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鳳珠
上映于20世紀下半葉的電影《風雪大別山》,是河南省社會科學院人口與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陳東輝關于大別山區革命斗爭故事最早的記憶之一,“小時候看過,對電影中的英雄人物非常崇敬”。后來,學習中國革命史,讀到一些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大別山革命斗爭的史料,歷史記載中蕩氣回腸的革命故事令他深受感動。
“但是,我對大別山精神的研究起步較晚。”陳東輝介紹,那是2016年春天,大別山干部學院委托時任河南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丁同民研究員研究大別山精神,創研用于黨員干部教育培訓的教材讀物,“我有幸參與其中,后來出版了書籍《彪炳史冊的大別山精神》”。
2021年底,陳東輝又受邀撰寫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系列叢書中的《大別山精神》一書。“在撰寫過程中,我進一步加深了對大別山精神的理解。”近期,他接受本刊記者專訪,講述了自己與大別山精神之間的緣分,以及對大別山精神的體悟。
記者:對大別山精神,目前社會各界有不同的闡釋。那么,您如何理解大別山精神的內涵?
陳東輝:從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大別山區的革命戰士和人民群眾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在馬克思主義真理光輝的科學指引下,浴血奮戰,不勝不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創造了“28年紅旗不倒”的革命奇跡,孕育形成了寶貴精神財富——彪炳史冊的大別山精神。
大別山精神是特定時代、特定歷史群體形成的精神,這種精神一經形成,其內涵就固定下來。關于大別山精神的內涵,官方和學界有很多不同的闡釋。比如,河南將大別山精神的內涵概括為“堅守信念、胸懷全局、團結奮斗、勇當前鋒”;湖北將大別山精神的內涵概括為“萬眾一心、為黨為民、樸誠勇毅、不勝不休”;安徽將大別山精神的內涵概括為“堅貞忠誠、犧牲奉獻、一心為民、永跟黨走”等。這些凝練的概括是對大別山精神內涵不同側面的反映,都不無道理。
偉大精神源于偉大實踐。立足大別山地區的革命實踐,綜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我認為,可以將大別山精神的基本內涵凝練為4句話:堅守信念、對黨忠誠的政治本色,敢打敢拼、勇猛善戰的戰斗精神,不屈不撓、不勝不休的頑強意志,勇于擔當、胸懷全局的大局意識。這4句話的精神內涵都很重要,其中“堅守信念、對黨忠誠的政治本色”是大別山精神的靈魂和核心。結合偉大建黨精神的內涵“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將大別山精神凝練為這4句話,在一定程度上承繼了偉大建黨精神,充分體現了大別山精神與偉大建黨精神之間流與源的關系。
記者:可否請您舉例說明,大別山精神的內涵在革命戰爭時期的大別山區有著怎樣的具體體現?
陳東輝:以“堅守信念、對黨忠誠”的精神內涵為例。追求崇高信仰、堅定理想信念,是對黨忠誠的本源。大別山區革命斗爭前后歷經28年,在山河激蕩的歲月里,涌現出一個又一個優秀的革命兒女。
參與創建鄂豫皖蘇區和紅二十五軍的革命烈士吳煥先,在湖北麻城求學時期就接受了馬克思主義,并積極說服父親認同了他的信仰。他堅信“馬克思主義能夠拯救中國,能夠救民眾于水火,決意舍小家為大家,遂燒毀了自家的地契、房契,領導農民翻身鬧革命”。這種對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堅定追求,這種為了國家的未來和人民的幸福而毅然決然前行的志向和決心,是大別山區人民始終忠誠于黨、人民和國家的精神源泉。

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舊址

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博物館
只有具有堅定信念和崇高理想者,才有忠誠的動力;當信仰內化為信念,忠誠才會成為內在的品質,人們才會自覺地堅守、實踐,這就是大別山革命精神永耀光芒的根本所在。這方面的代表人物有黨的一大代表、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陳潭秋,革命烈士程儒香等。陳潭秋曾困于一隅,靠典貸為生,但是仍然堅守信念,不輟宣揚革命思想;程儒香被捕后,遭到酷刑逼供,卻毫不畏懼,昂然赴死。無論是陳潭秋于困窘中仍堅持信念的悠然,還是程儒香歷經酷刑后的快意生死,都生動體現了共產黨人堅守信仰、對黨忠誠的高貴品質。
記者:大別山精神,熔鑄形成于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崢嶸歲月。您認為,在和平富足的今日中國,應當如何傳承弘揚大別山精神?
陳東輝:作為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別山精神與偉大建黨精神是一脈相承的。歷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傳。我們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學習好大別山精神,傳承好大別山精神,弘揚好大別山精神。
在當今時代傳承弘揚大別山精神,至少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把大別山區革命史研究好,把大別山精神的內涵提煉總結好,形成統一的提法,以便于大別山精神的傳播;二是利用好鄂豫皖當地的紅色資源和紀念空間,比如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舊址、鄂豫皖軍委及紅四方面軍總部舊址、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博物館、鄂豫皖蘇區首府烈士陵園、箭廠河革命舊址群等革命遺址,讓人們在參觀游覽等體驗活動中切身感悟大別山精神;三是利用好網絡平臺和大數據技術,推動大別山精神進網絡,讓更多人了解大別山精神;四是利用好大別山干部學院這一教育基地,做好大別山精神教育培訓工作。
在和平富足的今日中國,我們仍然要從大別山精神中汲取奮斗力量,讓大別山精神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熠熠生輝,成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精神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