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敏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202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又提出,要推動“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
在此背景下,由北京金融街服務局與北京立言金融與發展研究院聯合主辦,金融科技50人論壇、神州信息協辦,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支持的“產業數字金融創新與發展研討會暨《中國產業鏈韌性:金融的力量》圖書發布”活動于6月8日在京舉辦,來自政產學研領域的多位專家學者及行業代表從各自視角貢獻了智慧思考。
《中國產業鏈韌性:金融的力量》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楊濤與神州信息董事長郭為共同主編,金融科技50人論壇提供學術支持。
早在國家數據局成立前,金融科技50人論壇就敏銳捕捉到科技革命與產業革新下數據要素的發展前景,并于2020年與人民日報出版社共同推出《數據要素:領導干部公開課》一書。此后,雙方在出版領域持續深入合作,就金融領域的諸多痛點難點展開深入探討,相繼出版《金融科技15講》《金融創新:助力實現共同富裕》《銀行業數字化轉型20講》等多本“雙效合一”的優質圖書。
此次出版的《中國產業鏈韌性:金融的力量》同樣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該書一經出版,就得到重慶市原市長黃奇帆,中國證監會原主席肖鋼,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的熱情推薦。黃奇帆高度評價本書:“既有深層次的理論思考,也有企業實踐經驗的歸納總結,更有數字經濟的創新探索,內容詳實,是一本值得推薦閱讀的好書。”該書圍繞數字化助力產業鏈金融展開多視角研究,肖鋼相信它能夠為新發展格局下的產業數字金融創新帶來更多啟示。李揚則認為,該書匯集了眾多專家學者的集體智慧,對理解金融如何助力數實融合大有裨益。
該書分理論研究和實踐研究兩個部分。理論研究部分對產業鏈金融進行全面的理論梳理與探討,讓讀者對產業鏈金融發展的新理念有更加系統的理解和認識;實踐研究部分共有兩個篇章,分別從金融供給側與產業需求側著手,選擇典型的金融機構、產業代表、前沿技術企業或平臺,依托創新實踐的經驗總結,深入剖析產業鏈金融的發展動因、核心要素與落地路徑。值得一提的是,在實踐研究部分,興業銀行、平安銀行、九江銀行、京東科技、中航信托、騰訊云等知名企業的典型案例入選其中。

6月8日舉行的“產業數字金融創新與發展研討會暨《中國產業鏈韌性:金融的力量》圖書發布”活動現場
“產業數字金融是近期熱議的核心詞匯之一。”楊濤在致辭中指出,產業數字金融代表了當前中國經濟與金融發展中最具生命力的領域,《中國產業鏈韌性:金融的力量》一書重點討論的產業鏈金融就是產業數字金融發展中的一個特色組成部分。郭為在主題演講時表示,《中國產業鏈韌性:金融的力量》是探討“金融怎么跟實體經濟更有效結合在一起”的階段性成果,“金融應該發揮何種作用”是主編本書的出發點。他強調,編纂這本書的目的并不是單純談論金融,“探討金融對產業發展所能作出的貢獻”才是本書的核心。
“期待本書能夠為新形勢下更好地促進金融與產業良性循環打開思路。”在前言的結語部分,楊濤、郭為兩位編者一起道出了對本書的期許,他們相信本書是一本“有用之書”,能夠給政府部門和監管者、研究者、金融從業者以及對新經濟和新金融感興趣的讀者帶來思想與實踐的價值體驗。
產業數字金融創新與發展研討會亮點紛呈,作為“壓軸大戲”,由金融科技50人論壇執行秘書長閔文文主持的圓桌交流環節高潮迭起。小米集團天星數科副總裁、小米消費金融公司黨委書記曹子瑋,騰訊研究院副院長杜曉宇,中航信托首席研究員袁田,金微科技總經理夏茂,中企云鏈高級副總裁、首席戰略官董罡共同圍繞會議主題、結合圖書內容進行了討論。對照《中國產業鏈韌性:金融的力量》一書內文,記者發現,5位嘉賓所在單位的典型案例均入選其中。
“小米消費金融的目標是以更精準、高效的方式,為小米上下游企業提供廉價而便捷的資金配置,一定程度上為它們解決了融資難和融資貴的問題。”曹子瑋表示,在過去,同時解決融資難和融資貴的問題是不可能的,但在數字技術出現后,融資困難和融資成本高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平衡。小米消費金融的獨特之處就在于,開展金融業務時與產業緊密結合,這使得風險相對可控,并且避免了產融之間由于利益爭奪或分配帶來矛盾。“小米最大的特點是構建了一個產融結合的典范,這種融合不僅僅是產業與金融的融合,更是資金提供方和資金需求方之間真正的融合。”
杜曉宇指出,金融科技對供應鏈金融主要有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防范風險、創新模式、上下協同、生態建設等六方面作用。在降本增效方面,金融科技整合供應鏈金融體系后,可以快速將一些倉單(訂單)進行數字化處理,使物流系統完全通過在線方式呈現出來,并通過數字孿生等技術手段實時監控、降低風險。在風險防范方面,可以利用知識圖譜技術或AI大模型技術,全域監控各種動態風險,而不僅限于圍繞核心企業展開。在產業協同方面,可以基于數據化的供需雙方要求,促進上下游產業鏈實現更加快速的發展。在生態建設方面,金融科技除了幫助上下游企業外,還可以與企業服務平臺、稅務服務平臺、監管或行業協會搭建的平臺聯動,共同推動供應鏈生態建設。
袁田認為,在產業數字金融的創新領域中,數據信托可以有效發揮數據要素的生產要素價值,通過信托法律制度安排,作為實現多樣化數據權益分配和治理監督的有效工具,助力數據要素發揮更大價值。此外,她還就發揮金融力量服務產業鏈韌性、信托科技賦能信托業務新分類轉型等,分享了信托公司的特色實踐。
夏茂介紹了公司在互聯網金融方面的實踐與影響。首先,他指出金微科技的實踐改變了核心企業數字化的觀點和做法。在快消品領域,通過構建供應鏈金融系統,金微科技不斷讓核心企業接受數據資產化,從而實現與金融機構的無縫對接。其次,他發現數字化與產業金融的結合深刻改變了實體產業,也改變了產業金融原有的模式,他強調金融科技的價值在于更好地為實體經濟服務,并最終提高企業的效率和競爭力。
“信息不對稱產生的風險定價問題,是導致產業鏈上的中小企業融資成本居高不下的重要因素。”董罡指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核心原因之一是信息不對稱。中企云鏈通過創新金融科技產品,幫助核心企業優化在供應鏈、產業鏈上的傳導機制,還原中小企業的真實價值。目前,中企云鏈共有18條產品線通過科技鏈接金融與產業創造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