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朝暉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推進,小學語文教學將學生核心素養的提高與思維能力的發展作為終極目標。想象能力作為小學語文思維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語文課程學習中一項關鍵性的能力,在學生的閱讀與寫作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读x務語文課程標準》也多次提及學生想象力培養的內容,分門別類地規定了學生不同學段的想象力培養要求。基于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當順應當前的教育理念,深刻認識到想象能力在語文學習中發揮的積極作用,運用科學的策略豐富語文課堂活動,讓語文教學為學生的想象力插上翅膀。本文圍繞“小學語文課堂中學生想象力培養”這一主題,詳細地探究了培養學生想象力的積極影響,以及想象力培養課程設計應當遵循的具體原則,論述了具體的實踐路徑,以期讓語文課堂綻放想象力的光芒,推動學生思維能力切實發展。
一、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想象力的現實意義
(一)順應新時代背景下的教育理念
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科技的發展,社會對創新型人才的需求逐漸增長,應試教育模式下培養的人才已然無法滿足社會的需要。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順應新時代背景下的教育理念,有助于推動學生創造能力與思維靈活性的提高,幫助學生打破固化思維,勇敢思考、大膽創新,將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真正落到實處。
(二)推動教學效果的提高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小學語文課堂呈現“師主生從”的狀態,這種教學模式沒有給予學生充足的想象空間,不利于促進學生學習自主性的提高。單向的師生交流無法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體驗本該有的思維發散與碰撞,致使教學流于形式,無法讓學生對所學內容形成深刻理解與認識。而在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則給了學生更多理解與思考的自由,激發學生的思維活躍性,降低語文教學的抽象性與理解難度,從而讓學生更直觀、具體地學習知識,并將所學知識內化為自身的實踐經驗。
(三)構建高效率、豐富化的語文課堂
傳統的小學語文課堂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可能讓學生產生畏難與抵觸情緒,不利于學生語文學習的長遠發展。而注重對學生想象能力的培養,意味著教師需要打破傳統固化的教學形式,豐富語文課堂教學活動,從學生的角度進行教學設計,給予學生更多體驗的機會、表達的權利以及想象的空間,真正將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給他們一個完整的學習過程。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參與度會顯著提高,能夠切實感受到語文學科的魅力,深刻理解教學內容,并用所學知識彰顯想象力的魅力。
(四)順應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升初的考核趨勢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語文小升初考試的內容得到了優化?!八烙浻脖场薄邦}海戰術”已然無法滿足當前的考試要求,語文考試更多地側重于對學生思維能力以及知識運用靈活性的考查?;诖耍谡Z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就顯得重要且必要,能夠讓學生將抽象的文字轉化為具體的畫面,從而加深對閱讀文本的理解,也能讓學生在寫作時基于主題進行“奇思妙想”,寫出別出心裁、眼前一亮的優秀作文。培養學生的想象力,為學生語文學習成果的提升提供了堅實保障,能夠讓學生在考試中脫穎而出、彰顯實力。
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想象力應當遵循的原則
(一)趣味性原則
小學階段,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因此要想讓語文教學為學生插上想象力的翅膀,教師應當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結合學生的興趣要點,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感興趣,讓所學知識對學生有啟迪。趣味性原則要求教師不僅要深入挖掘教學活動中想象力的因素,還要立足于學生的具體情況,開創多樣化與豐富化的教學路徑,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最重要的是,在想象力培養與提高的過程中,學生應當深刻感受其中的魅力與價值,實現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的思維轉變,在興趣的驅動下、在熱情的引領下自覺主動地展開想象的翅膀,在語文學習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二)主體性原則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師為主、生為從”的課堂教學模式屢見不鮮,學生成了知識的被動接受者,學習興趣低下、成效不佳。然而,這種教學模式不僅與當前的教育理念相違背,更不利于學生想象能力的培養與提高。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更是在教學實踐的方方面面得到了充分體現。因此,在培養學生想象能力的過程中,教師應當遵循主體性原則,讓學生成為課堂活動的主體,給予學生一定的思維發展時間與自由空間,讓學生憑借想象力的翅膀自由翱翔。在培養學生想象能力的過程中,教師只能發揮引導作用,不能過度主導學生的思維,要調動學生思維的能動性,讓學生大膽探索,將想象能力真正內化成為自身的實踐能力。
(三)實踐性原則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一言堂”的教學模式較為盛行,理論教學往往多于實踐活動,導致學生難以將所學知識真正內化成為自身的實際經驗。在想象能力培養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時刻遵循實踐性原則,“拋磚引玉”地引導學生展開學習活動,讓學生的想象能力在課堂教學中得到充分鍛煉,引導學生在實踐中練習、在實踐中感悟,讓想象力真正成為自身的一項能力。不僅如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不應當僅將想象能力的培養視為語文課堂的一種活動與任務,更應當加強其與生活實踐之間的內在聯系,讓想象能力裝點學生的生活,提高教學效率與成果。實踐性原則不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想象能力培養的效率,還與新時代背景下對全面發展應用型人才的需求不謀而合,可以說實踐性原則既有利于教學效率的顯著提高,還體現了教育理念和策略的革新與進步。
