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面戰旗紅》創作組

榮譽戰旗名稱:二級戰斗英雄連
授旗時間:1953年9月
授旗時戰斗序列:中國人民志愿軍第1軍7師20團3營8連
授旗領導機關:中國人民志愿軍總部
授旗前后主要戰斗序列沿革:誕生于1937年9月,最初為山西戰動總會文水游擊隊第3支隊8連;后來隸屬于八路軍第120師358旅;1940年,改編為晉西北軍區晉綏2軍分區獨立2旅36團8連;1947年,改隸西北野戰軍第3縱隊2旅;1949年,改隸第一野戰軍第3軍7師;1952年入朝前夕編入1軍序列,番號為7師20團3營8連;1998年8月,改編為第1集團軍某旅2營6連;2017年,改編為東部戰區陸軍第73集團軍某旅2營6連。
戰旗精神: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
1953年6月25日,是朝鮮戰爭爆發3周年的特別日子,一個月零兩天后,戰爭結束。傍晚7時30分,志愿軍第1軍7師炮群137門火炮主動打破與南朝鮮軍1師的僵持,發出雷鳴般的怒吼,20團3營8連趁勢攻占敵軍盤踞的桂湖洞東北198.6高地。接后的戰斗異常兇險,8連堅決頂住了敵人的16次瘋狂反撲,100多人打得僅剩下8人,譜寫了一曲氣壯山河的英雄贊歌。
198.6高地爭奪戰,背景特殊,意義非凡,拉開了夏季反擊戰役最后攻堅階段的序幕。就在5天前,原定赴板門店簽訂停戰協議的彭德懷電告毛澤東,建議推遲簽字,再消滅南朝鮮軍1.5萬人。毛澤東當即批示:“我們必須在行動上有重大表示方能配合形勢,給敵方以充分壓力,使類似事件不敢再度發生,并便于我方掌握主動。”
之所以在停戰前發生如此重大變故,皆因“聯合國軍”在急欲脫身、準備簽字的節骨眼上,一向軟弱無能的南朝鮮傀儡總統李承晚卻突然跳了出來,高調宣稱即便美軍不打,南朝鮮軍也要“單干”,嚴重干擾了和平進程。因此,狠狠教訓南朝鮮軍,就成了志愿軍以打促和的緊迫任務。
198.6高地被我軍一舉奪占,吹響了朝鮮戰爭的熄燈號。早就對南朝鮮軍不識時務心懷不滿的美軍第1軍軍長布魯斯·C·克拉克中將冷冷地諷刺道:“固若金湯的198.6高地群,怎么瞬間就會失守?”
198.6高地位于臨津江東岸,兩條公路都在高地腳下通過,是南朝鮮軍防線上的前哨陣地和重要支撐點,西可俯視臨津江,東可支援其翼側諸高地戰斗,前可直接瞰制志愿軍陣地。
能否奪占198.6高地,是拔除臨津江東岸釘子、吊打南朝鮮軍的關鍵。為此,擔負主攻任務的8連做足了功課,對地形和戰術進行了反復研究和演練。
萬事俱備后,粗眉大眼的連長王虎元操著濃重的山西口音對全連戰前動員:“南朝鮮偽軍揍是個信球,毛主席和彭老總說了,讓厄們好好教訓一哈他,揍是要讓他知道疼,疼到不得不乖乖滴聽話。”
王虎元連長正逢而立之年,說這話很有底氣。8連是有猛打猛拼傳統的老連隊,誕生于抗戰初期,先后在我軍名將彭紹輝、許光達麾下作戰,善打硬仗。如今又是1軍7師20團3營的尖刀連,經過一段時間交手,根本就沒把面前的南朝鮮軍放在眼里。
兩個月前8連剛換防到臨津江時,韓1師仗著自己是南朝鮮軍王牌師,還欺生,以為新來的中國軍隊參戰晚、好擺布,必須給個下馬威,頻頻主動對8連防區發動夜襲;而且不僅是正面小規模襲擾,還深入側后搗亂。
早期朝鮮戰場上,南朝鮮軍確實不經打,逃跑如飛,用美國人的話“像非洲草原奔跑的斑馬”。但到了戰爭后期,形象有所改變,戰斗力甚至超過了美軍步兵。美軍一直懼怕與志愿軍夜戰和近戰,但韓1師師長金東斌就敢,所以有些忘乎所以、自命不凡。
但這回他算看走了眼,他哪知道,當面是智勇雙全的陳賡司令員都稱贊過的“人數雖少,戰斗作風極好”的志愿軍1軍7師部隊。在兩個月34次伏擊和反襲擾戰斗中,韓1師大都被修理得很慘,以致終于意識到這支新來的志愿軍部隊更不好惹,于是干脆學起鴕鳥,縮起頭,不再出來。
“揍是個信球”,打服了韓1師,自覺幸運地趕上了抗美援朝尾巴的王虎元連長,甩給金東斌這樣一句評價。
