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執行總編 蘭恒敏

8月8 日,省國資委召開省屬企業、市國資委負責人會議,總結上半年工作,謀劃我省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研究部署下半年重點任務。省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滿慎剛出席會議并講話。
滿慎剛在會上用一句話概括了2023 年整個山東國資國企工作走勢,叫作“‘起勢’看前半程,‘成局’看后半段”。
前半程山東國資國企起的“勢”不錯。
1-6 月份,省屬企業主要經營指標大幅增長,資產總額達到4.78 萬億元、同比增長8.2%,實現營業收入1.15 萬元、同比增長8.5%,利潤總額541 億元、同比增長12.8%,凈利潤392 億元、同比增長15.6%,歸母凈利潤115 億元、同比增長20.2%。其中,歸母凈利潤由年初的全國第15 位躍升至第8 位,前進了整整7 個位次。
單看數字許多人可能沒感覺,但仔細研究我們可以發現:省屬企業總體呈現出歸母凈利潤增速高于凈利潤增速、凈利潤增速高于利潤增速、利潤增速高于營業收入增速、營業收入增速高于資產總額增速的“穩中趨優、進中向好”態勢。
從經濟學的角度,凈利潤和歸母凈利潤是衡量企業發展質量的核心指標,兩項指標的大幅增長,意味著山東省屬企業的發展已經具有濃濃的“高質量”味道了。
特別是,上半年的成績是在年初疫情沖擊影響猶存、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低迷、市場需求不旺、產品出口受阻、投資乏力的大背景下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成果殊為難得!
前半程起好了“勢”,后半段如何成好“局”?
自2020 年開始的全國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已經圓滿收官,在國務院國資委組織的第三次評估中,山東位列A 級首位,可以說走在了全國前列。
但國資國企改革是一個永不停歇的過程,不可能僅僅通過一次“行動”就徹底完成;改革總有不到位、不深入的地方,所以需要“深化”、需要“提升”。
實施新一輪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是山東國資國企后半段成“局”的關鍵所在。
滿慎剛說,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國資國企工作,作出實施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的重大部署。省委、省政府把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列為全省牽引性重要改革事項。省屬企業、各市國資委要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和黨的建設的重要論述,圍繞提高核心競爭力、增強核心功能,發揮科技創新、產業控制、安全支撐“三個作用”,抓緊謀劃制定改革深化提升行動方案。
會議強調,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要做到“五個更加突出”。
——更加突出聚焦主責主業。要推動國有資本、資源進一步向主業企業、優勢企業集中,把有限的資源集中到核心業務、擅長領域上,心無旁騖鍛煉實體經濟看家本領,加快形成主責清晰、主業精干、業務協同、配置高效的布局結構。不能業務過寬、不能“大而全、小而全”、不能泛化主業。
——更加突出強化科技創新。科技創新從根本上決定了企業生命周期的長度、競爭“護城河”的寬度以及自身發展能達到的高度。近年來省屬企業科技投入增幅雖然持續保持高位,但主要集中在少數幾戶企業。省屬企業要強化原創性科技攻關,努力鍛造更多“殺手锏”絕技,逐步筑起獨一無二的競爭優勢。
——更加突出發揮功能作用。國有企業不是一般企業,是實現國家戰略意圖的重要力量。要通過實施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進一步推動國有資本向我省“十強”產業、企業優勢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集中,持續增強國有經濟對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引領和基礎保障能力。
——更加突出健全市場機制。通過上輪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我省國有企業在構建市場化運行機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但深層次體制機制問題尚未得到徹底解決。譬如一些企業治理主體權責邊界不夠清晰,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的剛性兌現、有效激勵還不夠,全員績效考核的科學性、精準性有待進一步提升等。要通過實施國有企業深化提升行動,建立更加靈活高效的市場化經營機制,充分激發內生活力動力。
——更加突出對標一流提升。經過這些年的努力,山東省屬企業在“大”上有了長足進步,但在“強”和“優”上還有很大差距。要通過實施國有企業深化提升行動,結合開展“尋標對標爭創一流”行動,加快打造一批世界一流、行業一流、專精特新和單項冠軍企業。
