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妍
摘要:雖然我國大多數人都對于紅色歌曲都耳熟能詳,也能本能進行演唱,但是仍有少數群體認為,紅歌教育不需要推行到學生群體中,因為歌曲里描寫的苦難生活離當下很遙遠,與小學生的生活有明顯區別,但這種想法顯然是錯誤的,因為即使紅歌的創作年代離現在很遠,但它留下的精神與情懷是永恒的,小學生需要對紅歌體現的精神有一個初步的了解,這將促進學生們的全面發展。為此,教師要關注在學生的現實生活中積極引入紅歌,不斷培養他們的思維和情感,為他們今后的發展奠定基礎。
一、美育文化下愛國主義教育之背景
(一)基于核心素養目標傳承紅色文化的要求
我國教育現行的核心素養主要包括審美感知、藝術表現、創意實踐和文化理解等方面,而美育教育下的音樂課程設置,其理念和目標恰當地體現了核心素養的理念與目標。關于培養小學生的愛國情感,筆者認為,音樂學科的核心素養,不僅要落實在每一堂生動有趣的課堂教學之中,還要落實于豐富的課外活動之中。
美感,是指對美的性質及其在自然界、社會生活和藝術創作中的意義和作用進行判斷、體驗、認識和吸收的能力。 將不同體裁、不同形式、不同情調、不同情感的我國經典的音樂作品呈現在小學生面前,使小學生逐步形成更好的審美觀。紅色歌曲以其獨特的藝術語言,引導學生對祖國產生更濃厚的熱愛之情。
(二)基于新課標充實小學音樂課堂內容的要求
根據音樂課程標準,音樂對于文化傳承具有重要意義。紅歌具有特殊的歷史意義和現實價值,在幫助學生了解中國近代史、學習革命先輩精神、激發學生的國家榮譽感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紅歌是傳遞時代精神、幫助學生了解歷史、喚醒愛國情感的有效手段。
二、美育文化下愛國主義教育之策略
(一)充分發揮書本知識,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教師應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循序漸進,探索傳播紅色文化的最佳途徑,激發學生對紅色文化的欣賞,支持他們在此基礎上和諧發展。例如,《歌唱祖國》和《采一束鮮花》被收錄在人音版四年級音樂課本中。教師可以以此為契機,與學生討論對于革命歷史的看法,讓學生表達自己眼里的家鄉之美,也可以引導學生從家鄉的美食、地方傳說、著名景點、風俗習慣等方面尋找地方文化之美,以達到紅色文化與美的融合,潤物細無聲地傳承紅色文化。
學生如何經由音樂教育傳承紅色文化,最關鍵的途徑之一就是興趣。教師必須結合育人材料,提高音樂課的趣味性和參與度,培養學生對紅色文化的興趣。例如,教師可以安排學生進行紅色文化的音樂劇練習。教師要根據學習情況篩選音樂劇排練片段,考慮到音樂劇創作的背景、中心思想、人物性格特點、演唱能力等,基于學生的音樂學習和表演能力還沒有成熟,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結合歌曲的音樂創作背景、核心理念、個性特點和演唱技巧,選擇音樂實踐作品,以此作為教學支點,讓學生對紅色文化有多方面的興趣,保證紅色文化在音樂教育中的高吸收率,實現弘揚紅色文化教育的目的。
(二)進行實際音樂活動,使學生感受紅色文化
盡管在生活中大部分人對紅色歌曲并不陌生,他們也會自然而然地去唱,但還是有一小部分人認為,沒有必要把紅歌教育推廣到學生,因為學生現在所處的年代與當時相距甚遠,但是我認為他們時代不同,但精神永存,小學生必須要對先進的思想有一個初步的認識,這會對他們今后的發展產生很大的影響。為此,教師要關注學生的現實生活,不斷培養他們的思維和情感,為他們今后的發展奠定基礎。例如,在講解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明確歌曲的含義,明白在任何情況下都要滿懷愛國主義情懷,培養學生對國家的榮譽感和光榮感,充分發揮歌曲的教育意義,讓學生茁壯成長。
三、美育文化下愛國主義教育的成效
(一)提升學生對于紅色文化的學習興趣
如今,我國社會已經步入信息時代,新的技術發明使得人們的工作和生活變得更加簡單和高效,也給傳承傳統文化帶來了支持,因此,為了更好地傳承傳統文化,有必要將傳統文化引入音樂課堂,提高學生的自覺性,保持傳統文化教育,從而實現真正的文化自信。
小學音樂課本中都包含紅色文化,與傳統文化單一的講解相比,在小學階段,以音樂的形式對紅色文化進行學習,可以使學生對紅色文化印象更為深刻。通過對這些歌曲的研究,作者在寫作過程中可以通過歌詞和編曲來表達自己的情感,這對學生了解紅色文化有很大的幫助,有利于學生對紅色文化的發揚。
(二)加強學生對于紅色文化的初步了解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特殊的文化和音樂,它是藝術的載體,是民族精神文化的體現。在中國文化的發展過程中,每個時期都有自己的代表性音樂,反映了當時的文化和大背景,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傳統文化。紅色文化的核心是愛國主義,且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其在小學階段的文化建設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更多的紅色文化。在這方面,它不僅可以豐富教學內容,還可以使學生了解,傳承和發展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