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寧
隨著基礎教育的不斷發展,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方式都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合作學習、探究式學習等教學方式已普遍出現在小學語文課堂上。那么,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怎樣才能更好地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
一、把握教材,積極備課
小學語文教師要把握教材,積極備課,理清課文重難點,根據學生的實際表現,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在備課中設計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討論。及時指點學生,使課堂教學充滿活力。同時,筆者認為一定要準備課堂教具。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前精心準備恰當的教具,這些教具會在課堂教學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注重導入,巧妙設計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要有濃厚的興趣,一定會主動自覺地進行學習內容的探索。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高,課堂教學效率自然就高。
所以,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新課的導入便顯得十分重要了。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精心設計引入,一開始就把學生的興趣激發起來。如以謎語引趣、懸念引趣、故事引趣、小品引趣、設疑引趣等。因此,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必須重視導入的趣味性。
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措施。游戲競賽的方式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能調動其積極性。所以,教師要創造條件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積極參與游戲。教師可以在教生字時讓學生比一比誰認得快、記得牢,哪一組記的詞多,哪一小組錯誤少……此時的學生是最活躍的,回答的準確率也比平時要高得多。在朗讀課文時,可以讓學生比一比誰讀得有感情,回答問題時比一比誰回答得有創意。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游戲,學生的積極性更高,競爭意識更強。
三、豐富教學手段,強調針對性
語文課堂上,教師要讓學生自主學習,還是在指導下的學習;是獨立學習還是合作學習;是接受性學習還是探究性學習;不能簡單地說哪一種方法好,有時需要單獨運用,有時需要綜合運用,只有適合的才是最好的,才是最為有效的。這便是教學方法的不同。如不同文體,教學方式、過程環節都會有所不同。同一類型和題材的文章,學生綜合素質、學習能力和學情的不同,也會采用不同的學習方式,所以,我們要努力尋找到最適合學生學習的途徑。為保證教學質量,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針對不同的情況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
總之,小學語文教學是一門學問,有一定的藝術性。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教師要以新課程改革理論為指導,不斷實踐,不斷總結,不斷完善和創新,熟練地運用課堂教學策略,真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