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國軍,陳瑩曦
(1.小平干部學院,四川 廣安 638000;2.湖南師范大學,長沙 410000)
十八大以來,在黨中央的帶領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路披荊斬棘,克服重重困難,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目前,為適應新的歷史變化,追逐現代化的宏偉目標,全黨必須把為人民謀幸福作為工作出發點,以此不斷筑牢黨的執政根基。現在,已經到了扎實推動共同富裕的歷史階段,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必須妥善處理農村農業問題。
在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四川農村黨支部總體情況是相對較好的,不管是黨支部的建設能力與領導能力,還是黨員干部的黨性修養與辦事效率。黨支部也能在廣大農村地區中發揮戰斗堡壘作用,為廣大村民提供切實服務。但仍存在一些問題,有的是長期存在的老問題,有的則是新形勢下出現的新問題。
本文以四川省綿陽市F村為訪談調研對象,此村在全面小康建設中,黨支部集齊全村人之力以打造碧荷園風景區,此景區以荷花為主題,以農家樂為賣點,全力打造農旅融合的現代化田園新村。但是在訪談調查中發現,此地建設情況與建設目標存有偏差。就黨支部視角而言,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1.1 黨支部實際工作中建設手段缺乏創新 各農村黨支部爭做表率的初衷是不容置疑的。但就調研觀察情況而言,F村種植蓮藕,打造荷花基地,前期收益雖然不高,但一片忙碌的景象還是引起了其他村莊黨支部的重視,繼而附近多個鄉村都開始打造類似荷花基地。因此,造成了供需不平衡的現象,嚴重干擾了市場的蓮藕價格,不利于各村的發展。
目前農村黨支部建設能力一般,建設手段一般。仍有一小部分地區黨支部的建設手段并不適合當地的發展。這說明在目前四川農村黨支部的建設手段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不能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發展手段。長此以往,推動現代化發展的任務進展緩慢,不利于當地的發展和留住人才。農村黨支部書記的學習意識差、支部日常工作的質量差、干部的責任意識差以及支部活動的創新能力差等情況將為問題的出現而負責。
1.1.2 黨員干部隊伍結構不合理以及后備管理人才不足 就調查而言,此村及其附近村落,黨員干部年齡較大,隊伍結構存在不合理的情況。年長的居多,缺少年輕的黨員干部,而這正是后備人才管理方面所存在的缺陷,不能及時地為管理崗位輸入新鮮血液。與此同時,從農村黨支部對入黨積極分子和新黨員的培養情況可以看出:部分農村黨支部培養黨員較少,無法按規定、按流程進行黨員培養,這也是農村黨員干部隊伍不合理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時,缺乏對流動黨員的管理,不能實現離鄉不離黨的政策要求。在現代化建設的背景下,隨著經濟更快速地發展,更多的農村村民選擇外出務工,農村年輕人口急劇減少,極大提升了農村黨支部對黨員的管理難度。
1.1.3 黨員干部黨性修養有待加強 目前,四川農村黨支部存在一定數量的黨性修養較弱的黨員干部,這也正體現在農村黨員干部走訪入戶解決村民實際問題中。群眾認為黨員干部有黨性修養,這部分黨員干部才能夠入戶并解決實際問題。就例如此次調查的F村,村支書雖積極地做各種工作以期望提升本村的經濟狀況,但就自己本人與村民的相應客源分配,利益處理方面還存在一系列的問題。據了解,村支書家的農家樂生意不僅有外來客源的照顧,此處還成為了村民與村支書拉進關系的場所。在四川農村,有春節待客的習俗,大部分家庭都會選擇在此時邀請親朋好友到家吃飯。但隨著農家樂與酒店產業的興起,越來越多的家庭會選擇在農家樂宴請。在此村,村民是否在村支書家的農家樂進行宴請就成為了關系是否親疏的衡量標準之一。
