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東
全媒體時代,推動媒體融合發展是傳媒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也是全球傳統媒體都必須面對的時代課題。如何盡快解答這一緊迫課題,推動遼寧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做大做強主流輿論?本文將從國內外和遼寧媒體融合發展現狀、特點、趨勢以及未來工作發力點等方面談幾點認識。
與國際媒體融合受資本驅動、自發式發展不同,我國媒體融合是政治推動、有頂層設計的,是黨中央站在國家戰略角度的重要考量。自2014年“中國媒體融合元年”至今,中國媒體融合發展已走在世界前列,整體進展處于全球媒體“第一方陣”。
全媒體打通。經過幾年的探索和實踐,中央主要新聞單位媒體融合已邁過平臺搭建的相“加”階段,進入深耕“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一體化發展階段,新聞生產主體打破分割分治,實現完全融合。比如,旗下共29種社屬報刊、31家網站、111個微博機構賬號、110個微信公眾號及20 個手機客戶端,如今的人民日報已是一個全媒體形態的“人民日報媒體方陣”。
全平臺聚合。中央主要媒體積極打造優質內容聚合平臺,統合全網資源,充實平臺容量,提升內容生產能力,通過內容產品的多樣性、聚合性吸引更多用戶資源。人民日報上線全國移動新媒體聚合平臺“人民號”,力圖打造成為媒體、黨政機關、各類機構、企業、優質自媒體和個人入駐的全新內容平臺,吸納入駐媒體機構7000余家。
全方位對接。隨著我國媒體融合進程的不斷深化,跨界合作已成為全媒體時代媒體融合的路徑之一。中央主要新聞單位全方位對接社會資本和高科技企業技術,為推動媒體融合從簡單相加走向深度融合提供了新觸角。比如,新華網與阿里巴巴成立合資公司,共同打造移動化、社交化、智能化的技術平臺,從而促進媒體融合與轉型升級。
全領域布局。在開拓內容產品形式方面,中央級媒體正逐步由提供單一新聞信息向提供“信息+服務”“信息+政務”等增值服務轉變,以豐富傳統媒體的產品內核,拓展傳統媒體的功能屬性。人民日報客戶端先后推出問政平臺、政務發布平臺、公益服務平臺、政務和生活服務平臺,打通人民網地方領導留言板和客戶端“問政”板塊。
與“國家隊”有“融”乃強相比,“地方隊”受經濟實力、政策保障、人才儲備等因素制約,媒體融合不均衡現象明顯,除了少數“領頭羊”外,大多數處于“跟跑”狀態,有些地區融合發展甚至還比較滯后。近年來,包括遼寧在內的多家省級媒體改革拉開大幕,深化機構改革、優化調整機構職能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媒體融合進程,省級新聞單位媒體融合開啟了新變局。橫向對比發現,上海、浙江、湖北等媒體融合成效顯著的省份普遍具備以下四個特點:
地域中心形象傳播需要。全媒體時代,數字化傳播正以不可思議的方式改變著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的各個層面,也為城市形象的塑造和傳播帶來了新機遇。如解放日報打造的“上觀新聞”立足上海、放眼世界,主動服務上?!拔鍌€中心”建設,著力成為上海市委在互聯網權威發布的第一平臺。
資本介入成為趨勢。媒體融合和新媒體平臺建設高度依賴技術驅動,這就需要資金的不斷注入。然而,受困于經營模式單一、利潤下滑,媒體自身無法調動巨大資金投入融合發展重大項目中,在這種情況下,資本撬動就顯得尤為重要。浙江日報傳媒集團借殼登上A股,從此擁有了自己的資本平臺,除了上市公司浙報傳媒外,集團還擁有了兩家投資機構。
用好用足主流媒體黨務政務信息。在推動媒體融合內容建設方面,各地普遍注重通過發揮主流媒體的主渠道作用,以黨務、政務信息內容打造時政報道和服務品牌。
各地黨委、政府支持力度越來越大?;ヂ摼W技術帶來了媒體格局的深刻變革,而這場媒體融合變革亦是在各地黨委、政府的直接領導和推動下進行的。如浙江省出臺系列扶持政策,通過財政資金安排、免繳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稅收減免等途徑,加大對媒體融合重點項目建設的支持力度。
全媒體時代,融合已是大勢所趨。近年來,在遼寧省委的有力領導下,在遼寧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省委宣傳部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決策部署,在推動媒體深度融合發展上主動作為,大力推進以黨報黨刊、電臺電視臺為主體的傳統媒體融合發展,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遼寧報刊傳媒集團(遼寧日報社)全媒體指揮中心一期工程已投入使用,新聞信息歸集、多元產品生產、多樣形態發布等功能初步顯現;遼寧日報在全國省級黨報中率先啟動全員融媒體改革,36 個部門減少至25 個,編輯部中層干部從原來的68 人減少至27 人,新聞生產效率和質量明顯提高,隊伍精神面貌和戰斗力顯著提升,融媒體爆款產品頻出。此外,遼寧廣播電視臺新媒體平臺“遼寧號”、新聞客戶端“北斗TV”、北方廣電網絡有限公司手機客戶端“北方云”等項目均取得階段性成果。這些成績的取得,與以下三個方面工作的開展密不可分:
