在婚姻法下的居住權中,并不具備收益功能,所以盈利活動使用不會獲得支持。②住宅優先購買權,對未成年子女利益起到最大化的作用。③排除妨害權利,保證惡意解除條件和擅自處分無效,使得婚姻居住權狀態圓滿?;橐鼍幼嗳说牧x務主要有,①恪守義務,做善良管理人,必須堅持誠信原則,還要體現人役性;②承擔經濟責任,如,承擔日常生活過程中必要修繕責任,還應承擔起必要支出的部分責任。在長期居住前提下,住宅會受有不同程度損耗,需要通過必要修繕來保證居住安全,所以要承擔水費、電費和物業費等費用的繳納責任。③權利約定期滿之后,應注意返還住宅,同時住宅所有人要對住宅與當中設施情況進行相應檢查。
(三)居住權退出機制
在《民法典》落實中,居住權退出機制制定暴露出一些不足,應基于婚姻居住權完成退出機制制定,保證居住權的消滅有變可循。①在約定權利期限屆滿時,權利隨之消滅,可結合實際生活情況和客觀情況變化進行協商與延長,如,經濟原因、子女升學等。②權利人拋棄權利,婚姻居住權除斥期為一年,保證所有權人利益與居住權人利益得以平衡。③權利混同下消滅居住權,如,權利人雖然能夠行使優先購買權,但婚姻居住權人如果與住宅所有權人為一人時,婚姻居住權將喪失。④婚姻居住權撤銷,如,濫用居住權,未對善良管理人義務做到恪守,若擅自出租或者抵押,義務人可主張撤銷權。又比如,在居住權限中權利人再婚,成就權利消滅條件,可將此項權利撤銷。
(四)居住權消滅法律后果
首先,返還住宅,雙方權利義務關系已成功終止,需要權利人歸還住宅,注意住宅如果有嚴重損壞應由居住權人承擔賠償責任,但正常損耗不算在其中。其次,辦理注銷,根據《民法典》規定,明確居住權消滅具體事由,①約定好的權利期限屆滿,②居住權人已死亡。此時,居住權處于消滅狀態,應在最短時間內完成注銷登記,將房屋權利狀態及時恢復。最后,借助司法救濟途徑讓權利恢復至圓滿狀態。例如,居住權人有意影響住宅原始權利狀態恢復,必須由其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而且居住權人未能在催告后及時改正,所有權人可考慮借助司法救助的方式,請法院出面完成賠償損害責任、違約責任等的認定與最終判決,使得住宅能夠盡快恢復最原始的權利狀態。
四、結束語
制度的建立需要考慮多個方面,建立過程也非常復雜與繁瑣,勢必會遇到諸多阻礙與影響,必須結合實際情況與社會發展需要做好制度建設。在婚姻法視角下,居住權制度不僅要從物權層面入手,還應結合婚姻法,保證給特殊家庭及其成員安置帶來有力保障,使得財產所有權人所具的權益與使用權人權益之間更加平衡,助推社會制度穩定與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夏.婚姻法視角下的居住權制度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22.
[2]蔡培霖.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視角下的居住權制度研究[D].西南民族大學,2022.
[3]張琳.婚姻法視角下的居住權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民族大學,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