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建青 董穎
摘 要:如何引導青年在新時代更快更好地成長成才是黨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時代課題。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青年教育工作,就青年如何成長成才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通過學習這一系列重要論述,凝練出了由“學”增“知”、由“知”生“情”、由“情”育“志”、由“志”化“行”的四維進路。
關鍵詞:青年;成長成才;路徑;習近平
DOI:10.15938/j.cnki.iper.2023.02.028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9749(2023)02-0160-04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全黨要把青年工作作為戰略性工作來抓,用黨的科學理論武裝青年,用黨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熱心人、青年群眾的引路人。”[1]加強青年思想政治引領,引導青年在實現民族復興征程中成長成才、踔厲奮發,引導其“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2],始終是黨的思想政治工作關心關注的時代課題。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青年如何成長成才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為青年成長成才提供了目標、內容、方向和道路上的思想指導和行動指南。基于對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成長成才重要論述的深入學習,依據“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發展是一個知情意行辯證統一的過程”[3],將青年成長成才之路凝練為由“學”增“知”、由“知”生“情”、由“情”育“志”、由“志”化“行”的四維進路,為青年更好地成長成才提供了有效的實踐路徑。
一、 由“學”增“知”:堅定理想信念,夯實成長成才理論基礎
由“學”增“知”,指的是要通過勤奮學習來獲取知識、明理增信、涵養心靈,通過增強文化認同、提升歷史自覺和理性認知來堅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的堅定,來自思想理論的堅定。”[4]思想理論的堅定,唯有通過全面深入的學習,才能建立起對中華文化、歷史發展和科學理論的正確認知,才能為堅定理想信念打下堅實基礎。青年要珍惜韶華,加強學習,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要“增強知識更新的緊迫感,如饑似渴學習,既扎實打牢基礎知識又及時更新知識,既刻苦鉆研理論又積極掌握技能”[5]。習近平總書記號召青年要通過求知問學為自己奠定扎實的學識基礎,從而“提高內在素質,錘煉過硬本領”[6]。學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對于青年成長成才而言,懂得學什么知什么更為關鍵。廣大青年既要學好馬克思主義理論,又要學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還要學好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展史。悟透馬克思主義理論才能筑牢理論根基,把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才能提升文化認同,了解中華民族的發展歷史才能自覺擔負時代使命。唯有如此,才能夯實青年成長成才的理論基礎,引導其堅定樹立與時代主題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
悟透馬克思主義理論,筑牢理論根基。恩格斯指出:“一個民族要想站在科學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7]對廣大青年來說,如果缺乏理論思維的有力支撐,就難以戰勝各種風險和困難。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馬克思主義奠定了共產黨人堅定理想信念的理論基礎”[8]。認同科學理論、認識歷史規律、把握基本國情,對于青年建立并堅定理想信念具有重要意義。2020年6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給復旦大學《共產黨宣言》展示館黨員志愿服務隊全體隊員回信,勉勵青年黨員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在學思踐悟中堅定理想信念。廣大青年應努力學習先進思想理論,掌握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觀察、分析問題,筑牢堅定崇高理想信念的理論根基。
學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升文化認同。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指出:“要堅定文化自信,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9]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國家和民族傳承發展的精神命脈,其蘊含的豐富思想道德資源能為青年提供正確的精神指引,增強其價值判斷力和道德責任感。革命文化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繼承和時代發展。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青年提升文化認同、增進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礎和前提。廣大青年要學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文化基因,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中汲取養分,不斷增進文化認同,夯實“文化自信”的思想基礎,從而擔負起文化傳承使命。
了解歷史脈絡,擔負時代使命。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和清醒劑。重視歷史學習并借鑒歷史經驗,不僅是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的一個鮮明特點,也是他加強青年思想政治引領的一個重要著力點。只有通過全面的歷史學習,廣大青年才能深入了解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不懈奮斗的偉大歷程,從而深刻領悟為什么歷史和人民選擇了中國共產黨和社會主義,不斷明確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之下自身所擔負的時代使命。在建黨百年的光輝時刻,習近平總書記向青年提出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的要求和期望。廣大青年要加強歷史學習,尤其是“四史”學習來激發信仰、明確時代使命,培育歷史主動精神,從而不斷生發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自覺擔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