有了挨打教訓的韓1師再不敢怠慢,圍繞198.6高地加強防御,增加兵力。在陣地前沿設置了8道鐵絲網,布設了地雷、照明雷和汽油雷。陣地內筑有大碉堡15個、小地堡41個、坑道7個,地堡在外,坑道在后,坑道口對著地堡,塹壕、交通壕縱橫交錯。
在兵力組織方面,韓1師以一個加強排的兵力進行不定期巡邏,一旦發現志愿軍行動,快速呼叫炮兵火力進行阻攔射擊。此外,還發明了警戒哨和聽音哨:主防御陣地500米遠設班、排級警戒哨,易受偷襲的地段設單兵聽音哨。
在火力支援方面,除指定2個105榴彈炮兵營、1個155榴彈炮兵營進行火力支援外,還另有1個坦克連、1個重炮群視情支援。
金東斌親自視察后,甚為滿意。他的算盤是:以炮兵火力在其障礙地域盡可能阻止志愿軍,若志愿軍破障突入,再依靠地堡群和暗火力點殺傷志愿軍,最后還可以通過交通溝從地堡直接撤到坑道內。
8連所在的志愿軍20團仔細研究了敵軍部署特點,認為最好的辦法是出敵不意。24日夜晚,主攻的8連和輔助攻擊的1連、9連利用夜暗悄悄機動到了前沿下面已經挖好的屯兵洞里,抬眼就可以望到駐守在198.6高地的敵人和工事。
出于山脊走勢原因,志愿軍在桂湖洞東北198.6高地前的陣地只能朝南修筑,敵人可在高地上俯瞰我軍陣地地域,對我軍造成極大威脅,因此這處陣地平時并不怎么使用。此時,壞事變好事,它竟然成了敵人的“燈下黑”。
在敵人鼻子底下,8連戰士忍著炎熱和蚊蟲叮咬,潛伏了整整一晝夜,毫無聲息。25日天剛擦黑,就聽頭上發出一陣嘶嘶的呼嘯聲,接著劇烈的爆炸、沖天的火光和濃烈的煙浪把198.6高地全部包裹。志愿軍火力準備終于開始了,戰士們頓覺如沐春風、神清氣爽。
5分鐘后,我軍炮火向敵縱深延伸,天空升起進攻信號彈,8連戰士從屯兵洞突然躍出,按戰前擬定的進攻路線向預定目標發起了攻擊。
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勝利。王虎元連長帶2排、3排從右,副連長呂寬柱帶1排從左,分兩路飛身直插198.6高地主峰。王虎元預先已反復強調:“必須趁敵軍遭我炮火急襲、火力點尚未復活之前占領南朝鮮軍陣地。”
突擊班2班沖在最前面,只見敵陣地上的各種障礙物和表面工事被我軍炮火炸得七零八落,但還有一道道殘存的籠形鐵絲網攔住去路。在副班長吳國斌指揮下,2班毅然撲向齊胸高的鐵絲網,并朝戰友們大喊:“踩著我們過去!”勇士們的臉上、身上都被刺傷、劃破,衣服也被撕成了布條條。
踩著用戰友身軀鋪成的進攻通道,8連戰士不顧一切向前沖,僅用5分鐘,就穿過了400多米布滿各種障礙的前沿,直接沖進了198.6高地敵軍交通溝里,趁敵人被炮火震蒙還沒有回過神之際,快速肅清了陣表之敵。
接著,王虎元連長通過步話機命令各排:“立即按照戰斗方案,消滅藏在地堡和坑道里的敵人。”
在高地左側,8連1排各戰斗小組端著事先綁好手電筒的沖鋒槍,順著交通壕向前搜索、掃射殘敵。最前面的戰士只管射擊,后邊的戰友負責壓子彈、遞換沖鋒槍,并連續投出手榴彈,消滅地堡里的敵人。混戰中,二班副班長吳國斌不幸中彈犧牲。戰友們夾著炸藥包,高喊著“為副班長報仇”,秋風掃落葉般炸毀了敵人一整條坑道。
在高地右側,3排7班、8班攻擊受阻。原估計敵人環形防御工事只有8個地堡,實際上卻有17個,而且地堡與地堡間的距離只有5至8米,相互還有交通壕互相串聯,組成了一片嚴密的火力網。王虎元連長通過審問俘虜查明了情況,果斷命令9班班長:“郭云亭,趕快帶著李尚珠和小王,將敵人山梁右側的地堡群給炸球了。”
9班班長一聲“堅決完成任務”,立即帶人沖進了夜幕中,沿著山梁向前迂回躍進。不一會兒,敵人的地堡群里連續閃了幾下火光,緊接著就是一陣陣猛烈的爆炸聲,17個地堡全部報銷。
在8連奪下198.6高地主陣地的同時,右側的179高地、左側197高地也被9連和1營1連拿下。
正當8連準備稍事休整時,心細如發的王虎元突然發現高地反斜面出現了一個閃爍的紅色信號。他迅速判斷那里還有殘敵,正在發求援信號。于是立即命令:“各排注意,防止敵人炮火反擊,趕快進坑道隱蔽。”
8連剛剛躲好,南朝鮮軍58炮兵營的炮彈就雨點般打過來,一直轟了20分鐘,198.6高地再次被炸起的烈焰籠罩。好險!
