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秀卿
(山東省濰坊市坊子區畜牧業發展中心,山東濰坊 261206)
畜牧業是人民日常生活需求和農民經濟收入的基礎產業,在鄉村振興戰略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而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是畜牧業健康發展的重中之重,不僅關系到農民經濟收入、地區經濟發展,更關系到人民健康、社會穩定和畜牧業的健康持續發展。山東省濰坊市坊子區結合當地發展的實際情況,遵循“預防為主,防重于治” 的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方針,從動物防疫全覆蓋、動物檢疫全流程、動物監測無死角三方面有機融合,科學合理制定動物疫病防控工作措施,成效顯著。全區多年來未發生重大動物疫情,且于2022 年通過了山東省免疫無口蹄疫區和無高致病性禽流感區的驗收。保障了全區畜牧業的健康持續發展。本文對坊子區的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的經驗進行了分析總結,以期為兄弟單位開展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提供參考。
坊子區是山東省濰坊市五區之一。現轄鳳凰、坊城、坊安、九龍、黃旗堡5 個街道和2 個經濟發展區。膠濟鐵路、青銀高速、濰萊高速、206 和309 國道貫穿全區。坊子區2016 年通過了膠東半島免疫無口蹄疫區和免疫無高致病性禽流感區驗收,2022 年通過了山東省免疫無口蹄疫區和無高致病性禽流感區驗收。并高標準維持免疫無口蹄疫區和免疫無高致病性禽流感區運行。
全區現有規模養殖場27 家、養殖專業戶609個,其中國家級標準化示范場1 家、省級標準化示范場4家、省級畜牧旅游示范區1 家、畜牧業技術推廣示范基地16 家、畜牧業技術推廣示范場戶66 個、市級畜牧業標準化生產基地2 家,綠色美麗牧場11 家。無公害畜產品品牌認證企業5 家,飼料生產企業13 家,獸藥生產企業1家。全區現有生豬存欄20.35 萬頭,牛0.49 萬頭,羊3.23 萬只,雞601 萬只,鴨272 萬只。
重大動物疫病防控主要包括動物防疫、動物檢疫、動物監測三方面工作,只有將三者工作有機結合才能確保區域內不發生重大動物疫情。
2.1.1 政府高度重視
坊子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成立了坊子區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指揮部,制定了《濰坊市坊子區重大動物疫情應急預案》。區政府區長任指揮部組長,指揮部成員單位包括畜牧、公安、交通、衛生、綜合執法、財政等有關單位,明確了各成員單位職責。并將重大動物疫病防治經費納入財政預算。指揮部辦公室設在區畜牧業發展中心,負責全區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和緊急動物疫情處理等具體實施工作。為了確保在發生重大動物疫情時,能夠快速有效的控制撲滅疫情,由區政府牽頭,不定期地開展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演練,不斷完善各指揮部成員單位的聯防聯控協作機制,達到科學、規范、迅速、有效的處置重大動物疫情的目的。
2.1.2 強化強免疫苗防疫
國家實行重大動物疫病如禽高致病性禽流感、豬牛羊口蹄疫、羊小反芻獸疫等強制免疫政策[1]。依照“政府保免疫密度,業務部門保免疫質量” 的防疫原則,多年來,對轄區內的家畜、家禽等易感動物重大動物疫病進行強制免疫。強免疫苗由國家、省、市、區政府按比例出資采購,畜牧業發展中心具體實施。畜牧業發展中心的防疫人員發放并指導養殖場戶進行春秋兩季集中強制免疫。畜禽規模飼養場根據畜禽飼養的特點按程序實施免疫。深入推進重大動物疫病強制免疫“先打后補” 工作。逐步實現在全區范圍內全面推行強制免疫“先打后補”,進一步深化強制免疫機制改革,逐步實現養殖戶自主采購、財政直補,切實落實生產經營者動物免疫主體責任。