二、由“知”生“情”:厚植家國情懷,確立成長成才情感立場
由“知”生“情”,是指通過積累學識、獲取真知,不斷增強中華文化認同,厚植“生逢其時也重任在肩”的家國情懷。列寧指出:“沒有‘人的感情,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于真理的追求。”[10]沒有對國家、人民發自肺腑的熱愛之情,就不可能做出利國利民的豐功偉績。青年應在廣泛深入學習的基礎上,厚植家國情懷,一是要激發深厚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二是要增強為民愛國的真情懷,三是要樹立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只有從民族、國家和社會的三重維度構筑起厚植家國情懷的落腳點,才能為青年成長成才確立正確的情感立場和強烈的行動力量。
激發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兒女要有“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11]。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發展孕育了燦爛多元的中華文化,中國人民對自己的文化歷來有著強烈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只是到了近代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時,文化自信受到極大損傷。五四運動以來,特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以中華文化深厚的歷史積淀和文化底蘊為基礎,通過理論創新、文化建設和時代精神的融合,不斷注入先進思想內涵和與時俱進的時代新義,得以豐富和發展,并煥發出強大的時代引領力和精神感召力。廣大青年要從中華民族悠久歷史和優良傳統美德中生發自豪之感和自信之心,并將其化作振興中華、實現“中國夢”的信心和決心。
增強為民愛國的真情懷。為民愛國情懷是強國志、報國行的情感前提。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理念。這一價值取向也體現在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年成長成才的諄諄教導中。“扎根人民”“服務人民”“奉獻人民”等,成為習近平總書記引領青年站穩人民立場的高頻詞。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一直鼓舞激勵著廣大青年追求真理,為服務國家和人民不懈奮斗。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指出:“新時代中國青年要聽黨話、跟黨走,胸懷憂國憂民之心、愛國愛民之情,不斷奉獻祖國、奉獻人民,以一生的真情投入、一輩子的頑強奮斗來體現愛國主義情懷,讓愛國主義的偉大旗幟始終在心中高高飄揚!”[12]廣大青年應積極培育理性愛國意識,學會客觀理性分析世界局勢,正確認識國家發展方向和民族命運,并將為民和愛國情懷體現在理性行為和實際行動中。
樹立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習近平總書記在二〇二三年新年賀詞中強調,中國發展要靠廣大青年挺膺擔當。[13]“挺膺擔當”要求青年樹立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引用“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等格言,充分肯定中國青年歷來具有的天下為公、擔當道義的社會責任感和擔當精神。新時代的廣大青年要在專攻博覽的基礎上關心國家和人民,主動擔當社會責任。只有堅持國家、民族、人民至上,胸懷大局,才能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征程中開拓進取、砥礪前行,以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肩負起民族復興的時代重任。
三、由“情”育“志”:志存高遠胸懷天下,打好成長成才精神底色
由“情”育“志”,一方面,是指青年在各種艱難困苦和大風大浪下磨礪意志,生發出堅韌頑強的意志力;另一方面,青年要將對國家、民族、人民的滿腔熱忱化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雄心壯志。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志存高遠方能登高望遠,胸懷天下才可大展宏圖。”[14]廣大青年既要錘煉百折不撓的進取意志,也要志存高遠、胸懷天下。只有錘煉堅韌意志、樹立遠大志向,把人生理想融入黨和人民事業的“大我”之中,才能打好青年成長成才的精神底色。
錘煉堅韌意志。堅韌不拔的意志為干事創業提供持久內驅力。“意志在主體道德觀形成、善惡真偽的自由選擇方面有很大的作用。必須通過長期艱苦的努力進行意志的磨煉。”[15]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廣大青年“要有逢山開路、遇河架橋的意志,為了創新創造而百折不撓、勇往直前”[16]。在如何錘煉意志上,“青年要把艱苦環境作為磨煉自己的機遇,把小事當作大事干,一步一個腳印往前走”[17]。錘煉意志須要培育“能吃苦”的品格,“‘苦既包括因物質短缺帶來的艱辛,也包含精神成長的克制自律”[18]。青年要在吃苦耐勞、開拓進取中練膽魄、壯筋骨,不斷完善人格、錘煉意志。廣大青年不僅要通過體育運動、生產勞動來鍛煉意志,更要在急難險重任務中聽民聲察民情、挑重擔、展才干,不斷磨煉堅忍力和自制力。
樹立遠大志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立志對一個人的一生具有多么重要的意義。”[19]青年要將青春夢與家國夢融為一體,樹立奉獻國家民族的遠大志向。2017年9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南開大學八名新入伍大學生的回信中,充分肯定青年學子從軍報國的遠大志向,贊揚他們主動將愛國之心化為報國之志。青年也是促進各個國家和民族思想對話、文化交流的重要力量。黨的十八大以來,“以和為貴”的民族精神、“大同世界”的理想追求、“天下一家”的胸襟氣度洋溢在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年的殷殷寄語中。2015年10月26日,他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九屆青年論壇開幕式上,勉勵各國青年積極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添磚獻瓦。廣大青年要樹立天下胸懷,培育世界視野,擔負起促進中國與世界交融發展的使命擔當,以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己任。
四、由“志”化“行”:實干煥發青春光彩,明確成長成才前進道路
