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海軍
摘要:和順縣職業中學把牛郎織女文化融入校園文化建設,積極探索,大膽創新,吸收牛郎織女文化的精髓,結合職業教育的特點,創建了自己的特色文化育人品牌——和音雅韻,形成了和順職中的校園文精神。
關鍵詞:和音雅韻 ? 地域文化 ?文化品牌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指出:“優秀傳統文化凝聚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追求和歷久彌新的精神財富,是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深厚基礎,是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重要支撐。”當前,傳統文化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而傳統文化強大的育人功效也越來越明顯。由于職業學校生源的特殊性,學生們往往有學習基礎、學習習慣和學習積極性不佳的特點。本著鑄魂育人的目的,積極探索地域傳統文化與職業教育相融合,提煉其文化標識和精神精髓有著重要的意義。和順縣職業中學把牛郎織女文化融入校園文化建設,積極探索,大膽創新,創建了特色文化育人品牌,形成了和順職中的校園文化精神,在育人方面取得了滿意的效果。[1]
一、地域傳統文化對校園文化建設的作用
每個人對生養自己的地域都有著深厚的感情,熱愛家鄉是人的本能。將校園文化建設與學生們熱愛家鄉的情懷進行融合,不僅學生容易接受,也可以豐富校園文化建設內容和精神內涵,實現了校園文化與地域傳統文化的有效對接、實現特色文化育人的目的。牛郎織女文化是和順地域的傳統特色文化。兩千多年來,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和順人的生產生活、思想狀況、處世態度,心理變化等意識形態。現已成為和順縣地域的重要傳統文化遺產。為了繼承和弘揚牛郎織女傳統文化,培養中職生愛祖國、愛家鄉的品德,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價值觀,發揮傳統文化的強大育人功能,和順職中開展了“牛郎織女文化進校園”活動,打造校園特色文化品牌,全面推進書香校園、特色校園、活力校園、和諧校園的構建。[2]
牛郎織女文化的核心是倡導質樸,培育善良,追求高雅,促進和諧發展。結合職業教育的特點,深入擴展內涵外延,形成了以“和風潤雨,順德鑄魂”為主題的文化品牌——“和音雅韻 領航人生”(以下簡稱“和·雅”)。打造“和·雅”文化品牌,提升文化品味,形成獨具特色的校園精神文化,構建“四和四順”即身和心順、德和能順、學和技順、產和業順的校園文化體系,建設和美、和諧、和順的校園。
和·雅特色文化品牌是以“和合四象,和生合力,和達天下,大同世界”以及習近平總書記新時代職業教育思想為指導,融合牛郎織女文化的核心元素,提煉出了和順職中的校園精神,即勤勞節儉、吃苦耐勞、知難而進的探索精神,堅韌不拔、敢于反抗、爭取勝利的斗爭精神,自立自強、堅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執著精神,忠于愛情、誠于事業的精神和追求美好、樂觀向上的樂觀精神。
通過校園的各種和諧“聲音”,營造氛圍,促進校園“雅韻”的形成。培養學生的積極向上的品行、品性、品德,情趣、情操、情懷,促進學校職業教育的健康發展。
二、地域文化融入校園文化建設實施策略
“和·雅”文化的整體思路是以“和音”促“雅韻”。讓校園產生各種和諧的聲音,幫助學生塑雅性(文明),立雅品(品味),培雅德(品德),做雅人(思想)。
(一)和音遍校園
學校大力提倡“和聲”,讓“和聲”充滿校園。
1.校園廣播,每日有約
校園廣播是由教師指導、學生參與的重要輿論宣傳方式,具有特殊的滲透力和影響力。它對于開闊學生的視野、提升思想、提高文化素質,有著重要的作用。為了保證校園廣播高質量運行,學校指定團委負責,并納入考核機制。每天早午晚定時播放新聞時事、大政方針、詩詞朗誦等適合學生的內容。
2.書聲朗朗, 遍布角落