1.2.1 經濟成為衡量一個地方的發展的主要尺度 四川省作為一個大省,一直堅持“把經濟建設作為興省之要”[1]。因為四川地理位置和一些歷史因素,導致四川部分地區經濟發展落實,甚至小部分地區基本的“三不愁”都達不到,所以全省以經濟建設為重。但是部分農村黨支部錯誤的認為只要經濟發展起來了,其他的也就不用怎么抓了。而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然而,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縱深化發展,在經濟保持持續穩定發展的同時,主流文化的發展卻與社會的進步呈現了明顯的不協調性。“無論是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還是人與人之間的團結和睦,都離不開主流文化的支撐”[2],所以在發展經濟時也應當注重文化建設。當然那種以不注重環境建設來促使經濟提高的方法是不行的,在提升經濟的同時考慮生態建設的重要性,建成美麗鄉村。
1.2.2 級黨組織管理、教育缺失 目前四川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手段缺失,黨員干部自身素質有待提升。很多地區黨組織對基層黨支部的管理缺失,任其發展,基層黨支部的上級黨組織應該為此負責。調研情況顯示,當地上級黨組織并未定期組織黨員干部進行相關培訓,具體表現為培訓質量較差、次數較少。因此,基層黨組織的工作方法缺少創新,黨員干部自身素質較差。作為上級黨組織,應該加強對基層黨支部的各項工作管理,加大建設手段的創新,根據不同黨支部的情況制定不同的建設手段。同時加大對基層黨支部主要黨員干部的教育培訓,提升其黨性修養,使之為人民解決實際問題。
1.2.3 經濟發展導致農村人口大量流走 改革開放以后,中國農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進行著躍遷,同時人民的擇業方向也變得越來越多,大量的農村人口在城市與農村之間高頻次流動,為我國產業升級提供了大量的勞動力。就四川而言,縱橫在西南地區,即使成都的經濟在近年有著質的變化,但究其根本,許多地方仍然未得到大力發展,并且仍然在源源不斷地向川外輸出勞動力,每年約有接近兩千萬人員出省務工,而四川總人口為8300多萬,外出人口幾乎占據了四分之一。由于沿海地區對勞動力的需求,較高的工資增長足以使一個農村人民背井離鄉。離鄉者大多是青年與中年,老人一般會留守家中照顧田地。離開的年輕一輩包含著大量的中共黨員。同時農村有一現象,在村支部或者當地沒有干部任職的黨員絕大多數都會選擇外出謀生,而農村基層建設卻需要這些人來添磚加瓦,需要他們為基層黨組織提供援助。這種情況的出現,為農村基層黨組織的發展帶來了困難,這也間接地導致了村支部在進行農村振興發展時無法合理地做出時代化的預估。
2.1.1 強化基層黨支部工作責任制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不明確責任、不落實責任、不追究責任,責任就會落空,就會空轉,從嚴治黨是做不到的”[1]。責任落實不僅能提高工作效率,還能提高工作質量。在基層黨支部建立責任制,將每一項任務落實在相應的責任人身上,每個工作流程對應相應負責人。對于工作流程復雜的部分,指明多名工作負責人同時負責,但就多名情況而言,又必須指出第一責任人。特別是農村基層作業時,要將相應的任務落實到黨委書記,工委書記身上。這些具體制度的制定將牢牢把增強基層黨組織工作開展的成功性,避免出現一系列責任落實方面的問題,為我們開展農村發展工作保駕護航。
分級負責,層層落實。F村所出現的問題也于附近其他村莊接連出現。村支書與村民共同創業,但是營業額卻相差甚大。固然,從表面上看,村支書家所建設的農家樂營業創收高是因為其投入資金龐大,而村民只是打造了規模一般或者是小型的農家樂,無論是棋牌設施還是菜品來看,都無法相提并論。但村支書作為規模建設的負責人,作為項目發起的帶頭人,理應負起更多責任。就F村而言,為了達到上級政府頒布的新農村建設標準,村支書帶頭發起建設荷花村,打造生態新農村的規模建設任務。但是,村莊規模經營發展的目標并未達成,荷花池的生態建設目標也并未達標,享受發展福利的由眾人變成了村支書一人,而承擔發展不利后果的卻是全村老小。顯然,這是責任落實不明所導致的現象。在新農村發展中,理應將負責人與跟隨者進行利益捆綁,分級責任到各個工作環節中,提高建設的成功率,防止以權謀私的問題相繼出現。
2.1.2 完善基層黨支部評估考核制 “建立健全基層黨支部的組織生活制度和工作制度,切實提高“三會一課”特別是民主生活會的質量”[2],無制度約束的民主生活會難以按照流程與要求嚴格開展,最終只會流于形式與表面。在F村,村支部不止村支書一人,但主要獲得高創收的卻是村支書,無論是對內還是對外,大家都心照不宣,做到了表面上的和和氣氣。表面上,鄉村是一個總體穩定的狀態,因此,鎮上乃至縣上,不會出現故意去否定村支書工作的現象。但正因如此,村支書才更意識不到自己的錯誤之處。有針對性地紅紅臉、出出汗,反而有利于黨員干部及時認識到自己的問題與不足,進而及時改正,以發揮黨員先鋒作用。
