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訊員 王文琦
德州市天衢新區是省委、省政府擘畫的四大省級新區之一,承擔著“打造魯北新的經濟增長極”重要使命。新區成立之初,立足“管委會+公司”模式,抓好頂層設計,整合優質資源,高標準組建了天衢建設發展集團,打通資源、資產、資本、資金“四資循環”,獲得AA+主體信用評級,成為建設新區、發展新區的先鋒隊和主力軍。

德州天衢新區天衢建設發展集團成立揭牌儀式
新區之新,新在活力無限。國資國企系統錨定“走在前、開新局”,認真貫徹中央、省、市關于國資國企改革的決策部署,力爭在重要領域、關鍵環節扮演“排頭兵、壓艙石”的角色。立足服務大局的理念,優化國企戰略整合方案。
一是聚焦“優化整合”,實現自我突破。新區成立以來,天衢建設發展集團在持有原6 家國企的同時,又吸收了3 家市級國企股權,壓縮了管理層級、減少法人戶數,對非規范化企業實現有序退出。截至目前集團總資產達到357.28 億元,凈資產199.38 億元,并用最短時間實現AA+評級。成為繼德州市財金、德達、城投外德州市第4 家、各縣市區第1 家AA+國企,融資利率比原AA 評級降低1 個百分點,為高效融資拓展了路徑。
二是聚焦“多元融資”,實現項目突破。建立融資渠道庫和財務結算中心,實行資金統籌統貸,切實提升使用效率。設立涵蓋保理、融資擔保、基金管理等多業態的金融投資板塊,構筑綜合性金融服務平臺,推行“基金+擔保+保理+供應鏈”多元融資體系,融資能力迅速達到了150 億元規模,為新區快速建設、高質量發展提供持續動能。
國企之新,新在體系再造。在天衢建設發展集團組建過程中,面對原有國企業務重疊、層級較多、主業不強等問題,從機構到人員再到管理模式,實施了全面調整,舒筋壯骨、去蕪存菁,積極打造現代化國有企業。
一是實施板塊優化重組,激活精簡高效模式。集團成立后,對經營業務、資源資產進行系統梳理,以關聯業務整合提升產業鏈完整性、互補性業務整合提升盈利能力為原則,調整原有4 級、60 余家子公司的架構,合并為城市開發、產業發展、金融投資、人才文旅4 大業務板塊,管理層大幅精簡,經理層契約化管理,關停并轉15 家企業,盤活無效低效資產,設立8 家混合所有制公司,將集團經營觸角延伸至集成電路、新能源、新材料和現代服務業等行業,有效提高了資源配置能力。
二是建立現代管理體系,提高造血新活力。堅持“以

德州天衢新區俯瞰圖
實績論英雄、憑能力定崗位”導向,全員起立競聘上崗,讓市場思維者有為,讓擔當作為者有位,打造了精干高效的運營團隊。堅持“以績效為指揮,憑業績配資源”導向,完善考核體系,建立清晰、職責明確的多層次內控體系、打造方圓隊伍。
“管委會+公司”模式,貴在優勢互補,將國企經濟屬性、市場屬性在多方面盡顯建設功能、平臺功能、配套功能,全方位服務新區建設發展。
一是投資項目建設,服務新區建設蝶變升級。主動順應天衢新區破題起勢、由“開發區時代”步入“新區時代”的新形勢,緊緊圍繞新區發展規劃和“一軸、兩翼、三組團”總體布局,持續擴大投資盤子,利用專項債、政策性貸款等金融工具,推進基礎設施、新基建等10 大類、79 個重點項目,總投資約200 億元,2023 年度計劃投資67.5 億元,重大項目組團投資,加速新區新城建設。
二是打造園區平臺,服務新區產業強勢騰飛。打造產業承載平臺,建設電子信息、新材料等12 個制造業特色產業園,強化產業發展板塊招商職能,對轄區龍頭企業和產業園定位產業鏈進行專業研究,根據要素稟賦,通過鉆石模型和戰略群組分析確定目標行業和重點招引目標,設立產業基金,先后招引項目30 個,總投資310 億元,打造優勢產業集群。做大做強產業投資,建強區域產業鏈條,發揮國企強大引領作用,建立渠道共享、鏈條互補、功能協同,培育新區優勢產業,助推入園企業股改上市、裂變擴張。
三是聚焦城市運營,服務新區居民安居興業。樹牢“以人民為中心”發展理念,聚焦城市運營提標提質,以推進供水、供氣、供暖、道路等市政建設運營抓手,助推城市核心功能提升。建設各類主次干道178 公里,進一步織密城市綜合交通網絡;籌集6 億元資金投入新建水、暖、氣主干管147 公里,改造老舊管網約260公里,推動民生保障體系不斷健全完善;拓展醫療、教育、養老等民生事業,建設幼兒、中小學、職業教育等校、院、園16 所,做優新區居民全生命周期服務,全方位保障群眾美好生活。
四是借助優勢基金資源,搭建產業集群強勁金融動力。目前,新區共設立各類基金6 支,總規模34.6億元,其中,天勤雙招雙引股權投資基金作為新區新舊動能轉換引導基金的重要板塊,成立于2020 年6 月,總規模10 億元。將區域招商引資和培育孵化上市公司相結合,截至目前,已為新區服務過滬江項目、英望科技、宇航派蒙等優質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