堅持“鎮不漏村、村不漏戶、戶不漏畜禽[2]”的防疫原則,確保全區畜禽免疫密度達到100%。同時要求養殖場戶建立完整的免疫檔案和養殖檔案。詳細記錄畜禽來源、數量、進出場日期,飼料及添加劑使用情況,檢疫、防疫、消毒、監測、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等情況,有效地防止了動物疫情的發生。
2.1.3 強化非洲豬瘟防控
嚴格落實非洲豬瘟巡查排查工作責任制,充分利用區、街道(發展區)、村三級網格化監管體系,組織專人對轄區內生豬養殖場戶進行逐一摸排,并每日報告情況,發現問題及時督促整改,確保防控工作落實到位。印制了《非洲豬瘟常態化防控技術指南》 并發放給全區疫情巡查排查人員、規模養豬場、散養戶、生豬調運經紀人和生豬運輸車主,簽訂了不得隨意丟棄、銷售、收購、販運病死豬承諾書,進一步提高了全區非洲豬瘟常態化防控的水平。通過以上措施全區從未發現非洲豬瘟疫情。
2.1.4 強化消毒滅源工作
每年在春、秋季開展重大動物疫病集中強制免疫的同時,畜牧業發展中心免費發放消毒劑到養殖場戶,監督指導轄區內的養殖場戶進行全面、徹底、無死角的消毒,有效阻止了病原微生物的傳播。
2.2.1 加強檢疫監管,強化監督力度
按照檢疫監管工作要求,先后制定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全區畜禽檢疫監管工作的通知》和《關于進一步加強全區生豬檢疫監管工作的通知》 等公告。明確突出工作要求,對轄區內畜禽養殖場(戶)新入欄的畜禽加大監管力度,實行入場索證制度,入欄畜禽必須附有《動物檢疫合格證明》,對跨省調入的畜禽按照規定做好外引申報和備案登記,確保調入的畜禽來自非疫區。督促養殖場建立健全畜禽養殖檔案,定期進行巡查監管,及時掌握轄區內養殖場畜禽入欄、日齡及出欄時間等情況,并認真做好監督監管記錄。
2.2.2 嚴格畜禽出欄產地檢疫程序
堅持以畜禽產地準出為基礎,采取檢監相結合的工作原則,強化日常監督監管和嚴格產地檢疫程序。畜禽出欄前,認真落實產地檢疫申報和到場到戶檢疫制度,每個街道設立一個動物檢疫申報點,養殖場戶申報檢疫時畜禽必須具有規范的養殖檔案和有效的免疫標識。同時對出欄畜類檢疫時同步進行“瘦肉精” 檢測。對跨省調運禽類,嚴格按照規定要求經檢測合格后再進行檢疫出證,并做好檢疫檢測工作痕跡化管理。堅決杜絕“隔山” 檢疫或到場不按規程實施檢疫的違規行為,嚴禁對檢疫不合格動物出具《動物檢疫合格證明》。
2.2.3 強化禽類屠宰環節檢疫監管力度
嚴格落實禽類屠宰場官方獸醫駐場檢疫監管制度。嚴格執行入場索證登記制度,對入場毛雞查證驗物,確保《動物檢疫合格證明》 持證率達到100%。按照檢疫程序,做好宰前檢疫臨床檢查工作,做好產地檢疫證明回收、合格產品出證和檢疫記錄等工作。督促企業完善各項檢疫制度,做好病死禽只的無害化處理工作和記錄臺賬,切實做到禽類屠宰檢疫各環節痕跡化管理。同時,嚴格落實產品質量安全企業主體責任,監督企業加強禽類及其產品的檢驗檢測,督促企業加大自檢力度,確保禽產品質量安全不發生問題。
2.2.4 強化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監管
加強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收集監管工作。將畜牧業政策性保險與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收集工作結合進行,依據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情況作為畜牧業政策性保險理賠的前提條件,用保險促進病死畜禽的收集、無害化處理工作。養殖場戶的病死畜禽回收全部委托給有資質的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公司進行收集和無害化處理。坊子區配有專用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收集車5 輛,每輛車都做到了防滲防漏,都配有清洗消毒設施。在收集前、收集后、進場卸貨后都進行嚴格的清洗消毒,確保收集車輛在消毒徹底的情況下運營。各街道獸醫站開通24h 接報電話,在收集過程中,獸醫站派專人進行全過程監管,做到及時快速收集病死畜禽,確保產生的病死畜禽能夠短時間全部收集并且數據準確。屠宰場產生的病死畜禽在駐場官方獸醫的監管下進行收集,確保屠宰場產生的病死畜禽全部進行無害化處理。嚴厲打擊私屠濫宰和任意拋棄病死畜禽等違法行為,確保各個環節產生的病死畜禽全部進行無害化處理。同時加強宣傳引導,讓所有畜禽養殖場戶認識到自身的防疫主體責任,自覺將產生的病死畜禽進行無害化處理。