炮擊一停,隱藏在高地反斜面地堡里的敵15團10連上尉連長吳榮煥帶著殘部居然竄了出來。他本以為請求的炮火支援已將志愿軍炸得尸骨無存了,不料8連竟毫發無損地守在陣地上,給他來了個迎頭痛擊,并順勢將反斜面地堡群全部炸毀,只有吳榮煥僥幸逃脫。
21時30分,8連經過一小時激戰,肅清了198.6高地坑道掩體內之敵,共斃傷南朝鮮軍200余人,俘敵40余人。
奪占198.6高地后,根據預先計劃,8連迅速轉入陣地防御。
韓1師師長金東斌是個死要面子的狂妄家伙,沒多久,就命令南朝鮮軍15團以1營兵力發起反擊,發誓要趁志愿軍立足未穩把198.6高地給奪回去。
翌日3時40分,南朝鮮軍的炮火震天動地,敵機投下了大量照明彈,探照燈不停地在陣地上掃來掃去,整個198.6高地亮如白晝。趁此,南朝鮮軍在4輛坦克引導下發起了反攻。一股敵人從正面直撲而來,另一股敵人則沿250高地山脊順勢而下。
王虎元心里暗笑:“敵明我暗,正好痛擊,說你信球揍是個信球。”他要求戰士們瞄準了打,打完換個地方,精準殺傷敵人,有效保存自己。在王虎元精心指揮下,8連打退了敵人一次又一次的進攻。
利用戰斗間隙,8連還突擊搶修了被炸塌的南朝鮮軍防御工事,為己所用,準備應對敵人更大的反撲。
天快亮的時候,敵更大規模的攻擊果然開始了。照明彈的刺眼亮光、爆炸形成的瞬間火光,和天際線露出的淡淡微光交相輝映,把198.6高地裝點成了一個血與火的壯美舞臺。英勇的8連作為舞臺上的主角,通過淋漓盡致的激情演出,續寫著正義戰勝邪惡的主題故事。直到天色大白,敵人也沒占到任何便宜。
上午10時,美1軍軍長克拉克中將終于坐不住了,帶著炮兵群指揮長舒本準將、英聯邦第1師師長韋斯特少將,興師動眾趕到韓1師師部敲打準將金東斌,督其力戰。面對志愿軍一個連隊,美、英兩國和南朝鮮軍將領竟如臨大敵,也是出盡了戰爭史上的洋相。
在這些“大人物”的策劃下,天上的大批量飛機和地上的12輛坦克及各種火炮,對198.6高地實施了飽和式攻擊。炮彈如冰雹般落下,把高地主峰陣地翻騰得像開了鍋一樣,大樹被攔腰切斷或連根掀起,硝煙、塵土漫天飛揚。
從下面看,高地上似乎已沒有了一點生命跡象,可是當敵人摸上來后,8連又不可思議地出現了,一連打退了南朝鮮軍從一個排到兩個連的18次反撲。
王虎元連長一面指揮戰斗、堅守陣地,一面聯系炮兵支援。志愿軍強大的炮火一次次打過來,對反撲之敵實施攔阻射擊,炸得南朝鮮軍抱頭鼠竄,在陣前丟下了一層層的尸體。
驚魂未定、已是手下敗將的南朝鮮軍上尉連長吳榮煥被迫再次出馬,帶著敵15聯隊10連和3連共100多人,在坦克掩護下卷土重來,經過連續4次反撲,終于爬上了山頂。
王虎元見狀一聲怒喝,率8連剩余人員與敵展開了血腥的白刃格斗,幾十人硬是將吳榮煥帶的100多人從山頂壓到了山腰。
吳榮煥終被8連氣勢徹底擊垮,飛也似的逃下高地,一頭鉆進坑道里躲了起來,并向上峰謊報遭到志愿軍1個營的反擊,戰后還得到了南朝鮮排位第二的乙支武功勛章。
敵人在反撲連連受挫后,開始變換進攻花樣。細心的王虎元發現敵軍沒有按慣例出動,懷疑有詐,忙用望遠鏡仔細觀察。山間幾處怪異的樹叢引起他的注意,心想:都打成這樣了,哪來的樹?終于看清這竟是偽裝的敵人!兩三個身體和鋼盔上插滿樹枝和草葉的散兵正準備偷襲,妄圖把志愿軍從工事里引誘出來,再用炮火殺傷。
王虎元將計就計,裝作沒發現,把敵人放到近前,然后用冷槍予以消滅。得手后,迅速撤到坑道隱蔽。敵人屢屢受挫后,再也不敢輕舉妄動。
