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育培,王獻偉,謝彩華,朱前磊,程 果,方先珍,班付國,閆若潛*
(1.河南省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河南鄭州 450008;2.河南省畜牧技術推廣總站,河南鄭州 450008)
我國是養羊大國,近年來,養羊業規模化進程加快,養殖密度不斷增加,羊病發生流行風險增大,疫病已經成為制約現代養羊業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開展種羊場動物疫病凈化是防控、消滅重點羊病的科學路徑,對促進現代養羊業高質量發展,維護養殖生產安全、動物源性食品安全和公共衛生安全意義重大。本文在動物疫病凈化相關要求基礎上,結合種羊場凈化實踐經驗,為種羊場如何開展動物疫病凈化工作提出建議。
我國是養羊大國,羊存欄量、出欄量和羊肉產量均居世界第一位[1]。近年來,我國養羊業發展保持良好態勢。從存欄和出欄量來看,2021年,全國羊存欄量為31969 萬只,比2020 年增加1314.2 萬只,增長4.3%;出欄量為33045 萬只,比2020 年增加1104 萬只,增長3.5%。從養殖規模來看,2010—2019 年,羊散養戶(年出欄100 只以下)所占比例下降了17.8%;2016—2019 年,規模化羊場(出欄3000 只以上)所占比例增長了2.5%,規模養殖比例持續上升。從羊肉產銷情況來看,2021 年,我國羊肉產量514 萬t,與2020 年比較增長4.4%,羊肉產量占全國肉類生產比重的5.8%;2011—2021 年,我國羊肉表觀消費量從400.7 萬t 增長到554.93 萬t,人均羊肉表觀消費量從2.99kg/ 人增長至3.93kg/ 人,羊肉消費呈上升趨勢[2,3]。
但是,近年來,隨著養羊業生產規模持續擴大,養殖密度不斷增加,羊感染病原機會增多,加之病原不斷發生變異,口蹄疫、小反芻獸疫等重大動物疫病仍在部分區域呈流行態勢[4],布魯氏菌病呈上升趨勢,嚴重危害著養羊業生產安全、食品安全、公共衛生安全和生態環境安全,制約了現代養羊產業的健康發展。種業是現代養羊產業發展的基礎,確保種業安全,促進現代養羊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源頭在種羊,沒有健康無疫的種羊,現代養羊業就不能向好發展。當前,我國動物疫病防治正在從有效控制向逐步凈化消滅過渡,凈化是防控、消滅重點疫病的科學、有效路徑,種畜禽場凈化是動物疫病防治的重點。因此,探索推進種羊場布魯氏菌病等主要疫病凈化,有助于強化種羊場生物安全管理,改善種羊場防疫條件、飼養管理水平,能夠減少病原對環境的污染,有效降低羊只感染發病風險,推進動物防疫工作轉型升級[5],進一步提高羊生產性能和產品質量,提升企業品牌競爭力,對促進畜牧業健康發展[6],維護養殖業生產安全、動物源性食品安全和公共衛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實施動物疫病凈化消滅,是動物疫病防控的重要路徑,也是動物疫病防控的最終目標[7]。近年來,隨著動物疫病凈化工作的開展,動物疫病凈化策略從前期的試驗階段推向深入,廣大畜牧獸醫從業者對凈化的認識不斷深化,養殖企業開展凈化的積極性增加,疫病防控和生物安全理念發生進一步轉變,單場凈化和區域凈化協同推進,動物疫病凈化取得顯著成效。
2021 年5 月1 日,新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 規定,“動物防疫實行預防為主,預防與控制、凈化、消滅相結合的方針”,與過去“預防為主” 的方針相比,動物防疫方針的調整體現了動物防疫總體思路和實現路徑的重大轉變[8]。動物防疫法明確規定“國家推進動物疫病凈化,鼓勵和支持飼養動物的單位和個人開展動物疫病凈化”,進一步明確了凈化在動物疫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
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有關要求,推進動物疫病凈化工作,農業農村部印發了《關于推進動物疫病凈化工作的意見》,意見指出,“以種畜場、奶畜場和規模養殖場為對象,穩步推進布魯氏菌病、牛結核病等人畜共患病凈化,實現人病獸防、源頭防控”,表明今后一段時期,種羊場動物疫病凈化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進入新發展階段。