動物監測主要包括動物疫病實驗室檢測和流行病學調查工作。
2.3.1 開展主動監測與被動監測相結合
畜禽開展重大動物疫病主動監測[3]主要以強免免疫抗體效果檢測為主,被動監測主要以病原學檢測為主,非洲豬瘟主動、被動監測都是病原學監測。每年根據《濰坊市動物疫病監測凈化與流行病學調查計劃》 要求,結合全區實際養殖情況制定《濰坊市坊子區動物疫病監測凈化與流行病學調查實施方案》。根據方案要求開展春、秋兩季強制免疫主動監測和定點監測。每年2 次,監測場點覆蓋轄區內的養殖、屠宰、運輸、活畜禽交易、無害化處理以及野鳥棲息地等環節,免疫抗體監督抽檢報告可作為養殖場(戶)申請強制免疫“先打后補” 補助資金的證明材料。
2.3.2 動物疫病監測與流行病學調查相結合
開展動物疫病檢測的場點同步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問卷工作。一旦監測發現下列情形[3],一是發現非洲豬瘟、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動物疫情的;二是確診發生外來動物疫病、新發動物疫病或已經消滅疫病的;三是發現普通動物疫病流行特點出現明顯變化的;四是在較短時間出現大量動物發病或不明原因死亡,且蔓延較快的。除按規定方式上報外,要立即開展緊急流行病學調查工作。
2.3.3 風險監測與常規監測相結合
每月開展常規監測的同時,針對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運輸車輛、屠宰場、野鳥棲息地、畜禽運輸車輛等風險場點以及冬春季節動物疫病高發時間點進行重點監測。
所有監測數據按時通過全國動物衛生監督云平臺-疫病監測系統逐級上報至中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通過檢測,全區重大動物疫病強制免疫個體抗體合格率常年保持在90%以上,畜禽群體免疫合格率達到100%,通過開展多項監測和流行病學調查證明全區無重大動物疫病發生。
(1)基層防疫隊伍仍不健全,坊子區現有基層在編在職獸醫人員22 人,防疫安全協管員35人。且在編在職獸醫人員年齡都在40 歲以上,防疫安全協管員工資待遇較低,人員不穩定,流動性較大,而轄區內養殖場戶多而散,防疫、檢疫等疫病防控工作量越來越大,專業技術人員偏少嚴重影響基層動物防疫工作。急需增加基層動物防疫專業技術人員,全面提高基層防疫人員社會地位,穩定基層防疫隊伍建設。
(2)基層冷鏈設施還不健全,各街道獸醫站雖然配備了部分冷藏、冷凍柜,但是還不能滿足重大動物疫病強免疫苗儲存需要。無車載冷鏈運輸車,不能滿足基層動物防疫工作需要。需要加大強制免疫疫苗冷鏈設施設備配備,健全區、街道、村三級冷鏈體系有效運轉,保障動物疫病強制免疫疫苗質量。構筑免疫無疫的基礎屏障。
獸醫實驗室作為動物疫病防控系統的技術支撐部門,依法承擔著動物疫病診斷、監測和檢測[3]等與動物疫病防控相關的技術工作。應切實加強獸醫實驗室基礎設施建設,按照區級獸醫實驗室建設標準,配齊必備的儀器設備,配備專職的檢測技術人員,有效保障檢測專項經費。還應保障實驗室質量管理體系和生物安全體系有效運行,確保獸醫實驗室建設規模與轄區內養殖規模、監測任務、疫病防控相適應。從而更好地發揮獸醫實驗室在動物疫病防控中的技術支撐作用。
濰坊市坊子區將動物防疫全覆蓋、動物檢疫全流程、動物監測無死角三方面有機融合,科學開展動物疫病防控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相關防疫措施和經驗值得兄弟單位在開展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時借鑒。但仍需注重強化建設基層動物防疫體系和區級獸醫實驗室,以最大限度消除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開展中的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