至11時30分,8連已打退南朝鮮軍22次進攻,但自身也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全連100多人最后僅剩王虎元連長以下8人和5顆手榴彈、8枚手雷、1根爆破筒。
輔助8連的支援隊和擔架隊也傷亡不小。一名大力士排長,身背3箱彈藥上山支援,不料敵炮打來,一聲巨響,炮彈和彈藥同時爆炸,排長瞬間化作沖天煙浪,血濺疆場。有一名擔架員耳朵被炸掉了,鮮血直流。衛生員剛替他包好傷口,他又不顧危險沖上山,繼續運送傷員。
在殘酷的戰爭面前,志愿軍戰士沒有懼怕,更沒有退縮,輕傷不下火線,重傷堅持戰斗,即使犧牲也無怨無悔。誓死守住陣地,是他們唯一的信念。因為他們知道,身后是祖國,勝利已在望!
中午12時許,敵人新調來了12聯隊3連。又一場惡仗下來,8連仍然屹立在陣地上,僅剩的8個人雖渾身是血,卻都奇跡般活了下來。至此,8連已堅守高地達16小時,打退敵人23次進攻,共殲敵460人。
關鍵時刻,我軍增援部隊上來了,打垮了敵人在上午的最后一次反撲沖鋒。20團團長白指南命令6連接替8連防務,但王虎元堅決要求留在山上,把8連剩余人員編為一個班,為犧牲的戰友報仇。
午后1時,美國陸軍參謀長柯林斯上將帶著美第8集團軍司令泰勒中將也來到韓1師師部,聽取了匯報,指示提供最大火力支援,派出美遠東空軍B29重型轟炸機助戰。
俗話說,將熊熊一窩。感覺被侮辱、完全失去理智的韓1師師長金東斌竟使出昏招,下令“必須整營兵力發起進攻”。在狹窄的連陣地正面展開整營兵力,搞“人海戰術”,無異于讓南朝鮮軍士兵在志愿軍火力面前成批送死。
金東斌的盲目蠻干,加速了南朝鮮軍的失敗。從6月28日至7月2日,敵又組織從排到營規模的反擊52次,雖多次攻上山頂,但均被志愿軍狠狠擊退。激戰中,我6連連長壯烈犧牲。
在持續六晝夜的戰斗中,韓1師3個主力團幾乎都被我軍輪打了一遍,傲氣全無,索性龜縮在山腰里不肯動彈了。

此情此景讓“聯合國軍”指揮官克拉克實在看不下去了,認定韓1師不是中國人的對手,遂下令:“不打了,撤回來,老老實實守住”“立即停止進攻,改為防御”。
198.6高地爭奪戰至此告一段落,志愿軍戰士共擊退南朝鮮軍大小反撲120多次,斃傷敵3370余人。
7月13日,夏季反擊戰役進入最后階段,志愿軍發雷霆之力,24萬大軍、上千門大炮,將南朝鮮軍一線4個師徹底打殘,一舉殲敵5.3萬人,收復陣地160余平方公里。
至此,李承晚集團徹底無奈,雖仍拒絕在朝中韓停戰協議上簽字,但已沒人再肯搭理他。彭德懷感慨地說:“敵人不到窮途末路,就不會老實。”
7月27日,時針指向了零時,萬炮轟鳴戛然而止,戰場出現死一樣的寂靜。須臾,陣地里傳出陣陣歡呼,此起彼伏,一浪高過一浪,朝鮮半島終于迎來久違的和平。在這場可歌可泣的新中國衛國之戰中,中國人民一雪百年國恥,用頑強與犧牲打出了國威、軍威。
戰后,中國人民志愿軍總部授予8連“二級戰斗英雄連”榮譽稱號,授予8連連長王虎元“二級戰斗英雄”榮譽稱號。
8連在抗美援朝戰爭終局之役一戰成名,王虎元連長也成了家喻戶曉的大英雄。
1958年10月,8連所在的志愿軍1軍隨志愿軍總部最后一批撤離朝鮮,凱旋歸國。
10月29日,毛主席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在中南海接見了中國人民志愿軍歸國代表團,向他們表示親切慰問,王虎元作為英模代表隨團出席。
小憩時,毛主席親切地問王虎元:“你老家是哪里的?”
