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產業》雜志 和羽楠

《一天風露藕花香》45cm×68cm
盈尺之地,韻味無窮。許苑琳老師作畫落筆如有神助,潑墨酣暢淋漓,寫意秀雅俊美,兩者相對似無所出,峰回路轉竟左右兩相宜,成就了篇篇妙筆。觀其畫作,或明媚鮮妍流于筆,或清韻無聲泄于墨,墨色潑灑中無不透露出淋漓元氣,山花、荷塘、蔬果等生活常見之物皆可入畫,巧意構局之下,似有脫胎換骨之靈力,令人恍惚間難尋平日凡物,更有“趣”字暗藏其中,使人如入桃源之仙境,不禁流連忘返。此外,許苑琳老師用筆精道,清新自如,能留存天趣大美之滋味,不可不謂妙哉。睹其畫漸知其人,圓妙融通之境必有稟賦異于常人者也,細想之,此藝術境界與畫者極佳的藝術嗅覺不無關聯,天地萬物順意而動,己心樂見,出入其間,但尋一處落腳,便悄然在此地綻放、沉吟,忽然想到印度詩人泰戈爾之詩,“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尋源問花花不語,但見此地,故人兩相盼。云南這片土地滋養了佳人,培育了許苑琳老師的懇懇鄉魂,畫家鄉特色,抒家鄉情懷,成為曲靖女兒的筆下情緣,別具一番風味。

《金花引春》125cm×246cm
《文化產業》:您最記憶猶新的辦展經歷是哪一次?
許苑琳:應該是2021 年我的“尋源問花”中國畫作品展。這次畫展的作品是以珠江源頭的馬纓花、麒麟水鄉的荷花、油菜花、馬雄山、九龍瀑、那色峰海等山花奇景為創作主線,結合曲靖獨特的地域特色和爨文化內容,歷時一年多完成的。除此之外,令我非常有感觸的是這次辦展的地點也很特別,是我的家鄉云南。對于在曲靖珠江源頭成長起來的我來說,把鄉情融入靈魂,并將其通過畫作表現出來一直是我的夢想。作為一名畫者,我特別希望用自己的作品回報這片生我養我的土地,如果能夠借由我的作品為家鄉宣傳貢獻微薄之力,那是再好不過的。
《文化產業》:您認為藝術家與藝術接受者之間是什么關系?
許苑琳:其實,藝術家、批評家、藝術接受者只是身份上的一個差別,大家各司其職,又互相滋養,這是一個比較理想的狀態。作為一名畫者,我只能要求自己用心對待每一幅畫作,用心對待這條我與世界對話的通道,對得起良知、對得起作品、對得起看我作品的每一位觀眾。當然我也希望自己不斷精進,為大家呈現更好的作品,回饋師長,反哺藝術。
《文化產業》:您認為藝術在這個似乎比較浮躁的時代扮演著什么角色?
許苑琳:我個人認為,藝術的作用是為人們提供美的享受,讓大家在內心比較浮躁時能夠靜下心來。比如,當人們看到一幅畫、一幅字時,會被其吸引并沉浸其中,與其他觀眾一起討論,共同感受藝術的美妙。人們通過欣賞藝術為心靈搭建了一個緩沖區,讓自己的內心暫時寧靜下來。當然這是不容易的,藝術的能量是受多種因素限制的。

《一路象北》240cm×150cm

《荷風謐境》240cm×18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