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聯華,孫益星
(重慶安全技術職業學院,重慶 404000)
校企合作可以使學生以多種形式將學校里的理論與企業的實際相結合,互惠互利,共同發展,培養出綜合素養高的人才。《重慶市建筑業“十四五”發展規劃(2021—2025)》提出“力爭到2025年,完成培養適應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專業技術人才及技能人才60 000人以上”的目標。因此,相關部門要積極推動建筑企業及關聯產業企業與高等學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支持具備條件的企業對接高等院校實行定向培養,為“建筑安全工程師”的訂單培養提供強有力的支撐[1]。
自2019年始,我校的建筑工程技術專業與中冶建工集團有限公司簽訂了校企合作協議,組建“建筑安全工程師”訂單班。校企分別在一年級學生中開展訂單班宣講會,廣泛宣傳中冶建工集團有限公司的發展前景和企業文化。學校領導與企業工作人員面對面交流工作崗位和待遇,暢聊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發展規劃,并詳細介紹“建筑安全工程師”訂單班的組建情況和人才培養模式。企業根據學生預報名的情況進行面試考核,最后組建訂單班。2019級“建筑安全工程師”訂單班預報名68人,在面試考核后,企業錄取了30人。2020級“建筑安全工程師”訂單班預報名102人,在面試考核后,企業錄取了30人。2021級“建筑安全工程師”訂單班預報名118人,在面試考核后,企業錄取了30人。
訂單式人才培養工作的原則如下:1.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學校和企業互利共贏。2.企業全程參與培養,實行雙導師“師帶徒”模式,識崗、跟崗、頂崗實踐環節與專業教學融通,實現畢業即上崗[2]。
為保障“建筑安全工程師”訂單班工作的順利開展,推進校企雙主體育人,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筆者設計了以學徒為中心的“建筑安全工程師”訂單式人才培養工作思路,如圖1所示。
行業調研。學校要對企業的崗位需求、用人標準進行調研,將專業現有資源與企業相關資源進行整合。隨后,學校要根據“建筑安全工程師”訂單班和企業雙元育人的要求,明確雙方的主要職責與分工,成立“建筑安全工程師”訂單班工作領導小組,共同制定“建筑安全工程師”訂單班實施方案。
完善人才培養制度和標準。學校和企業遵循“合作共贏、職責共擔”的原則,采取“建(課堂學建筑、實訓練建筑、工地造建筑)、質(課堂講質量、實訓提質量、工地保質量)、安(課堂學安全、實訓練安全、工地控安全)”的協同思路(如圖2),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培養認同企業文化、懂施工技術、會安全管理、精崗位技能、具有工匠精神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建筑安全員。隨后,學校和企業要根據人才培養方案完善師資隊伍建設,改善實訓條件,健全組織管理機制[3]。

圖2 “建、質、安”協同的“建筑安全工程師”訂單式人才培養思路
教學實施。學校和企業合作開展工學交替、多學期、分段式實踐性教學改革,完善適應“建筑安全工程師”訂單班培養的教學管理及運行制度。企業學校雙導師要以學生為中心,充分利用校內外教學資源,優化理論,強化實踐,提升素質。學校要在長期的實踐工作中不斷摸索總結,提升辦學質量,形成辦學特色。
人才評價。學校要根據建筑安全員崗位職業標準,融入企業安全員用人標準,創新“三星級”建筑安全員認證和學校專業知識技能評價與企業用人評判標準。
制度保障。“重慶安全職院—中冶建工集團”“建筑安全工程師”訂單班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定期聯席會議制度,及時糾偏,總結經驗。
學校要組建“建筑安全工程師”訂單班工作領導小組,確立以學徒為中心的建筑安全員“三星級認證”培養工作路徑,如圖3所示。學校和企業要制定聯合育人實施方案,實行雙主體育人和班級動態管理,創新“三星級”安全員認證標準,建立實時反饋機制,保障“建筑安全工程師”訂單班的運行成效[4]。

圖3 “建筑安全工程師”訂單班人才培養工作路徑

圖4 “建筑安全工程師”訂單班實施方案制定

圖5 “建筑安全工程師”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
重慶安全技術職業學院調研了企業的用工數量、用人標準、實訓資源、人才資源、崗位標準等情況。中冶建工集團有限公司調研了學校的辦學條件、師資隊伍、實訓資源、人才培養質量等情況。最終,重慶安全技術職業學院與中冶建工集團有限公司簽訂了校企合作協議,成立“重慶安全職院—中冶建工集團”“建筑安全工程師”訂單班工作領導小組,明確雙方的職責。校企共同制定實施方案,確定進度計劃、質量計劃、成本分擔計劃,明確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標準、師傅標準、崗位標準和用工標準,并構建質量監控體系。
學校積極探索“12345”雙主體育人模式,堅持“一個中心”,即以學徒為中心;實行“兩雙工程”,建立“雙主體”的校企合作機制,實施“雙導師”互聘共用機制;實行“三星級”建筑安全員認證;加強“基礎知識—專項訓練—綜合實訓—頂崗實習”四個階段的教學管理,提高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校企努力實現“五個對接”,即實現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對接、課程體系與崗位標準對接、教學模塊與工作項目對接、教學情景與職場環境對接、畢業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5]。
學校根據崗位需求重構課程體系,構建了“基礎課程+專業課程+學徒項目課程+團隊建設活動”的課程體系。校企合作開展工學交替、多學期、分段式實踐性教學改革。針對企業需求和行業發展趨勢,校企共同構建“以施工工藝為基礎、以安全管理為核心、以BIM為發展”的建筑安全員課程體系,如圖6所示。

圖6 “建筑安全工程師”訂單班人才培養課程體系
學校建立了學徒制班級動態管理制度,如圖7所示。督導會檢查師傅的帶徒質量、教師的教學質量、學徒的學習質量,不合格者,將會退出現任崗位,直到滿足標準要求。

圖7 “建筑安全工程師”人才培養動態管理體系

圖8 “建筑安全工程師”星級認證標準

圖9 “建筑安全工程師”人才培養動態反饋機制
根據學生的知識、技能和素質表現,校企共同實施“三星級”建筑安全員認證。“一星級”達到助理安全員崗位能力,“二星級”達到合格安全員崗位能力,“三星級”可作為安全主管重點培育對象[6]。
結合企業新的需求和崗位契合度的調整,畢業學生可要求學校開展為期不超過半年的二次培訓,直到相關能力符合企業的用人標準。
學校以建筑安全員三星級認證標準為依據,對照企業用人標準、學校課程標準、崗位標準,對學生培養質量進行及時反饋,不斷提升企業師傅的帶徒水平,改善實訓條件,提升培養質量,形成良性循環[7]。
產教融合背景下的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是當前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和企事業單位十分認可的一種人才培養模式。重慶安全技術職業學院經過幾年的探索與實踐,雖然取得了不錯的成效,但仍需不斷完善人才培養模式和方法。“建筑安全工程師”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旨在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學校和企業要實現校企人才共育、校企過程共管、校企資源共享。學校和企業從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特色課程體系構建、訂單班動態管理、人才培養質量認證、建立督導反饋機制等方面建立了“建筑安全工程師”訂單班人才培養管理機制,為提高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人才培養質量和滿足企業的實際用工需求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