王虎元挺直身子答道:“報告主席,山西石樓的。”
“哦!石樓的,好啊!你們那有個石樓山,古稱通天山。從南排到北的眾多山峰,山上石疊如樓,故于唐時改名為石樓山。”博古通今的毛主席侃侃而談。
王虎元內心高興,見到毛主席,不就是“通天”了嗎?他竟激動得喃喃答道:“主席偉大,主席偉大。”
見王虎元有些緊張,毛主席把話題轉到桂湖洞東北198.6高地戰斗上,對王虎元說:“你們這個8連真厲害,打一場硬仗,把美國的陸軍參謀長、集團軍司令、軍長,英國和南朝鮮的師長都逼出來了。”主席邊說邊又轉向朱德:“總司令,等于‘聯合國軍的頭頭腦腦們都坐不住了嘛!”朱德點頭道:“對頭,打得好!”
匯報結束后,王虎元榮幸地與毛澤東、周恩來、朱德、陳毅、楊勇、王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一起合影留念。
一個基層連長受到毛主席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接見,共議國家、軍隊大事,這在志愿軍中也是巨大的殊榮,已成為“8連”人永遠的驕傲,刻骨不忘。
如今,抗美援朝戰場的炮火硝煙早已散去,8連也在多次軍隊整編中幾經轉隸改為6連,但“8連”代代傳人在前輩們的英雄血氣和崇高榮譽激勵下奮發圖強的精神面貌始終不變。
“英雄的連隊在前進,馳騁在未來新戰場……”就像連歌中唱的那樣,進入國家和平建設以來,“二級戰斗英雄連”交出了一份份優秀厚重的答卷。
1998年8月,“二級戰斗英雄連”在赴江西九江參加抗洪搶險期間,充分發揚“攻堅克難、敢打必勝”的優良傳統,搬運石料、找源頭、壓泡泉,為堤下數萬名群眾安全撤離和部隊迅速趕到封堵決口贏得了寶貴時間,被評為“抗洪先進單位”,榮立集體二等功。
2017年以來,“二級戰斗英雄連”隨旅千里移防東南沿海一線,多數官兵面臨著轉崗改訓的新挑戰。他們從輝煌戰史中汲取精神力量,爭做轉型排頭兵,打響改革重塑突圍戰。從連隊干部到普通士兵,人人學理論、研戰法、練技能、強體能,跑出了備戰轉型的加速度,連隊多次在旅以上比武考核中奪得第一,連續多年被表彰為“軍事訓練一級單位”。2020年,被評為“四鐵”先進單位。
走進連隊榮譽室,門廳上方“二級戰斗英雄連”的連牌熠熠生輝,室內墻上“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的“連魂”格外醒目。每年新兵入伍、學員報到,第一課就是學習連隊的英雄戰史,探尋英雄壯舉的精神源泉。每逢新老兵入伍離隊、執行重大任務出征前,官兵都要在榮譽室觀瞻、宣誓、表決心。
目前,“二級戰斗英雄連”正嚴陣以待,高呼“首戰用我,用我必勝”的口號,時刻準備在祖國統一大業中,繼續擎起198.6高地的精神火炬,攻如猛虎,守如泰山。
(執筆人為葉征、孟祥蘭、歐陽青)
經作者審定修改,刊發于2023年第10期“百面戰旗紅”欄目的稿件中,79頁的“楊幕陶”應為“楊慕陶”,85頁的“排長王才”應為“排長劉才”,87頁第四段的“一個月后”應刪除。特此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