上級黨政干部要密切關注下級黨政干部,建立考核評估標準。即使在行政管理上只能干涉而無法實質管理,但從黨政干部角度出發,強化監督,也能達到應有的效果。對基層黨員干部進行有針對性地教育與引導,提高個人素質與黨性修養。對存在問題的基層黨員要及時地談心談話,根據情況進行批評或者鼓勵。一個純凈的黨支部才能具有建設能力與創新動力,而純凈不僅是靠個人自我約束,更多的還需要制度的完善。
2.2.1 落實黨員教育管理制度 “要把對黨員的管理與實行目標管理有機結合起來,努力提高黨員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水平”[3]。目前,四川農村黨支部存在黨員教育管理制度落實不到位的情況。這不僅需要加大力度落實黨員教育管理相關制度,還需要督促當地黨支部結合當地實際情況予以制定完善。并成立相關監督機構,對黨員教育管理制度的落實和開展進度進行定期檢查。對于可能出現貪污腐敗的村落,更要及時地教育與管理。將每一季度乃至每年的教育內容規定下來,采取抽查或者定期考核的形式進行教育成效檢查。
2.2.2 完善人民對黨員干部的監督機制 “人民對黨員干部的監督是為黨注入營養、充實力量、把握方向的有效措施”[4]。目前四川農村黨支部黨員干部黨性修養還有待提高,加之人民群眾對黨員干部的監督不夠充分,這才出現了F村的各種問題。農村地區人民群眾仍然存在只有黨員干部管理人民群眾,人民群眾無權監督黨員干部的傳統思想。所以我們需要完善人民對黨員干部的監督機制,以及加大力度宣傳相關監督制度。
首先,上級黨組織應改變人民群眾的錯誤觀念。人民群眾是有權利對黨員干部進行監督的,且黨員干部是為人民服務的,是人民的公仆。而不是始終凌駕于人民群眾之上的“官”。
其次,“要完善人民對黨員干部監督機制,要想取得好的成果,必須有一套好的制度”[5]。所以,全方位的黨員黨性修養監督管理機制,是提高黨員黨性修養的重要保障。而目前四川很多農村地區黨支部缺乏相應的監督機制,或者固定只有幾種監督機制,不能因時因地地去靈活制定。
最后,加大力度宣傳相關的監督機制,真正地發揮出人民群眾的力量,促使黨員干部自覺地提升自身黨性修養,為人民群眾辦實事辦好事。同時培養人民群眾的監督意識,“人民群眾是最廣泛的監督群體,可以隨時隨地對每一個黨員進行監督”[6]。
2.3.1 進一步強化激勵保障措施,為基層干部“提神” 一是加大農村優秀干部錄用公務員力度,盡力處理基層黨員同志“期待”的問題。據調查數據顯示,僅有不到百分之一的公務員錄用來自農村基層干部,建議適度地擴大此比例,尤其是對于一些特別優秀的基層工作者,他們需要晉升與被認可的渠道。
二是逐步提高農村干部待遇標準,形成初步增長機制。待遇標準的提高不止體現在工資水平上,更應該多方面的完善其補貼,從多方面保障村干部權益,這樣更能使干部們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之中。
三是建立村干部養老保險體系,以使農村基層黨員干部“老有所依”。不僅包括養老保險還有意外保險等都必須落實到位,以解決后顧之憂。
四是健全黨內關懷機制,解決村干部“有所靠”的問題。“把經濟困難的農村基層黨員和干部的扶貧幫困工作納入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的范疇,建立黨內關懷機制,通過財政預算、黨費支持等渠道,建立黨員愛心基金”[7]。特別是對于家庭條件不好,經濟相對貧困的黨員,在必要的時候將愛心基金用在他們身上。有所靠與有所為雖然沒有必要的聯系,但是也是一種正向的促進。
2.3.2 以優化環境為保障,以激發活力為重點 首先,以優化環境為保障。環境就是生產力,環境就是競爭力。優化發展環境,“要從‘硬環境’和‘軟環境’兩方面入手”[8]。硬環境要改善,軟環境更要優化。在“硬環境”方面,重點要加快建設交通、政務、環保、通訊及水電氣供應等基礎設施,積極塑造生態、宜居、和諧、魅力的工作環境。在“軟環境”方面,要提高服務效能。各級各部門要致力于解放思想、擴大開放,改進作風、提高管理和服務水平,要不斷改善和優化管理服務環境,提高工作效率。
最后,以激發活力為重點。一是及時掌握全社會人才動態信息,當好“參謀員”。二是著力搞好人才協調工作,當好“組織員”。三是激活人才吸納機制,當好“引導員”。要研究和制定切實可行的人才政策,財政要安排專項資金,對引進的高素質人才給予一定補助,激活吸引機制,樹立人才引進導向,形成人才能進能出的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