思想高度重視,加強頂層設計。加強對媒體融合工作的頂層設計、統籌規劃和引導,是確保媒體融合工作高起點開局、高效率推進、高質量完成的前提和基礎。2015年,遼寧省委辦公廳和省政府辦公廳聯合印發《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對推動全省媒體融合作出了頂層設計;2017年底,遼寧省委宣傳部制定下發了《遼寧省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實施方案》,進一步明確了推動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時間表、路線圖、任務書。省直各新聞單位和各市委宣傳部也高度重視媒體融合發展工作,遼寧日報社、遼寧廣播電視臺將媒體融合工作作為“一把手”工程,主要負責同志帶頭抓、負總責,“兩微一端”與傳統媒體報道協同能力不斷增強。大連市委常委會專題研究媒體融合發展工作,積極探索報業和廣電跨界融合,在全國副省級城市中尚屬首例。
2015年以來,遼寧省委宣傳部共召開關于推動媒體融合和轉型發展相關專題會議30 余次,協調解決各地、各單位在媒體融合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組織省直主要新聞單位赴上海、浙江、湖南、廣東、重慶等十余個省份進行專題調研,學習考察媒體融合先進經驗;每年給予省直主要新聞單位一定的資金扶持,有力推動了媒體融合工作的深入開展。
借力先進技術,狠抓重點項目。媒體傳播方式的每一次變革,都與技術進步密不可分,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必須以先進技術為支撐。當前,大數據、云計算、移動直播、無人機采集、虛擬現實、H5等已經成為遼寧省主要新聞單位日常生產流程中不可或缺的技術手段,融媒體精品力作層出不窮。
自2018年起,遼寧省兩會期間遼寧日報連續推出圖解政府工作報告、圖文直播《直通兩會·廳局長專訪》等一系列融媒體產品,在新媒體輿論場引發強烈反響;全國兩會期間,遼寧日報推出的圖解新聞《政府工作報告中出現這些“遼寧元素”》《H5|@總書記,遼寧2.02 萬名選派干部向您報告》《雷鋒地圖》等融媒體產品被中宣部閱評表揚;《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全景數據庫》入選2021 中國報業深度融合發展創新案例。
有了先進技術作為支撐,如果沒有重點項目建設作抓手,仍無法真正解決媒體融合系統性、一體化發展的問題。為此,我們在內容生產、傳播渠道、數字化平臺、技術研發、大數據應用等方面規劃實施了一批重點項目,對一些基礎性、關鍵性重點項目加大扶持力度,集中力量組織實施。遼寧報刊傳媒集團(遼寧日報社)以建設全媒體指揮中心、推進全員融媒體改革、建立全媒體環境下人才培養激勵機制、上線北國客戶端等一系列重點項目為抓手,全面、系統、有機地解決了制約媒體深度融合發展中的技術、平臺、體制機制等問題;遼寧省新聞指揮中心項目利用“新聞+大數據”思維,通過軟件升級和流程再造構建大數據抓取平臺,實現對省內全媒體數據抓取分析檢測等功能。
完善體制機制,培養專業人才。推動現有人員融合轉型、抓好后備人才儲備培養、著力完善人才激勵機制,是確保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關鍵。在完善體制機制和培養專業人才方面,我們也做了大量工作。一是充分利用部校共建新聞學院、卓越新聞傳播人才教育培養計劃等平臺,為新聞戰線不斷培養全媒體人才。目前全省部校共建新聞學院已達5 所。省委宣傳部與省教育廳密切配合,積極做好高等學校與新聞單位從業人員互聘交流工作,在制度、政策、資金上保障卓越新聞傳播人才的培養。二是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轉型步伐,人才引進激勵機制不斷完善。遼寧日報、遼寧廣播電視臺等省直主要新聞單位著力推動現有人員融合轉型,通過專題培訓、實戰演練、業務研討、觀摩交流等方式,重點引導現有人員向全媒體記者、全媒體編輯、全媒體管理人才轉型,徹底打通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人才施展才華的通道。在2018年全國兩會上,遼寧日報8名記者首次以全媒體記者的身份參與會議報道,文字記者從幕后走到鏡頭前,執筆的手拿起了麥克風,成為會場內外一道獨特的風景。大連組建新聞傳媒集團和傳媒集團有限公司,按照現代企業管理制度要求壓縮管理層級,實行大部制和扁平化管理,著力解決人員冗余和效率低下等問題;營口市將原來6家市直新聞單位整合后成立營口新聞傳媒中心,根據機構設置和工作需要控制人員數量,解決了人事管理中“雙軌制”的突出問題。2022年大連、營口入選全國市級融媒體中心建設試點。