由“志”化“行”,是指要將堅韌意志和遠大志向轉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擔當實干之行。馬克思指出,共產主義“從一開始就是現實的和直接追求實效的”[20]。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空談誤國,實干興邦”[21],且“多次強調新時代好青年應肩負起對民族復興、國家富強、人民幸福、世界大同的擔當。”[22]如何引導青年擔當成長成才使命,關鍵在引導青年將愛國之心、強國之志有效轉化為腳踏實地干事的擔當上。廣大青年應從怎么干事、干什么事、在哪里干事等方面著眼,以馳而不息的擔當實干,到新時代的廣闊舞臺去施展抱負、建功立業。
勇于拼搏奮斗。拼搏和奮斗是中華民族發展壯大、生生不息的精神底色。習近平總書記勉勵新時代青年“勇做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23],那么,拼搏奮斗理應成為新時代青年擔當奮進者、開拓者和奉獻者的精神品格和自覺行為。在與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奮斗本身就是一種幸福。”[24]廣大青年要將拼搏奮斗付諸于自覺實踐,青年的“幸福要在奮斗及奮斗的結果中獲求”[25],國家發展和民族復興更離不開一代代青年的矢志奮斗。勇于拼搏奮斗不僅是青年青春最鮮明的特征,更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源泉和動力。
在崇德修身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青年是引領良好社會風氣的重要力量。青年的道德素養則是其成長成才的根本基石。青年期是價值觀養成的重要時期,青年要扣好人生的第一顆扣子,見賢思齊,自覺崇德修身,“把正確的道德認知、自覺的道德養成、積極的道德實踐緊密結合起來,自覺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6]。廣大青年要以“勤學、修德、明辨、篤實”為要求,自覺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身體力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個人崇德修身的基本遵循,并且主動帶頭倡導并引領良好社會風氣。
勇于探索創新創業。創新引領發展,掌握核心關鍵技術必須依靠自主創新。青年最具創新熱情和創新動力,創新創業創造是新時代青年將青春夢想融入國家“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的重要途徑。青年“要敢于做先鋒,而不做過客、當看客,讓創新成為青春遠航的動力,讓創業成為青春搏擊的能量”[27],在創新創業中增長智慧才干。2022年5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空間站建造青年團隊回信,充分肯定了中國航天青年身上展現的不斷奮發進取、自覺創新創造的精神。廣大青年只有敢于創新創造創業、勇于求索,不斷開拓進取,把握時代潮流和國家發展需要,才能更好地展示才華、服務人民。
扎根基層建功立業。青年對馬克思主義“真學、真懂、真信、真用”的成效,需要通過長時間的社會實踐來檢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為各行各業青年實踐成才提供了時代機遇,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進一步強調指出:“當代中國青年生逢其時,施展才干的舞臺無比廣闊,實現夢想的前景無比光明。”[28]廣大青年要胸懷“國之大者”,“敢想敢為又善作善成”[29],通過志愿服務、社會實踐、創新創業等來開拓視野、增進認識、增長才干,在新時代舞臺上施展抱負、建功立業,不僅充分實現成長成才,也為改造客觀世界、推動社會進步貢獻青春力量。
基于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成長成才的重要論述,提煉出由“學”增“知”夯實理想信念之知、 由“知”生“情”厚植家國之情、由“情”育“志”樹立高遠之志、由“志”化“行”生發實干之行的四維進路,這四維進路由淺入深、由知到行,符合知情意行的心理過程,不僅遵循青年身心發展的客觀規律,也符合青年認識現實世界的認知規律、個體成人成才的成長規律以及教育引導的規律。四維進路有助于為當代青年成長成才夯實理論基礎、確立情感立場、打好精神底色、明確前進道路,也為廣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加強和改進青年思想政治引領工作提供思路。
參考文獻
[1][2][28][29]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71,71,71,71.
[3]吳潛濤,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01.
[4]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50.
[5][21][26]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51,36,52.
[6][23]習近平.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10,10.
[7]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九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37.
[8][12]習近平.論黨的宣傳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327,392-393.
[9][14]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309,274.
[10]列寧全集(第二十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17.
[11][19][24]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12,12,12.
[13]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二〇二三年新年賀詞[N].人民日報,2023-01-01(1).
[15]胡凱,等.大學生心理健康理論與方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131.
[16][17]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52,174.
[18]林伯海,吳成玉.新時代好青年“四大品質”要求的時代價值[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23(2):137-144.
[20]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21.
[22]張樹輝.習近平青年觀論析[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22(12):23-28.
[25]侯玉環.培育新時代青年奮斗精神的三重向度[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2(6):164-168.
[27]習近平.在知識分子、勞動模范、青年代表座談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2.
[責任編輯:孫 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