養殖企業是疫病凈化的主體,當前,大部分養羊從業者仍存在“養重于防” 的思想,對動物疫病凈化的重要性認識不足,規模化羊場尤其是種羊場存在結構布局不合理、基礎設施設備不完善、生物安全管理水平不高等短板,嚴重制約了種羊場動物疫病凈化工作的開展[9]。為引導種羊場做好動物疫病凈化工作,筆者結合動物疫病凈化相關要求、種羊場凈化實踐經驗,總結歸納種羊場在開展動物疫病凈化過程的若干建議。
動物疫病凈化是一項長期性、系統性的工作,應由養殖企業主要負責人牽頭組建凈化工作團隊,確保凈化各項措施有效落實。凈化工作領導小組包括組長、副組長和成員,應有具體名單和責任分工,企業的主要負責人或主管防疫的負責人擔任組長職務,具體負責防疫或生產的負責人擔任副組長職務,各生產階段的主要負責人為小組成員。
凈化工作領導小組應建立健全員工管理制度,加強員工管理,制訂人員疫病防治培訓制度和培訓計劃,定期對各生產階段員工進行管理制度、生產規程、技術規范、疫病防治、生物安全、自身防護等相關知識培訓和考核,并形成培訓考核記錄。建立員工健康檔案,對種羊場員工尤其是與生產密切相關工作崗位從業人員每年進行1 次健康檢查,并獲得(有關布魯氏菌病)健康證。
種羊場辦公區、生活區、生產區、糞污處理區和無害化處理區等各區域周圍應設有實體圍墻或能夠與外界進行有效隔離的其他物理屏障,且有明顯防疫標識。生產區應距離其他功能區50m以上或通過物理屏障有效隔離,具備防鼠、防鳥、防蟲媒、防犬貓進入的設施設備;場區衛生狀況良好,場內凈道、污道分設且無交叉,人員、羊只和物資運轉應采取單向流向;入口有獨立的更衣室、淋浴間且氣流無交叉,有人員、物品、投入品及可覆蓋全車的消毒設施設備;生產區內有人員、物品、道路、羊舍及羊只等消毒設施設備。應設獨立獸醫室,配備正常開展臨床診療、采樣和高壓滅菌等設施設備。生產區、羊舍內部應設置消毒器材或設施,定期進行消毒并開展消毒效果評估,羊舍內應有通風、換氣和溫控等設施設備。病羊專用隔離治療舍應與生產區間隔300m 以上或通過物理屏障進行有效隔離。
種羊場應堅持自繁自養的原則,采取全進全出的生產管理模式,各項生產管理制度健全,記錄、檔案完整;應建立羊只、物品、投入品、人員、車輛等的標識,實施可追溯管理;應建立專用、統一的無害化處理制度,各羊舍糞便、墊料、污水、污物及廢棄物的運輸處理、防疫設施設備等應符合生物安全和環保要求。
凈化工作領導小組應遵循全程風險管理的原則,制定、督促落實覆蓋種羊場各生產環節的生物安全制度、計劃,建立內部審核和評估制度,每季度根據風險評估情況對生物安全制度、計劃和措施進行內部審核、維護和改進,完成內部審核并形成評估報告,根據結果督促各生產階段相關人員進行落實改進,形成整改記錄。組織建立疫情報告體系,制定適合本場的衛生防疫管理制度、傳染病應急預案,每年組織開展1 次應急反應演練和人員培訓;分類儲備足量的防疫應急物資。當本場區發生疑似重大動物疫情時,應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 規定報告,并及時采取臨時隔離、清洗、消毒、撲殺和無害化處理等強化的生物安全措施,防止疫情擴散。
種羊場應制定口蹄疫、布魯氏菌病等年度監測計劃和監測凈化方案,監測凈化方案應具有可執行性,明確監測目的、監測范圍、檢測病種、監測頻次、抽樣方式、監測方法、監測結果的應用等。獸醫技術人員應對羊只進行日常臨床健康檢查,凡發現羊只出現口蹄疫、布魯氏菌病、小反芻獸疫等可疑臨床癥狀、異常死亡或其他異常癥狀的,應及時向當地官方獸醫機構報告,并采集樣品送實驗室進行檢測。全面記錄分析、總結養殖場內羊只發病情況和健康狀況,掌握本場疫病流行情況。每次對監測結果進行匯總,定期對監測結果進行分析和評估,形成監測分析評估報告。同時,種羊場應對生產性能、發病率、陽性率等凈化效果定期進行評估和分析。
種羊場應做好引種、隔離、配種、妊娠、產仔、生長、發病、診療、投入品使用、淘汰、免疫、消毒、無害化處理、疫病檢測和人員車輛出入等相關記錄。各生產環節應做好人員培訓和考核、內審和改進、應急演練、疫情處置等環節的記錄和存檔。記錄應填寫規范、真實完整,所有記錄分類存檔、標識清晰、保存于專用檔案柜內,便于查閱,記錄保存時間應不少于3 年。
當前,畜牧業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動物疫病凈化是種羊場提升品牌競爭力、實現現代養羊產業健康發展的必由之路,作為一項長期性、系統性工作,種羊場需要在凈化工作團隊的指導下,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通過升級完善硬件軟件構建生物安全體系,落實優化生物安全措施,逐步實現重點羊病凈化,鞏固維持凈化效果,提高生產性能和產品質量,保障養殖業生產安全、動物源性食品安全和公共衛生安全。