(四)層次性原則
在想象力培養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充分把握學生的思維能力,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地展開學習活動。有的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存在急于求成的心理,恨不能讓學生一下子就掌握想象力運用的要領,推動想象能力快速提升,這種想法有悖于學生真實的學習能力,容易導致學生產生畏難情緒與抵觸心理,不利于想象能力的發展。基于此,教師應當在教學設計中遵循學生的發展規律,秉持層次性的基本原則,盡可能在教學實踐中循循善誘,為學生搭建起可供攀登的學習支架,讓學生一步一個腳印地提高想象能力,也讓學習成果得到最大化的體現。
三、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想象力的實踐路徑探究
(一)重視“識”與“用”,通過生詞促想象
小學階段,尤其是中低年級階段,生字詞的學習與運用是語文教學活動的“重頭戲”,這些基礎知識的掌握為學生未來的語文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然而,在教學實踐中不難發現,不少學生在識字解詞方面存在著學習困難,究其根本,是因為教師的教學活動太過于固守成規,沒有運用學生的想象力。想象力的培養與這些基礎知識的教學相輔相成、互相促進,想象力的提升既能夠推動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基礎知識的教學又能成為學生想象力的起點?;诖?,教師應當在教學活動中重視“識”與“讀”,通過生詞教學促進學生想象能力的發展。
小學語文教材的編寫有規律可循,對學生想象力的要求也呈現逐步提高的態勢。以人教版教材為例,在小學一年級上冊的識字(一)中,學生學到了“天、地、人”等字。教師在這一部分教學活動中就可以利用圖文結合的方式,幫助學生記憶與理解。例如,教師可以在對“人”這個字的教學活動中畫一個小人,引導學生觀察圖畫與“人”字之間的聯系,學生通過觀察不難發現,“人”字就像一個在大步行走的小人,既提高了想象力又加深了對所學知識的認識。此外,教師還可以在“人”字的基礎上引入“天”字,引導學生思考如何理解記憶這個字,學生通過思考很快得出結論:“天是一個張開雙手大步向前的人頭上有一‘橫,人走路時頭頂著天?!边@種教學方法將抽象的漢字具象化,推動了學生想象能力與思維能力的發展。而在小學中年級階段,識讀的活動從側重于“字”轉變為側重于“詞”。例如,在小學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語文園地中,學生接觸到了“上天入地”“刀槍不入”等四字成語,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對所學詞語展開想象,描繪詞語所展現的畫面,促進學生的理解與體悟,讓學生從“死記硬背”發展為“靈活記憶”。
(二)強調“讀”與“用”,重視閱讀引想象
如果說字詞學習是培養學生想象力的根基,那么閱讀教學就是發展想象力的重要活動。要想讓學生切實感受到閱讀文本中所呈現的動人故事與精彩紛呈的場景,教師就要鼓勵學生張開想象的翅膀,將文字通過想象轉化為具體的畫面,在閱讀教學中促進想象能力的升華。
以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一課《清平樂·村居》的教學為例,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恬靜美好的鄉村圖景。在傳統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會要求學生逐字逐句地翻譯詩詞,然而這種教學手段無法讓學生切實感受到詩詞之美,更無法真正體悟到詩中描寫的畫面?;诖耍處熆梢砸龑W生在通讀詩文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語言描寫詩中的情境,可以適當增添一些合理的想象與補充。通過這種創新型的練習形式,學生能夠將文字內容變成生動的畫面,那個遙遠的鄉村仿佛就坐落于眼前,這種教學策略既提高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又促進了學生對詩歌內容的認識與理解。
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結合所學課文,為學生的想象力設置一個新的起點。以三年級下冊《我變成了一棵樹》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在完成這一課的教學任務后提出開放性的問題:“如果你變成一棵樹,你會做什么?你會遇到什么新鮮事?你與作者的經歷會有什么不同?”這一連串的問題成功打開了學生“天馬行空”的想象,讓學生從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展開想象,創造出具有獨特個性的情節。
(三)結合“寫”與“用”,以讀促寫激想象
寫作是學生想象力培養成果最有效的反饋,能夠直觀地體現學生的思維能力,也能夠引導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激發想象力?;诖耍處煈摮浞掷脤W生的每一次練筆,為學生想象力的提升提供一個“起點”,讓學生的想象能力騰空而起、扶搖直上。
以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6課《將相和》的教學為例,在完成這一課的教學活動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所學課文的基礎上進行續寫,發揮想象,猜測一下后續的故事發展。有的學生的續寫內容中規中矩,寫了藺相如與廉頗從此之后十分和睦,共同助力戰國的發展。有的學生寫的內容情節跌宕起伏,廉頗又有幾次“居功自傲”,而藺相如又用巧妙的手段讓其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還有的學生“別出心裁”,寫了藺相如漸漸也有了驕傲自滿的傾向,廉頗用自己的經歷說服了藺相如,二人重歸于好……續寫為學生想象力的運用奠定了基石,既能夠讓學生發揮想象力,又能夠讓學生想象力的發揮有理有據、有所依托。
想象力是寫作的必備技能,教師應當運用讀寫結合、以讀促寫的方式,為學生的想象力插上翅膀,讓學生自由地翱翔在語文學習的天空。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滿足新時代的人才需求、順應小升初的考核趨勢,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推動語文課堂朝著多樣化與高效化的進程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與作用?;诖?,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當運用科學的策略,在想象力培養的課程設計中遵循趣味性原則、主體性原則、實踐性原則以及層次性原則,從而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為了讓想象力訓練潛移默化地滲透在語文課堂中,教師應當抓住“生字詞學習”“閱讀文本理解”以及“寫作訓練”三要素,讓學生的想象力插上翅膀,勇往直前,讓語文教學真正綻放思維能力的光彩,體現教育理念的發展與變革。
(宋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