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革平 龐雯文
近日,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編辦(績效辦)集中啟用上線一批機構編制和績效管理信息化應用成果。由廣西自然資源廳提供衛星遙感技術支持的“桂績通APP”,可一鍵直通廣西績效管理“天眼”察訪核驗系統,通過創新運用衛星遙感測繪、無人機航拍等現代技術手段,對列入績效管理的項目實施遠程化、可視化核驗,為績效管理裝上“千里眼”“順風耳”和“提速器”,有效推動了中央和自治區重大決策部署落地見效。
察訪核驗是績效閉環管理體系的重要環節,也是強化對各級黨委、政府重點工作落實情況進行督促檢查的重要手段。2022年7月,由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編辦(績效辦)和自治區自然資源廳協同共建,廣西自然資源遙感院自主研發的績效管理“天眼”察訪核驗系統上線運行,廣西績效管理由此翻開新的一頁。
為確保系統高效率推進、高質量建設、高標準運行,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編辦(績效辦)與自治區自然資源廳聯合成立工作專班,落實人員、設備、資金保障,圍繞“項目全覆蓋、進展全可視、預警全時段、分析全智能”總體目標,經前期試點、需求調研、方案確認、系統研發等環節步驟,構建了績效管理“天眼”察訪核驗“一張圖”。通過融合匯聚績效綜合管理服務平臺數據資源,廣西將自治區黨委、政府確定的重點指標、重大項目推進情況納入遠程監管范圍,自動生成項目各個階段的績效考評數據,打造形成了“地上做、云端看”的績效“天網”。
日前,在位于中國—東盟地理信息與衛星應用產業園的廣西自然資源遙感院,筆者饒有興致地觀看了績效管理“天眼”察訪核驗系統演示。在系統上點擊“平陸運河項目先導工程”,大屏幕立即出現工程俯瞰全景圖,點擊放大任意位置,工程的三維實景圖一覽無余:工地上忙碌作業的挖掘機、來回走動的施工人員、道路兩旁嶄新的綠化帶……

廣西績效管理“天眼”察訪核驗系統專班人員正在開展地理信息圍欄技術研究。? ? ? ? ? ? 潘正偉攝
截至2023年5月,“天眼”系統累計錄入監管核驗項目3657項,涵蓋自治區領導聯系推進重大項目、自治區統籌推進重大項目和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基金)簽約投放項目等。廣西全面運用衛星內業核驗、智慧外業核查等先進技術手段,對建設項目實施回溯或監測近1.2萬次,拍攝編制優于0.5米衛星遙感影像2300平方千米,組織30余支無人機隊伍對重點區域現場航拍,實時匯總考評數據。這些措施,徹底改變了大規模抽調人員層層開展實地核驗的傳統模式,有效解決實地核驗工作量大、覆蓋面小、受人為因素影響等問題,推進核驗從“人眼看”向“天眼核”轉變,減輕了基層迎檢負擔,提升了核驗效率、考評精準度和客觀度。
廣西壯族自治區自然資源廳廳長張文軍認為,“天眼”綜合利用多源、多分辨率、多時相的高精度衛星遙感和無人機航拍影像數據,采取定點遙感和實地拍攝兩種監測方式,對重要項目精準上圖、劃定電子地理圍欄,實現對重點項目建設全周期的追根溯源、有跡可循、動態可視,做到了應管盡管、應核盡核。
打開廣西績效管理“天眼”察訪核驗系統,筆者看到績效考評可視化項目“紅黑榜”,對項目推進情況分為正常、緩慢、滯后等情形,實行“紅黃綠”燈管理,依托系統比對分析與智能預警一體化應用,可對存在問題及時預警提示,引導各地各部門組織力量重點攻堅、推進項目進度。
“天眼”系統錄入各個績效考評項目的精確位置信息以及具體負責單位的聯系方式,核驗工作人員可隨時通過導航前往實地察訪,或通過電話準確了解掌握項目進度,督促加快項目建設落實。2022年,廣西納入“天眼”察訪核驗項目2967項,其中按時完成建設任務的2945項,占99.25%;僅22項未完成目標任務,占0.75%。今年一季度,廣西持續運用“天眼”核驗自治區統籌推進的448項新開工、竣工投產重大項目,助力一季度重大項目建設目標任務全面完成,一批關乎廣西發展全局的重點項目得以落地見效、開花結果。
平陸運河是西部陸海新通道骨干工程,“天眼”將其作為重點項目進行監管。通過提取影像數據顯示,運河先導建設工程施工一標段項目在2022年3月尚未開工,大部分區域均被植被覆蓋;2022年8月實質性開工后,項目從中部向上、下兩個方向全面推土,至10月底基本完成;年終核驗時,影像上已隨處可見施工車輛、建設設備;今年5月底,多棟廠房建筑拔地而起,施工現場如火如荼、一片忙碌。經核驗系統智能化關聯比對相同區域,項目施工進展迅速,實現了“一月一小變、一季一大變、半年一巨變”。
過去開展年度績效核驗要到現場實地察訪,路上花費時間多,遠的項目來回要大半天時間,核驗效率比較低。現在無論遠近都不用到項目現場,只需從“天眼”系統中調出數據進行核驗,改變了傳統層層抽調人員實地核驗的方式。工作人員足不出戶就能完成績效核驗,用時減少90%以上,不僅讓核驗方省時省事,還節約大量工作成本費用,有效節省了各級財政開支。
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編辦(績效辦)主任雷應敏表示,“天眼”運用衛星遙感、電子地理圍欄等技術,在全國率先推行“績效+遙感”察訪核驗新模式,讓績效核驗變得“耳聰目明”,助推績效管理核驗由“結果向過程”、由“實地向遠程”轉型升級。與傳統人工實地核驗相比,既省時省事又省錢,實現由管理對象“跑腿”向數據“跑路”的重大轉變,切實提升了績效管理效率和質量。
績效管理“天眼”察訪核驗系統上線運行后,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編辦(績效辦)負責人分頭前往南寧、玉林、河池、百色、來賓等設區市調研,結合項目實地對系統具體操作、應用效果、覆蓋范圍等進行察看,并向市縣領導推介,進一步擴大“天眼”察訪核驗的影響力。玉林、來賓等設區市及自治區黨委督查室、自治區人民政府督查室、自治區鄉村振興局等相關部門,了解到“天眼”遠程核驗新方式后,紛紛對引進衛星遙感技術推動重大決策部署落實的方式表現出濃厚興趣。
如今,隨著“桂績通APP”上線,廣西開啟了績效管理“掌上應用”的新篇章,實現對各市各部門歷年考評情況、年度指標進度等績效信息的實時可查。目前,廣西已在部分市縣試點推廣使用“天眼”察訪核驗,逐步擴大遠程核驗新模式應用范圍,不斷提升“天眼”系統的效益效能。
下一步,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編辦(績效辦)和自治區自然資源廳將持續聚焦“智慧績效”建設,不斷總結經驗成果、加強協同聯動,全力推動績效“天眼”察訪核驗常態化,助力打造績效管理科學化、信息化、法治化3.0版,讓績效更好地服務改革、服務管理,為高質量發展積蓄新的內生動力。
(黃尚寧、甘劍偉參與采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