上述“五個更加突出”,是在深刻總結上輪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經驗基礎上,結合主題教育“大調研”,探索出的符合我省國資國企實際的國企改革深化提升思路,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實踐性、指導性。“五個更加突出”猶如五根手指,一把抓起,必將把山東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推到一個新高度。
實施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總的目標還是要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實現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在安排今年后半段重點工作時,滿慎剛著重提到了六種“力”。
——全力抓好提質增效。要加強經濟形勢分析研判,強化精益管理,抓好虧損治理和層級壓減,發揮投資拉動作用,努力打造一流企業。
關于虧損治理和層級壓減,這兩項任務是納入省委主題教育專項整治的重大任務,省國資委要求“今年底、明年底兩個重要時間節點要到點交賬”,確保高質量完成省委確定的目標任務。整治過程中,要把“當下改”與“長久立”結合起來,形成虧損治理、層級壓減長效機制。
——加力推進科技創新。要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完善支持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助推科技成果轉化,打造人才高地。
在部署科技創新工作時,滿慎剛特別強調了樹立正確政績觀和發展觀的問題。他說,省屬企業、市國資委要把科技創新擺在更加突出的核心位置,既要重顯績,更要重潛績;既要重眼前,更要重長遠;既要重表內價值,更要重表外價值。
科技創新是一個長期、艱苦、鍥而不舍的過程,非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博大胸懷做不到。
“堅持正確的政績觀和發展觀進行科技創新”的思想和“當下改”與“長久立”相結合的國企改革統籌謀劃,反映了省國資委鮮明的政策導向:重看得見的利潤,更重看不見的潛力;重眼下,更重長遠和根本。
——著力優化布局結構。要進一步聚焦主責主業,繼續深化重組整合,加快產業轉型升級,不斷深化開放合作,下大力氣抓好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
會上提到了兩項具體工作。
一是在聚焦主責主業方面,要盡快建立“兩非”(非主業、非優勢)“兩資”(低效資產、無效資產)識別預警長效機制,把有限的資源集中到擅長的核心主業上。
二是下半年省國資委將選擇部分企業開展“一企一業、一業一企”試點。
我們理解,“一企一業”指一家企業只能有一項最核心的產業,主要是做“減法”,用“簡筆畫”勾勒掉無關的產業;“一業一企”指一個產業主要集中在一家企業,用“工筆畫”不斷豐富該產業上中下游產業鏈的產品和內容,是圍繞主業做“加法”。
——聚力打造現代企業。要規范公司治理運行,加快構建新型經營責任制,持續深化三項制度改革。
請注意“新型經營責任制”的提法!
目前省屬企業已全面實行了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但契約化管理的個性化、科學性和剛性考核猶顯不足。會議提出下半年要“一人一崗”逐人簽訂差異化契約,制定更具科學性、挑戰性的考核目標,強化契約的剛性考核兌現。
中長期激勵方面,上輪改革雖然有所探索,但遠未觸及到根本。會議提出,“把激勵范圍聚焦于科技型企業和承擔重大科技攻關任務的企業,把激勵對象聚焦于企業核心骨干人才。”激勵范圍和激勵對象的再“聚焦”,既能減小中長期激勵工作操作的難度,又能更精準發力,使中長期激勵真正起到激勵的作用,不致于演變成一種普遍“福利”。
——強力監管重大風險。要嚴控財務風險、投資風險、合規風險、安全生產風險等。
在嚴控投資風險方面,要嚴格規范投資程序,提高盡職調查、可行性研究工作質量,充分揭示重大投資風險,切實把投資建立在科學決策、深入論證的基礎上,寧可慢一點也要穩一點。要加快解決“控股不控權”問題,堅決清理糾正黨建要求不進章程、重要決策小股東一票否決、關鍵人員小股東委派、主要業務小股東控制等問題,切實維護國有控股股東合法權益。
——大力提升監管效能。要提升專業化體系化法治化監管水平,建立協同高效的國資監管體系,突出加強境外企業監管。
關于今后國資監管思路,省國資委推動“系統性”監管的色彩很強。滿慎剛說,省屬企業、各市國資委要堅持授權與監管相結合、放活與管好相統一,推動國資監管與公司治理更好銜接,不斷提升監管的針對性、有效性和系統性。既要加強穿透式監管,把監管向基層延伸;又要實事求是,實施“一企一策”的精準化考核和監管,保護企業發展活力。
當前,我國經濟運行持續穩定恢復,但國內需求不旺、出口不暢、價格下降、預期不強等困難不容忽視,國外不穩定不確定因素難以預料。
面對復雜嚴峻形勢和穩增長的一系列積極因素,省國資委號召廣大省屬企業和各市國資委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各項部署,保持勁頭不松、力度不減,一鼓作氣、乘勝追擊,全力以赴做好下半年各項工作,確保高質量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為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建設新局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