學生讀書是天經地義的事,所以校園就應該有朗朗的讀書聲。學校要求學生做到“早讀晚誦”響徹樓道。每天,學生來學校的首要事情就是大聲朗讀,快樂背誦。晚上自習前十五分鐘是誦讀時間,誦讀的篇目內容,由學校編印成校本教材,下發給學生。時間一到,學生都回到教室,放開聲音,大聲朗讀。此時,校園書香彌漫,書聲回蕩。
3.歌聲嘹亮,唱響校園
下午課前是唱歌時間。這一時間段,大家都在唱歌。有的唱班歌,有的唱校歌,有的唱紅歌。除了課前唱歌,結合校園活動月,學校不定時舉辦歌詠比賽。在充滿正能量的歌聲中,緩解了緊張的學習生活,陶冶了學生的情操。
4.器聲抑揚,獨具特色
作為一所職業技術學校,藝術資源非常豐富。學校很注重藝術教育。班班開設藝術課,而且開足課時,保證質量。學校的要求是,每位學生都會識簡譜,能欣賞音樂,至少會一件樂器。
(二)雅韻滿校園
校園里,和“音”遍布,再加上環境、禮儀、情趣等方面的助力,雅“韻”之風逐漸形成,進而推動校園塑雅性(文明)、立雅品(品味)、培雅德(品德)、做雅人(思想)的文化氛圍。
1.優雅環境,育氛圍
樓道、教室等場所是營造校園文化氛圍的重要場所。文化室把在國學經典、牛郎織女文化、社會主義價值觀等內容布置在這些墻壁上,營造了“樓道精彩、教室溫馨、寢室個性、操場美麗、窗口閃亮”的舒適、典雅、和諧的環境氛圍。引導學生欣賞美文,品味經典,陶冶情操,啟迪心智,實現讓墻壁“說話”的目的。
2.和言雅行,重禮儀
結合牛郎織女文化提煉出和順職中的禮儀文化——“禮以和為標,儀以樸為美”的核心思想,從言行舉止、容貌儀表進行規范教育。幫助學生培養良好性格,規范言行舉止,整頓容貌儀表,修身養性,提高素養,提升修養,積蓄涵養,著力培養謙遜有禮、踏實干事、容儀有整、儀尚適宜的和順職中禮儀文化。著力培養心態平和、處事謙和、性格溫和;衣著簡樸、儀表簡潔、氣質典雅的言有禮、行有度、儀有范的新時代中職生。
3.和韻雅趣,重活動
以“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為載體,進行全面浸潤。學校不定期開展系列牛郎織女文化活動,如到南天池考查風情民俗,參加牛郎織女藝術文化節活動,去牛郎織女文化廣場參加文娛活動,參加每年舉行的社火節……整理挖掘牛郎織女文化內涵,形成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立德樹人,提高情商、陶冶情操,培養情趣、培植情懷,增強文化自信和職業自豪感,促進綜合素養的提升。
建設“和·雅”品牌,就是以傳統文化進校園等系列活動為主要抓手,進行全方位、多角度浸潤教育,形成濃厚校園文化氛圍,開啟心靈,啟迪智慧,提升品格。
三、地域文化融入校園文化建設的愿景
黨的二十大指出,堅守中華文化立場,提煉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引進多樣的傳統文化,如地域文化、戲劇文化、太極文化、書法文化等,開展“系列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提煉其精髓,融入校園文化建設,形成獨特的文化品牌,進一步推動學生習慣養成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技能教育、愛心教育和賞識教育的“新五育”的發展,引導師生堅定文化自信,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全面提升,全面推進書香校園、溫馨校園、活力校園、和諧校園的構建。
總之,在探索傳統文化融入校園文化建設方面,需要轉變思想,開拓思路,創新思維,形成自己的特色育人模式,充分發揮傳統文化的優勢,助力學校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天翼,王小寧.淺談高職校園文化與地方文化的融合——以河源職業技術學院校園文化建設為例[J].岳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
[2]劉紅英.論中國傳統文化在大學校園文化構建中的作用[J].河西學院學報,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