目前,遼寧省以“兩微一端”為主要代表的新媒體矩陣已經形成,并在新聞宣傳和輿論引導方面肩負重任,影響力不斷增強。其中,遼寧日報北國客戶端自發下載量超350 萬,官方微博粉絲量超210 萬,微信粉絲量穩定在83 萬左右;遼寧廣播電視臺各頻率頻道開設官方微博50 個、微信54 個、新聞客戶端4 個,用戶數和粉絲量合計超2000萬。
盡管遼寧省在推動媒體深度融合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績和經驗,但與中央要求相比,與中央主要新聞單位和上海、浙江等省份相比還有很大差距。面對信息化發展的歷史機遇,遼寧應因事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加快推動媒體融合工作向縱深發展。
一是要建好用好“學習強國”遼寧學習平臺。按照中宣部統一部署,“學習強國”遼寧學習平臺由省委宣傳部牽頭建設,由遼寧報刊傳媒集團進行運行維護。我們要把“學習強國”遼寧學習平臺推廣使用工作作為當前的一項重要政治任務來抓,不遺余力地把“學習強國”遼寧學習平臺建設成為新時代開展理論武裝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陣地,展示新時代遼寧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新氣象、新成就的重要窗口,塑造遼寧形象、提升遼寧軟實力的重要平臺。為了充分體現遼寧特色,平臺開設了“新思想在遼寧”“振興熱潮”“學習在線”“紅色遼寧”“品牌遼寧”等10個一級欄目。
二是要堅定不移推進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目前,全省已建成41家縣級融媒體中心,打通了黨和人民群眾信息溝通的“最后一公里”,在信息發布、輿論引導、服務群眾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h級融媒體中心建設要“建強用好”,要堅持移動優先、一體化發展,探索建立“新聞+政務服務商務”運營模式,強化優質內容供給、加大新聞客戶端建設推廣,將縣級融媒體中心打造成為更加強大、更加權威、更加融合的主流輿論陣地、綜合服務平臺、社區信息樞紐。
三是完善省直主要新聞單位“中央廚房”建設?!爸醒霃N房”是推動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重要平臺,是破解傳統媒體內部運行機制創新難題的龍頭工程,直接決定媒體融合的程度,一定要建好用好。作為一項系統工程,若想解決深度融合過程中不斷出現的新問題,滿足新聞生產流程更新升級的現實需要,“中央廚房”建設需要不斷完善其功能。為此,遼寧報刊傳媒集團“中央廚房”二期建設,將把集團所有報刊及新媒體資源接入平臺,真正做到資源共享,逐步實現打造遼沈地區最強大、最權威新聞信息源的目標;同時,支持遼寧報刊傳媒集團“中央廚房”作為公共文化服務項目來運行,吸納省直單位入駐,最終建成全省最大的新聞信息服務、黨務信息服務和政務信息服務中心。支持遼寧廣播電視集團以遼寧電視臺新聞中心“中央廚房”和網絡臺“北斗TV”為平臺,形成“傳統新聞節目+手機新聞臺”雙核驅動全新架構,全面升級現有新聞宣傳系統,打造影響力輻射全國的手機新聞專業客戶端。
四是不斷完善媒體融合體制機制保障。實現深度融合,必須打破原有的內部體制機制和結構,深化媒體內部體制機制改革,拓寬傳播平臺載體,強化人才支撐和政策保障,按照移動媒體優先、采編發流程再造、“中央廚房”突破、全媒人才培養跟進的思路不斷完善體制機制建設,一步一個腳印地將體制機制改革向前推進。
媒體融合,一日千里。媒體融合是動態持續的過程,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也不存在一勞永逸的固定模式。推進媒體深度融合,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遼寧省新聞戰線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精神,深刻認識媒體融合發展的緊迫性、重要性,加快深度融合發展步伐,努力講好遼寧好故事,實現宣傳效果的最大化,加快走出一條符合遼寧實際、具有遼寧特色的深度融合發展之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