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珊珊
優化簡歷,爭取進入蔚來做一名汽車銷售,被小武(化名)視為眼下最重要的事。
一年前,做了四年汽車銷售的小武離開北京一家大眾4S店,回到山東老家從事其他行業的銷售工作。但是現在,他想重新做回汽車銷售,并且只想去蔚來。
小武被蔚來銷售月薪過10萬的消息吸引。“我找在蔚來做銷售的朋友打聽,他說自己的收入遠沒有那么高,但是做得好的確實能達到這個數字。”這燃起小武心中的希望。他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現在一些BBA的銷售都有跳槽蔚來的想法,競爭很激烈,自己雖勝算不大但要全力一試。
想離開傳統經銷商體系,試試新勢力工作機會的汽車銷售還有很多。
今年6月30日,上海證劵交易所對龐大汽貿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予以摘牌。這家曾坐擁1400多家4S門店的國內最大汽車經銷商集團,被終止上市。龐大集團如同一面鏡子,折射出中國傳統汽車經銷商的生存壓力。
近日,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對40余家經銷商集團和超百家單店經銷商進行調研,回收有效問卷952份。這份問卷將價格戰背景下經銷商的艱難生存現狀量化呈現。
在2023年上半年的價格戰中,有些降價行為是廠家發起的,也有一些是經銷商的促銷行為。價格戰不僅打薄了車企利潤,更進一步壓縮了經銷商的利潤。調查顯示,在經銷商利潤結構中,新車銷售利潤占比大幅下滑,已由2022年底的19.7%大幅下滑至4.9%,燃油車市場尤其受到嚴重影響。
然而,在經歷了激烈的價格戰之后,仍有大量經銷商無法完成銷售目標。調查顯示,只有24.9%的經銷商完成了半年度銷量目標,56.9%的經銷商完成了任務目標的80%以上。也就是說,今年上半年,超過70%的經銷商未能完成銷量目標。無法完成銷售目標,也意味著無法拿到銷售返點。
經銷商生存壓力越來越大,也使得其對廠商的不滿情緒有所加劇。調查顯示,上半年汽車經銷商對汽車制造商的滿意度下降至10年來最低點,滿意度得分從去年的74.4的下滑至73.1。
與此同時,經銷商還面臨著庫存上漲的困境。數據顯示,今年7月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為57.8%,同比和環比分別上漲3.4%和3.8%,庫存預警指數位于榮枯線之上,汽車流通行業處在不景氣區間。
當然,不同經銷商的處境也不盡相同。
調研報告顯示,豪華/進口品牌整體盈利情況較好,約三分之一經銷商虧損,近半經銷商實現盈利,這與其強勢的銷量表現正向相關。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1~7月,豪華車零售同比增長11%。
對比之下,合資品牌和自主品牌的虧損經銷商占比則分別為51.3%和48%。值得注意的是,盡管自主品牌市場份額得到了提升,但卻只有14%的自主品牌經銷商完成了半年度銷量目標,比例最低。而合資品牌的新車銷售利潤占比最低,僅為1.9%。
此外,近年來伴隨特斯拉、造車新勢力的崛起,直營模式也開始受到更多關注。直營模式意味著廠家對于銷售渠道的把控有更大的主動性。有蔚來銷售表示,蔚來在上個月調整了銷售制度,如增加單車銷售提成,取消一線銷售人員“用戶滿意度考核”制度等。這一調整帶來終端銷量的上漲。數據顯示,今年7月,蔚來交付新車20462輛,同比大增103.6%,環比增長91.1%,一改上半年銷售頹勢。今年1~7月,蔚來累計交付新車75023輛,相較今年24.5萬輛的銷量目標,完成率僅為30.6%。
而伴隨市場的快速變化,經銷商也在不斷做出調整。放棄一些不盈利的品牌、轉而擁抱新能源,已成為一些大型經銷商集團的共識。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文思婧在2023中國汽車經銷商大會上披露,2021年百強經銷商新開的店中,豪華車占比52%,新能源占比僅為15%;2022年新開業的店中,豪華車占比僅有23%,新能源占比達到了45%。從整個汽車流通行業來看,2022年新開店3738家,其中豪華車占比僅有5%,而新能源經銷商占比達到58.6%。
汽車流通協會表示,盡管目前汽車行業面臨艱難挑戰,但政府、協會及企業都在努力推動市場回暖。伴隨8月增換購需求增強、成都車展等多地秋季車展開幕,疊加下半年持續開展的“百城聯動”汽車節和“千縣萬鎮”新能源汽車消費季活動,汽車市場消費需求將進一步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